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传统与现代(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论)/学术经典文库
0.00     定价 ¥ 86.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69290134
  • 作      者:
    作者:田毅鹏|责编:周婷
  • 出 版 社 :
    吉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7-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试图将城乡基层社会治理纳入一个统一的体系和框架之下加以界定,打破了城乡分途的传统论证模式,努力在更为广阔的范围内,对城乡基层治理的相关理论及其问题展开一个全新的叙述。 在面对“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宏大主题时,本书选择了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传统与现代”这一富有特色的研究视角切入,认为理解当下中国社会的基层社会治理,必须首先将作为时间变量的“传统”纳入研究分析视野,追溯现代中国社会体制的起源、形成、发展、转换及其走向衰落的长时段进程,以把握体制变革的历史前提和现实基础。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形成及变迁”,下篇为“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主要集中关注以下三个问题:其一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理论问题;其二是基层社会治理的相关政策研究;其三是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创新模式的研究。本书期望通过上述三个方面的研究,对中国当下正在展开的基层社会治理的难点和关键问题做出初步的研究和判断。
展开
目录
上篇: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形成及变迁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人早期的中国社会论
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中国社会的理解认识
(一)中国共产党人早期中国社会观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认识中国社会的方法
(三)对中国社会结构及其特质的认识
(四)对中国基层社会问题的研究
(五)关于中国社会改造方案的探索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中国社会论
(一)旧中国社会基本特征的分析
(二)以阶级分析方法透视基层社会
(三)基层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
(四)基层社会动员探索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基层社会管理体系的构建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基层社会管理体系建立的历史背景
(一)近代中国社会总体性危机的发生
(二)思想界对中国传统社会散漫性的批判
(三)“单位社会”形成的标志
二、“单位社会”基层社会管理运行体系的建立
(一)纵向管理体系:单位制与街居制
(二)横向联结体系:跨单位组织
三、“单位社会”基层社会管理运行体系评价
(一)单位制与基层社会秩序的实现
(二)街居制在基层社会管理体系中的补充作用
第三章 单位制变迁与城市社区建设的勃兴
一、单位共同体的特质及其变迁
(一)单位共同体社会管理传统的形成
(二)单位制度变迁及其挑战
二、单位制度变迁与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构建
(一)结束“企业办社会”,形成地域社会新体系
(二)企业与政府、社会关系的调适
(三)“单位一社区”文化间的互动与转换
三、“单位一社区”转型探索的意义
(一)社区发展与新公共性构建
(二)单位制变革与社会体制改革创新
第四章 “后单位社会”基层治理的模式实践及其局限克服
一、所谓“后单位社会”
(一)“后单位社会”的基本内涵
(二)后单位时期社会运行机制的特点
(三)社会治理推进过程中的“共建共治共享”
二、基层社会治理的模式实践与探索
(一)强调政府主导的“上海模式”
(二)强调社区自治的“沈阳模式”
(三)基层社会治理的其他创新模式
三、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实践的局限及克服
(一)单位社区转型改造的困境及克服
(二)社区的行政化与“去行政化”
(三)网格化管理的“单一性”与“复合性”
第五章 城乡“社会样态”变迁与基层治理转型
一、快速城镇化背景下中国社会的剧烈变迁
二、城乡社会变迁中“社会样态”的类型及特征
(一)都市“过密社会”
(二)城乡接合部的“碎片化社会”
(三)乡村“过疏社会”
三、城乡社会样态变迁与治理转型
(一)社会治理经验模式的分类推进
(二)超越问题取向,直面新的社会治理难题
(三)加强城乡社会基础秩序建设
下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第六章 城市“网格化模式”与基层治理能力的提升
一、从“蜂窝”到“网格”:网格治理发生的背景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城市管理的基本传统
(二)单位制消解与社会治理模式的转变
二、城市管理网格化模式的起源、发展及其特征
(一)城市管理网格化模式的起源与发展
(二)城市管理网格化模式的特征
(三)网格化模式诞生之初学界的批评质疑
三、网格化管理的形态转换与基层治理升级
(一)学界对网格化管理的争鸣
(二)网格化管理形态转换的演进轨迹
(三)网格化管理的形态转换与基层治理升级
第七章 基层技术治理的结构与行动
一、基层技术治理的兴起及其展开
(一)技术元素对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嵌入
(二)基层技术治理中的行动者
二、城市公共服务“一门式”改革与治理能力提升
(一)“一门式”改革兴起的背景
(二)“一门式”改革中的街居关系及衍生问题
三、问题对策与反思
(一)基层体制改革的复杂性
(二)社区事权与治权的复杂关联
(三)行政权与自治组织间的良性互动
第八章 城乡社区协商与基层服务能力的提升
一、城乡社区协商的勃兴及其障碍克服
(一)作为基层社会治理技术的“城乡社区协商”
(二)城乡社区协商实施过程中之障碍及克服
(三)社会原子化对基层协商的影响
(四)城乡社区协商的问题回应
二、社区服务能力提升之困及其社会求解
(一)社区服务社会性的缺失
(二)社区服务社会性构建的基本途径
(三)找回社区服务社会性应处理好的基本关系
三、农村社区治理和服务能力现代化的新取向
(一)问题背景及中心任务
(二)农村社区治理服务能力提升的难点和关键
(三)农村社区治理能力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