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战斗在没有硝烟的战场
第一节 为根据地巧送电子管
第二节 巧送发动机和绣像
第三节 冒风险为新四军筹寒衣
第四节 以盐换购电器,急送医疗用品
第五节 点燃了爱情的火花
第六节 制边币,购钢材,守信誉
第七节 突破封锁线,为根据地输送人才
第八节 告别亲人,重着军装上前线
第二章 踏上新中国石油工业征程
第一节 从他身上认识了共产党
第二节 爆响新中国炼油工业第一声春雷
第三节 领命掌管石油工业全局
第四节 西出阳关,东赴炼厂
第五节 诚请海归人才
第六节 总司令剪彩,孜孜不倦学习
第七节 主持编制第一个石油工业五年计划
第八节 开创新中国炼油设计事业
第九节 新中国石油最高学府的奠基人
第三章 奠基开拓新中国炼油工业
第一节 春风初度金城关
第二节 208号兰州炼油厂筹建处的掌门人
第三节 留学苏联的学生和从莫斯科来的洋媳妇
第四节 为建厂开展土地征购
第五节 工地即战场,慰问工地战士
第六节 开工典礼拉开了建设兰州炼油厂的序幕
第七节 邓小平总书记视察兰州炼油厂建设工地
第八节 勇挑重担奔赴兰州炼油厂
第九节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第十节 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第十一节 充分发挥知识分子作用
第十二节 兰州炼油厂提前完成建设任务
第十三节 向党中央和毛主席献礼
第十四节 大炼钢铁中艰难开工,坚持生产
第十五节 坚持“炼油为纲”,大智慧索回主风机
第十六节 周恩来总理题词和视察兰州炼油厂
第十七节 石油部部长据理力争保护干部
第十八节 抓典型,开展文明生产
第十九节 验收投产向党和国家、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第二十节 竣工验收典礼
第四章 共和国长子在“三难”中成长
第一节 远见卓识,着手抓农副业生产
第二节 “三难”中,一手抓生产,一手抓生活
第三节 对一线关键人员“开小灶”
第四节 以人为本,生命至上
第五节 心中只有同志,唯独没有自己
第六节 为了让孩子们健康成长,不惜重金购奶牛
第七节 截回生产骨干,携手工农共渡难关
第八节 自力更生,大抓农副牧业生产
第九节 深入生产一线,培育出石油行业司炉冠军
第十节 清正廉洁自律的徐书记
第十一节 以军用油为纲,开发“三航两剂一重”
第十二节 为开发“三航”成立炼制研究所
第十三节 台架试验航空汽油,为航空煤油寻觅添加剂
第十四节 创造了中国原油炼出航空润滑油的奇迹
第十五节 开发添加剂催化剂
第十六节 自制装置配件和仪表
第十七节 发挥家属的作用,创建探亲招待所
第十八节 增产节约,扭亏为盈
第十九节 邓小平总书记称赞兰州炼油厂是全国最好的厂子
第五章 在大庆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
第一节 告别京城,奔赴大庆
第二节 初识大庆
第三节 用“两分法”继续前进
第四节 抓基层,打基础,建设队伍
第五节 大抓科技工作,促进科学技术进步
第六节 油田干部眼中的徐总指挥
第七节 作风民主,严于律己
第八节 密切联系群众,关心职工生活
第六章 受命于危难之时
第一节 临危受命,无所畏惧
第二节 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
第三节 坚持支农方向,加快化肥工业的发展
第四节 支持小氮肥厂建设,助力农业生产
第五节 抓大中型化工生产
第六节 开拓化学工业的新局面
第七节 千方百计完成军工任务,艰苦创建国防化工
第八节 坚强的党性和大爱情怀
第七章 特别能战斗的人
第一节 再次临危受命于煤炭工业
第二节 借“整顿”东风,打煤炭工业翻身仗
第三节 高超的领导艺术,非凡的战略眼光
第四节 特别能战斗的大会激起惊天风浪
第五节 为煤炭工业竭力拼搏
第六节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附录
题词
读后感言
徐今强履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