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温暖的青铜
0.00     定价 ¥ 45.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52571936
  • 作      者:
    薛青峰
  • 出 版 社 :
    阳光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12-01
收藏
编辑推荐
《温暖的青铜》主题涉及一个工业城市的转型,涉及社会变迁带给人的精神危机,涉及人与自己如何和解等诸多命题,都是我们这个时代人的普遍性精神危机和诉求。在作者的笔下,“人”永远都是在场的,并且与时代的命运紧紧相连。
展开
作者简介
薛青峰
宁夏理工学院副教授。二级作家。曾任宁夏石嘴山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宁夏石嘴山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贺兰山》文学杂志散文编辑。在《散文》《美文》《朔方》《黄河文学》等刊物发表作品数十篇。出版散文集《回家的门》《艺文舟楫》《移动的故乡》《无穷的远方》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温暖的青铜》是一部散文集,收录了作者近年来的三十余篇散文作品。书稿以戍边移民后代的视角,记录了石嘴山的发展变化与建设者的精神风貌,讲述了石嘴山市建设发展中的真实故事,展现了几十年来石嘴山市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歌颂了石嘴山市煤炭事业开拓者、戍边军人、教育工作者、城市建设者等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团结协作的精神,抒发了对老一辈的敬仰和怀念之情。整部作品情感真挚,充满浓浓的情谊。
展开
精彩书摘
小城心扉
多好的想象啊,城市的心扉,实际上是写给耳顺之年的自己。
大武151,大武151,1969年父亲把我交给你,我就在你的注视下上小学,读中学,参加工作,人生的一切经历都没有离开你的注视,都和你有关。近60年来,生活在你的视线里。
常感慨应该为自己写写我的大武口。
结婚以后,我选择了贺兰山北部一个柔和的身段,安置下绿色的梦想,把一挂璀璨的化石项链挂在了北纬39°00’,东经106°18’的宽广的心扉上。于是,我站在你的肩头上看到一望无际的戈壁滩飘过了一片风帆,苍茫的底色多了一个湿润的点缀;我看到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队大雁,远方的亲人听到了我的歌唱,这是西部山川奔放的花儿,这是江南水乡浓郁的气韵。
一个外地朋友对我说:“这座小城灵巧而优美,适合居住,给人一种舒适闲逸之感。”
多年来,我接待过许多外地朋友,不止一次听到他们说你的好处。适合居住意味着城市有特点,有吸引力。大都市有大都市雍容华丽之气象,小城市有小城市耐人寻味之魅力。
……
我宽胸膛的朔方大地
20世纪50年代末,父亲所在的部队从青海玉树换防甘南,部队家属居住临夏。家属院门前有一条河,叫大夏河。正当大夏河的故事在我心里越来越丰富的时候,父亲所在的野战军又要去驻守贺兰山。又要搬家了。我问父亲:“宁夏在哪?”大概父亲觉得一时对一个刚启蒙的孩子说不清楚宁夏的地理位置,就搬来一个凳子,让我站上去面对墙上的中国地图,他用食指沿着一片淡粉色的图案画了一个圈,说:“你看,这块像滩羊皮的地方就是宁夏。”接着,父亲就在地图上给我讲西北五省。那时,我心里只有搬家的新鲜感,哪里懂得父亲的话啊。就这样我们随军来到宁夏,成为宁夏的移民,宁夏成为我的第二故乡。那一年,我9岁。
已经搬到宁夏石嘴山了,我还沉浸在新鲜的懵懂中,摸不着实实在在的宁夏。随着对贺兰山的认识,我脑海里的宁夏越来越清晰,明白了滩羊皮是宁夏的五宝之一。
我像一棵移植的树,被父亲栽在宁夏的土地上。中学毕业后,我如麦种思春泥,走进农村插队,当地农民给了我宽厚忍让、勤俭劳作、朴实真诚的品行,以后不管我的工作环境怎样变化,我都想着一个人不懂稼穑,对生活就一知半解,就不会体味苦难,就没有同情心,就不明白土地与人的亲和力,就不理解大山与土地对人的影响。
……
在石嘴子渡口遗址前
这是一个艳阳天。摄影家晁淑英先生约我去看黄河。她说:“石嘴子渡口现在变化可大了,那里新修了一座彩虹桥,特漂亮……”
石嘴山因“山石突出如嘴”而得名。此名最早记载在1461年的雕版书籍《大明一统志》里。我在石嘴山生活了几十年,但并没有见过“突出如嘴”的真实模样。听景需要想象,看景需要闲暇。
石嘴子渡口正在整修重塑。岸边建的游览长廊像松木塔一样,与彩桥亲密地连接在一起。站在桥上,放眼黄河,仿佛能看见时间的来历。渡口入口处,美术工作者正在做煤炭主题浮雕墙。第一次看美术工作者做浮雕。这是一件艰辛的体力活儿。这面浮雕墙将再现昔日石嘴山煤炭工业发展的景象。急着去看石嘴山的“嘴”,并没有在美术工作者工作现场停留,但我明白艺术工作者呈现美,而把创造美的过程掩埋在岁月的深处。
匆匆下了阶梯,走到河边。真切地置身于著名的“嘴”下,才知道,何止一张嗷嗷待哺的嘴啊!千百年来黄河乳汁孕育着千万张嘴。千百年来,黄河水淘洗着贺兰山下的岩石,形成了“突出如嘴”的神奇形态。
……
展开
目录
小城心扉
我宽胸膛的朔方大地
在石嘴子渡口遗址前
“母亲河”在石嘴山的锦缎腰身
时间的绿洲
城市美容师
刷白
水色三叠
钢铁年代
四矿农场到了
星海湖往事
白芨沟印象记
黑金地上的人们
曾记否,大武口有一家天津医院
我认识一座山,叫移民之山
大武口的枣树们
冰与火:一个时代的图景
绿化土
一个美国人的塞上小城情结
石炭井涅槃
啊,我的黑小伙
马家湾书事
沿着黄河回家
解放军大院
朝阳西街46号
太阳每天照样升起
怀念桑梓之地
去黄河湿地
沙尘暴日记
白鹤来访
关于书房
“我不要战争”
寻找心中的神
朋友,老地方见
写给编织年代的献词
想起煤和树的传说
2018年的一些事
回望与畅想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