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社会转型:嵇文甫在风雨飘摇中成长(1895—1918)
第一节 生于寒门
一、家乡汲县
二、嵇氏家族
第二节 坎坷求学
一、私塾小学
二、中学时代
三、初入北大
四、再入北大
第二章 砥砺岁月:嵇文甫早期的革命活动(1918—1937)
第一节 走向革命
一、开封任教
二、创办《心声》杂志
三、支持学生革命
第二节 留学莫斯科
一、入莫斯科中山大学
二、求知若渴
三、中途归国
第三节 参加社会史大论战
第三章 烽火岁月:抗战与解放战争时期的嵇文甫(1937—1949)
第一节 战斗的学者:嵇文甫与河南抗日救亡运动
一、创办救亡刊物
二、组织河南大学抗敌工作训练班
三、《河南精神》不朽
第二节 解放战争时期:从反蒋到走向新政权
一、嵇文甫与《中国时报》
二、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
第三节 挺进解放区,投身新政权
一、投奔豫西解放区
二、筹办中原大学
三、随中原大学迁汴
第四章 新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嵇文甫的文教与行政活动(1949—1963)
第一节 新时期的文教活动
一、嵇文甫与《新史学通讯》
二、担任郑州大学首任校长
三、担任河南省历史研究所所长
四、当选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
第二节 新时期的行政活动
一、参加全国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
二、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三、区域与省域行政活动
第三节 伤逝
第五章 河大岁月:嵇文甫与河南大学
第一节 南下河南
一、北大时光
二、受聘河大
三、呼吁全民抗战,支持学生爱国运动
第二节 流亡潭头
一、复课上课
二、抗战宣传
三、被捕前后
四、谱写校歌
第三节 辗转荆紫关
一、逃往荆紫关
二、恢复教学
第四节 开封解放,重建河南大学之努力
一、委以重任
二、工作和成绩
第六章 学界巨擘:嵇文甫的学术成就
第一节 学术师承:河南理学传承中的嵇文甫
一、理学传统根深蒂固之河南
二、精神导师:“一峰二山”
三、学术启蒙之师:李敏修
第二节 先秦诸子哲学研究
一、儒家思想研究
二、道家思想研究
三、先秦其他流派研究
第三节 宋明理学研究
一、宋代理学研究
二、明代理学研究
第四节 清代理学研究
一、船山学研究
二、孙夏峰及其相关研究
第五节 唯物史观与史学研究
一、马克思主义的学习
二、唯物史观与中国思想史的研究
三、唯物史观与人物研究
四、唯心主义历史观的批判
第七章 山高水长:嵇文甫文教思想的传承
第一节 与时俱进:嵇文甫的文化观
一、中西文化观
二、传统文化观
第二节 嵇文甫的教学风格和教育思想
一、教学风格
二、教育思想
第三节 源远流长:嵇文甫的学术风格和传承
一、治学严谨,勇于质疑
二、学以致用,经世致用
三、通俗易懂,雅俗共赏
四、学术研究中国化
第八章 斯人已逝,音容犹在
第一节 口碑:他者眼中的嵇文甫
一、学术同仁眼中的嵇文甫
二、恩师:学生眼中的嵇文甫
三、朴实:同事眼中的嵇文甫
第二节 追忆:嵇文甫追思录
一、诞辰追忆
二、校庆纪念日追忆
附录
一、嵇文甫生平大事记
二、嵇文甫论著目录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