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一
医之先,谓出于神农、黄帝。儒者多不以为然①。予尝②考医之与卜,并见于《周礼》,曰医师隶冢宰③,筮人隶宗伯④。并称⑤于孔子,曰,人而无恒⑥,不可以作巫、医。巫、筮字,盖古通也。然卜之先,实出于羲、文、周、孔⑦;则医之先,谓出于神农、黄帝,亦必有所从来⑧。大约羲、文、周、孔之书存,故卜之道尊;神农、黄帝之书亡,故医之道卑。然其书虽亡,而绪余⑨之出于先秦者,殆⑩亦有之。若今《本草》《素问》《难经》《脉经》,此四书者,其察草木鸟兽金石之性 ,论阴阳风寒暑湿之宜,标其穴以施针焫 ,胗 其脉以究表里,测诸秋毫之末 ,而活之危亡之余类 。非神人异士,不足以启其机缄 ,而发其肯綮 。则此四书者,诚有至理 ,不可谓非出于圣笔而遂少 之也。然则医之与卜,皆圣人之一事,必儒者乃能知之,其不以为然者,不能通其说者也。
『注释』
①不以为然:不认为是这样。然,代词,这样。
②尝:曾经。
③医师隶冢宰:医官隶属于冢宰管辖。医师,西周时医官。冢宰,周官名,为六卿之首,亦称太宰。
④筮人:古官名。掌卜筮的人,司占卜的人。宗伯:官名,周代六卿之一,掌宗庙祭祀等事。
⑤称:称颂,称赞。
⑥人而无恒:人如果没有恒心。而,假设连词,如果。
⑦羲、文、周、孔:指伏羲、周文王、周公旦和孔子。
⑧所从来:由来,来源。
⑨绪余:抽丝后留在蚕茧上的残丝。借指事物之残余。此指残缺不全的医学书籍。
⑩殆:副词,大概。
草木鸟兽金石之性:泛指各类中草药。金石,指矿物药。
标其穴以施针焫(ruò弱):标定穴位而施行针灸。针焫,中医指用火烧针(或艾绒)以刺激体表穴位的一种疗法。
胗:同“诊”,诊察。
测诸秋毫之末:在病情初起的时候诊察疾病。诸,兼词,之于。秋毫,秋天动物长出的细小绒毛,比喻疾病处于萌芽状态。
活之危亡之余类:意为在我们处于濒临死亡的时候使人活命。活,使动用法。
机缄(jiān尖):机关开闭。指事物变化的要紧之处,关键。
肯綮(qìng庆):筋骨结合的地方。比喻要害或关键。
诚:确实。至理:*精深的道理。
少:轻视。
『按语』
本段考释医学起源于神农、黄帝,早期的四部经典著作《神农本草经》《素问》《难经》《脉经》内容丰富,意义重大,“非神人异士”不能精通。而那些“不以为然”的人,是“不能通其说”的。
『原文』
医之方书,皆祖汉张仲景。仲景之言,实与前四书相出入,亦百世不能易①者。自汉而后,代不乏贤。中古以来,予所取五人:曰孙思邈②氏,其言尝见录于程子③;曰张元素④氏,曰刘守真⑤氏,曰李杲⑥氏,皆见称⑦于鲁斋许文正公;曰朱震亨⑧氏,实白云许文懿公高第弟子⑨。斯五人,皆儒者也。而朱氏实渊源于张、刘、李三君子⑩,尤号集其大成。朱氏每病 世之医者,专读宋之《局方》,执一定之法,以应无穷之疾,譬之儒者,专诵时文 ,以幸一第 ,而于圣经贤传 ,反不究心 ,乃作《局方发挥》《格致余论》等书,深有补于医道。而方书所传,则有《丹溪心法》若干卷,推脉以求病,因病而治药,皆已试之方也。朱氏没而其传泯 焉。
『注释』
①易:改变。
②孙思邈: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其精通儒释道三家学说,长期行医于民间,著书立说,并系统总结了唐以前我国医学发展的丰富经验,结合个人八十年临床经验,写成两部医学著作《备急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对我国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③其言尝见录于程子:他的言论曾经被程子收录。尝,曾经。见,助动词,被。程子,是对宋代理学家程颢、程颐的尊称,具体为谁收录不详。
④张元素:字洁古,又称“易水先生”,金代著名医学家。其提出“运气不齐,古今异轨,古方新病,不相能也”的见解,善化裁古方,创制新方,对于中药气味升降、药物归经等理论亦多有阐发,被李时珍称赞为《素问》《灵枢》后的第一人。著有《医学启源》《洁古珍珠囊》《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等书。
⑤刘守真:字守真,自号通玄处士,人尊称刘河间,金元四大家之一,寒凉派代表人物。在运气学说研究与火热病机阐发方面卓有贡献。著有《素问玄机原病式》《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及《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等书。
⑥李杲:字明之,晚号东垣(老人),金元四大家之一,补土派代表人物。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治疗重在调理脾胃,补中益气,以滋化源。著有《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等书。
⑦见称:被称赞。
⑧朱震亨:元代著名医学家,字彦修,人称丹溪先生,金元四大家之一,滋阴派代表人物。倡“阳有余阴不足论”,主张节饮食,戒色欲,使阴平阳秘,治疗善用滋阴降火法。著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和《金匮钩玄》等。由其门人和后人整理而成的医著有《丹溪心法》《丹溪心法附余》和《丹溪手镜》等。
⑨白云许文懿公:名谦,字益之,自号白云山人,卒谥文懿,元代理学家。著有《读书丛说》《白云集》等。高第弟子:得意门生。
⑩张、刘、李三君子:指张从正、刘完素、李杲三位医家。
病:担忧。
时文:时下流行的文体。旧时对科举应试文体的总称。
以幸一第:来希望考取功名。幸,希望。第,科第。科举时代考试合格列入的等第,也指取得的功名。
圣经:旧指儒家经典。贤传:能正确阐述儒家经义的文字。
究心:用心研究。
没(mò末):通“殁”,去世。泯:泯灭。
『按语』
仲景的《伤寒论》“百世不能易”,五位著名医家亦被称颂。丹溪的《丹溪心法》“推脉以求病,因病而治药,皆已试之方”,亦有重要的作用,但是遗憾“其传泯焉”,作用不能发挥。
『原文』
近世儒者始知好之,稍稍①行世。然业医者乐检方之易,而惮②读书之难,于《素》《难》诸书,盖皆不能以句;而于五人者之著述,则亦视为迂阔③之论。其茫然不知所用力,无足怪者。其以药试人之疾,间④一获效,则亦如村甿牧竖⑤,望正鹄⑥而射之,偶尔中焉。或从其旁问之射法,瞠目相视,不知所对。彼老成⑦者,日从事乎内志外体之间,虽或小有所失,而矢之所向,终无大远,此观射之法也。审医之能,何以异此!
『注释』
①稍稍:逐渐。
②惮:畏惧。
③迂阔:不切合实际。
④间:间或。
⑤村甿(méng蒙)牧竖:农人牧童。泛指普通百姓。
⑥鹄:箭靶的中心。泛指靶子。
⑦老成:精明练达。
『按语』
本段对世间医生不重视经典,对五位著名医家的医论又持偏见,而致出现以人试药的现象表示不满。
『原文』
予宗人用光①,世业儒而好医,其读《素》《难》之书甚稔②,*喜朱氏之说。尝以《丹溪心法》有川、陕二本,妄为世医所增附,深惧上有累于朱氏,乃为之彪分胪列③,厘④其误而去其复,以还其旧。凡朱氏之方有别见者,则以类入之。书成,将刻梓⑤以传,请予序。予故以多病好医而未能也,辄以医卜并言于编首,使业医者知其道本出于圣人,其书本足以比《易》,而非可以自卑,则日勉焉以致力乎《本草》《素》《难》《脉经》之书,以及五君子之说,而尤以朱氏为入道之门,则庶几⑥乎上可以辅圣主拯世之心,下可以见儒者仁民之效,而医不失职矣。用光名充,休宁汊口人,与予同出梁将军忠壮公后。
成化十八年岁次壬寅春二月既望⑦,赐进士及第奉训大夫左春坊左谕德同修国史经筵官兼太子讲读官休宁程敏政序。
『注释』
①宗人:同族的人。用光:即程充,字用光,号后庵居士,明医家。
②稔(rěn忍):知,熟悉。
③彪分胪(lú炉)列:文采鲜明地罗列。彪,文采鲜明。胪列,陈列。
④厘:改正。
⑤梓:雕刻印书的木板。后指刻印。
⑥庶几:几乎,差不多。
⑦成化十八年:公元1483年。成化,明宪宗年号。既望:阴历十六。
『按语』
本段记述了程充因《丹溪心法》有川(王季瓛)、陕(杨楚玉)两种,且又为后世医家增附,而致内容重复混杂,于是广收丹溪门人著作,按类编排,厘定错误,删去繁杂,再行刻印的过程。称赞本书可以起到“上可以辅圣主拯世之心,下可以见儒者仁民之效,而医不失职矣”的作用。
序 二
夫驱邪扶正,保命全真,拯夭阏①于长年,济疲癃于仁寿②者,非资③于医则不能致之矣。医之道肇④自轩、岐,论《难》《灵》《素》出焉;降而和、缓、扁、仓⑤,咸神其术;至汉张仲景作《伤寒卒病论》,始制方剂,大济烝民⑥;晋王叔和撰次⑦其书,复集《脉经》,全生之术,于斯备矣。他如华氏剖腹,王氏针妖,与夫奇才异士,间有一节一法取衒⑧于时者亦多,非百代可行之活法也。嗟夫!去古愈远,正道湮微⑨,寥寥⑩千载之下,孰能继往开来而垂法于无穷者?
『注释』
①夭阏(è扼):亦作“夭遏”,夭亡,夭折。
②疲癃:曲腰而高背之疾。泛指年老多病之人。仁寿:“仁者寿”的略语,泛指长寿。
③资:凭借。
④肇:初始,开始。
⑤和、缓、扁、仓:指医和、医缓、扁鹊和仓公。
⑥济:救治。烝民:泛指百姓。烝,众多。
⑦撰次:编撰整理。
⑧衒(xuàn眩):炫耀。
⑨湮(yān烟)微:没落衰微。
⑩寥寥:空旷遥远。
『按语』
本段首先强调了医学的重要作用,其次简述了医学的起源,以及先秦至汉晋的著名医家及其主要贡献。
『原文』
宋金间,上谷张元素、河间刘守真,俱以颖特之资①,深达阃奥②,高出前古。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