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求真集(上册)》:
同样是相似的舌脉大便,如果舌体胖大很突出,而且色暗,便虽溏却不爽,甚至滞涩难排,如果再加上手心灼热,其临床意义就有可能存在重大差异,病症性质可能就不是气虚了,而是痰热郁闭,甚至可能是痰热郁闭重症。
有人或许要问,既然有热,怎么会脉沉细,大便稀溏呢?
你真正把中医理论学好了,答案就简单得很,那是因为痰浊壅盛,阻滞气机,气机闭塞则脉伏而沉细如绝,有什么可奇怪的。痰湿困脾则运化障碍,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清浊混淆则大便溏薄;邪热内郁,气失清灵,故滞涩不爽,甚至有可能久而腐肌蚀脏,便下脓血;湿热有形之邪郁于脾胃,无处发越,则内逼四肢,发为手脚心热;热性炎上,故手心热象最为突出。这与脾虚气弱的溏而快利迥然不同,二者是有天壤之别的,不能混认混治!只能通下,绝不可温补!若误用温补,则越补越膜腠壅塞!越补越三焦气闭!越补越重门深锁!
我不止一次地讲过一个案例:
大概是2007年前后吧,一位千里迢迢从南京到成都来求医的五十多岁老太太,患恶寒怕冷的病症,历时五六年,经西医反复检查,都没有找到特异病因,西医就给她下了个“更年期综合征”的诊断,让她吃点调节激素水平的药,她听朋友说服调节激素水平的药有可能导致乳腺癌、卵巢癌之类的病变,她一听就吓到了,心想那岂不是把小问题整成大问题了吗?于是就没敢服,而是寻求中医帮助。
她拿出处方一大摞,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各地她能找的名家处方都有。我翻了翻,全是补气补血、补肾填精、温阳通阳方药。人参、黄芪、鹿茸、虫草、阿胶、紫河车、附子、肉桂、干姜、熟地、黄精、枸杞、当归、巴戟、锁阳、紫石英、桃仁、红花、水蛭等药物都吃遍了,百无一效。
为了自救,患者又到网络上去查找相关知识,不少人都说,“久病成医”甚至“成良医”,就是这么修炼成的。经过患者自己的反复钻研,反复推敲,终于认定自己就是网上所说的“阳虚”病症,得找“火神”治疗才能解决问题。她很高兴,认为自己终于找到明确的治疗方向了,后续的工作,只是选择拜哪尊“火神”的问题。于是收拾行装全国到处“拜火神”。从南方拜到北方,从三晋拜到四川盆地。每到一地,一住就是两三个月,都是先租房屋再求医,以方便生活和熬药。前前后后经过真真假假、大大小小的好几位“火神”治疗,不知吃了多少公斤附子,怕冷的症状不仅毫无改善,而且越来越严重。在四川治了一个多月,恶寒依然有增无减,但她还是坚定不移地相信只有“火神”能救她。这样的粉丝真的令人感动啊!万病都从阳虚起,万病都从阳虚治的火神“高论”真是深入人心啊!
有一天,她拿着一位“火神”的处方到我坐诊的那个诊所来买药,正好碰上我在那儿上班,加号就诊。她挂号后就立即回去把我刚才提到的那些处方拿来给我们参考,骨子里可能还是殷切期望我们能给她开出一张“法力”更加强大的温阳处方来。
我看了处方再仔细看患者的形貌打扮,大热的三伏天,一般人穿着短袖都挥汗如雨,她却穿着毛衣、毛背心,外套厚厚的羽绒服,头上戴着一顶毛线帽子,外面还套着羽绒服上的羽绒帽,嘴巴上还戴着个大而厚实的老式棉口罩。说实话,在我的临床生涯中,还很少看到三伏天有这么怕冷的人。观察她的形体,尽管穿戴很厚,但从脸上、手腕上还是看得出,形体略胖,体格比较粗壮。
问诊得知她长期脘痞、纳呆、便溏,但饮食量并未大减。大便溏而不畅、不爽,小便也涩而不爽,但并不尿痛尿热。
一看舌象,吓了一跳,舌体胖大如肿,全舌瘀暗近于紫黑色,上罩薄黄腻苔。
一把脉,又吓了一跳,几乎没有找到脉在哪里,而且两手都是如此。
心想:不对呀!明明这么个大活人坐在面前,怎么会没有脉呢?是血管异位,天生寸口无脉吗?又不便直说,有的患者心理脆弱,一说摸不到脉,就自以为没救了,立刻脸色煞白,甚至昏倒在地。
有一次给一个二十来岁,白白胖胖,音容笑貌都很阳光的女生看病,诊断桌下一只小猫,她不小心踩到猫尾巴了,猫尖叫一声,仓皇逃窜,这个女生也尖叫一声,脸色煞白,立即昏倒,经过掐人中、按内关才慢慢苏醒过来。那次经历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从此,接待患者就格外小心。所以说医生越当越胆小,这看法是有道理的。各种意想不到的情景见多了,自然就胆小了。
面对更年期女性,尤其小心,我怕出现类似的状况,于是就绕着弯子问患者:“你以前看病,医生说你脉象是什么状态?”
她回答倒还爽快,说是年轻时还很可以,她自己摸到都嘣嘣直跳。这几年生病以后就脉象越来越差了,医生都说她的“脉不好摸”。我心中有底了,这不是无脉症。但不好摸人家还是摸到了呀!我怎么就摸不到呢?于是我又全神贯注地再次去摸。我开始是双手分别去把她左右手的脉,后来无意识中是用一只手去把她的脉,一只手把脉时,患者的有一只手掌心就正好斜对着我的掌心。我感觉到她手心有一股热气直冲我的手掌,我顿时大吃一惊。于是重新仔细把脉,反复摸她的手掌,脉找到了,沉细如绝。她手掌的热象也把握到了,确实掌心发热明显,而且扪的时间越长,热势越盛。
就在那一刻,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在诊断桌上轻轻击了一掌,告诉跟诊的学生:“哎呀!这是个难得的病例哟!我看病这么多年,今天才见到第一例哟!”
学生问:“老师,是什么病?”
我说:“哪里是什么阳虚证嘛!这是个痰热内闭的礞石滚痰丸证,少见得很!少见得很!干一辈子中医,也未必能见到第二例哟!”
我问患者:“你的家属来了吗?”我以为她是和家人一起外出寻医求药的。她却告诉我说她是一个人出来求医的。我也不好深问,万一人家遭遇过什么不幸,岂不是就触及到人家伤心处了吗。
我仰头默想片刻,连连感叹:“难得一见。好想治这个病哪!”
学生都呆呆地望着我,不知我在讲什么糊涂话。患者不是就坐在面前吗?人家就是专门来寻医求治的呀!谁不让治啦?老师该不是还没治人家痰浊闭阻,自己却像“范进中举”一样,痰浊攻心在说胡话了吧?
我告诉他们说:“治今天这个病,得有专人护理,还得准备吸痰器之类的辅助工具。因为患者体内痰浊大量储积,礞石滚痰丸又力量雄峻,患者在服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两种反应:一是有可能发生痰饮内动,患者睡到半夜三更突发大量痰涎上涌,就得有人用吸痰器帮她排出痰涎,不然就可能发生窒息;二是有可能痰湿下走,发生剧烈腹泻,没人护理,患者就可能拉到床上,她就没法正常生活。”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