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现状
1.1 玢岩铁矿床研究现状
1.1.1 成矿地质背景
1.1.2 成矿岩浆性质及来源
1.1.3 矿石特征及成矿流体性质
1.1.4 围岩蚀变
1.1.5 成矿模式研究
1.2 成矿深度及成矿后变化与保存研究现状
2 区域地质背景
2.1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地质背景
2.2 庐枞矿集区成矿背景
2.2.1 陆相火山岩系
2.2.2 沉积岩系
2.2.3 构造
2.3 宁芜矿集区成矿背景
2.3.1 宁芜盆地发展简史
2.3.2 盆地深部及火山构造特征
2.3.3 陆相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
3 典型矿床地质特征
3.1 泥河铁矿
3.1.1 矿区地质
3.1.2 矿体及矿石特征
3.1.3 矿化类型
3.2 梅山铁矿
3.2.1 矿区地质
3.2.2 矿体及矿石特征
3.2.3 矿化类型
4 成矿侵入休成因研究
4.1 岩相学特征
4.2 全岩地球化学研究
4.2.1 锆石U-Pb年龄
4.2.2 地球化学特征
4.8 微铁们矿物当俳究
4.4 斑品结构及地球化学研究
1.4.4.1 成晶岩相学特征1
4.4.2 单斜辉石班晶结构及成分特征
4.4.3 斜长石斑晶结构及成分特征
4.5 侵入体成因及对成矿的指示
4.5.1 岩浆演化过程
4.5.2 岩浆成因
4.5.3 对成矿的指示
5 控矿构造研究
5.1 泥河铁矿控矿构造研究
5.1.1 成矿构造系统
5.1.2 成矿结构面
5.2 梅山铁矿控矿构造研究
5.2.1 成矿构造系统
5.2.2 成矿结构面
6 围岩蚀变研究
6.1 围岩蚀变分带特征
6.1.1 深色蚀变带
6.1.2 叠加蚀变带
6.1.3 浅色蚀变带
6.2 国岩蚀变分期特征
6.2.1 早期蚀变
6.2.2 中期蚀变
6.2.3 晚期伙变
6.3 蚀变岩地球化学特征
6.4 围岩蚀变形成过程及找矿意义
6.4.1 矿化蚀变过程
6.4.2 凝灰岩的封闭作用
6.4.3 蚀变分带的含矿性
7 成矿深度及成矿后变化与保存研究
7.1 矿床选择
7.1.1 研究意义及矿床选择
7.1.2 矿床简要地质特征
7.2 样品采集分析方法
7.2.1 样品采集
7.2.2 分析方法
7.3 分析结果
7.4 讨论及结论
7.4.1 矿床冷却历史
7.4.2 成矿深度
7.4.3 成矿后的埋藏加深
7.4.4 成矿后的抬升剥蚀
7.4.5 结论
8 主要认识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