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黄帝内经》刺筋疗法
0.00     定价 ¥ 5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5223797
  • 作      者:
    李平华,孟祥俊
  • 出 版 社 :
    中医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1-01
收藏
作者简介
  李平华,男,汉族,1963年9月生,山东省巨野县人,主任医师,第九届山东省政协委员。从事针灸治疗、研究30余年,为小周天疗法、五体针刺疗法、腧穴筋膜扩张疗法的发明人之一,系统完善了缪刺疗法,运用针灸、内经九针、小针刀、浮针、头针、火针等治疗颈肩腰腿痛等疗效显著,编撰出版了《针灸腧穴疗法》《黄帝内经九针疗法》《内经针法——五体针刺疗法》《内经针法——刺络放血》《黄帝内经刺骨疗法》《<黄帝内经>刺皮疗法》《黄帝内经针刺疗法》《归经中药学》《小周天微铍针疗法》《腧穴筋膜扩张疗法》《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疗法》《颈椎病》《增生性膝关节炎的非手术疗法》《保守疗法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症》《面瘫的非手术疗法》《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特色疗法》等专著,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1992-1993年作为中医专家赴俄罗斯坐诊。
  
  孟祥俊,男,1970年6月生,河北省威县人,副主任医师,出身中医世家,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曾在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工作,现任北京灵枢九针医学研究院院长,中华针刀医师学会常务理事,中华疼痛康复学会常务理事,河北省针刀医学会副秘书长,著名内经九针专家,致力于针法的研究,为小周天疗法、五体针刺疗法、腧穴筋膜扩张疗法的发明人之一,从事骨伤疼痛、内科杂病治疗、研究20余年,运用内经九针、意象针灸、小针刀、埋线、火针、皮下针等治疗疑难杂症。在***医学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编著出版了《<黄帝内经>刺皮疗法》《黄帝内经九针疗法》《内经针法——五体针刺疗法》《内经针法——刺络放血》《黄帝内经刺骨疗法》《黄帝内经针刺疗法》《小周天微铍针疗法》《腧穴筋膜扩张疗法》《颈椎病》《保守疗法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症》《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特色疗法》《现代骨关节病诊疗学》《灵枢九针治疗慢性疼痛的研究与临床》等专著。
展开
精彩书摘
  《<黄帝内经>刺筋疗法》:
  2.神经根型颈椎病
  (1)症状:颈、肩、臂疼痛,程度轻重不一,轻者仅酸痛,重者可剧痛难忍,彻夜不眠,疼痛呈阵发性加剧,多伴有麻木、无力,上肢麻木、疼痛呈颈神经支配区域分布,部位固定,界限清楚。咳嗽、深呼吸、喷嚏、颈部活动时,患肢症状可诱发或加重,日久上肢肌肉可有萎缩。
  (2)体征:颈部活动受限,病变棘突旁压痛并向患肢放射,患肢也可反射性压痛。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受累神经支配区域皮肤感觉减退、肌肉可萎缩、肌力减弱。
  (3)X线检查: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消失、棘突偏歪、钩椎增生、椎间孔变小、椎间隙变窄,以上X线改变可部分或同时出现。
  3.椎动脉型颈椎病
  (1)症状:眩晕呈旋转性、浮动性、一过性,有倾斜感、移动感,转动颈部诱发或加重,可伴有耳鸣、耳聋、视物模糊、记忆力减退等。猝倒前无预兆,多在行走、站立或颈部旋转屈伸时突然下肢无力而跌倒,瞬间即清醒,立即起身后可活动。头痛,多位于枕部、顶枕部,多为单侧,呈胀痛、跳痛,常因转头而诱发。极少部分可有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心悸、胸闷、多汗、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
  (2)体征:椎动脉旋转扭曲试验阳性。
  (3)X线检查:可见钩椎增生、椎间孔狭窄.椎体不稳等。
  4.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1)症状:颈枕痛或偏头痛、头晕、头沉,眼胀、视物模糊、流泪、眼睑无力、视力减退,咽部不适、有异物感,鼻塞、喷嚏,耳鸣、耳聋,舌尖麻木、牙痛,胸闷、心悸、心痛、失眠,哮喘,恶心、呕吐、腹泻、便秘,尿频、尿急、排尿困难,极少肢体麻木、遇冷加重,或呈间歇性皮肤发红、发热、肿胀,多汗或无汗。
  (2)体征:颈部可有压痛,可出现霍纳征,瞳孔缩小、眼睑下垂、眼球下陷等。
  (3)X线检查:寰枢椎半脱位、颈椎旋转移位、骨质增生等。
  5.脊髓型颈椎病
  (1)症状:疼痛多不明显,下肢可见麻木无力、沉重、发紫、怕冷、酸胀、水肿、站立不稳、步履蹒跚、闭目行走摇摆、脚尖不能离地、颤抖,重者腰背、腹部麻木,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阳性,可有尿急、排尿不尽、尿潴留、便秘或排便不畅。
  (2)体征:曲颈试验阳性,浅反射迟钝或消失,深反射亢进。
  (3)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向后成角,椎间隙变窄、椎体退变增生、后纵韧带钙化,先天性椎体融合等。
  (4)CT检查:椎体后骨刺、椎间盘向后突出、脱出,后纵韧带钙化、黄韧带钙化等。
  (5)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脊髓受压明显,多因骨刺、椎间盘、黄韧带肥厚引起。
  临床上此5型可单独出现,但多数情况下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复合出现,多数症状较为典型,少数不典型,如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可无颈部症状,只有内脏功能失调或五官症状,椎动脉型颈椎病有头部症状,临床上应仔细检查、综合考虑。
  二)颈椎病的辨证分经
  颈、上肢为手三阴经、三阳经、足太阳经、督脉等循行,根据颈椎病的症状进行辨证分经,循经治疗,使治疗更有针对性。临床上颈椎病可为一经病,但多数为数经并病。脊髓型颈椎病还涉及足三阴经等。
  (1)督脉病:头枕部、颈部疼痛、沉紧、麻木,颈屈伸不利,头枕后部、颈后正中部可有压痛。
  (2)手阳明经病:颈外侧、肩、上肢前外侧、食指疼痛、麻木,颈侧屈不利,可向上肢放射,颈外侧、上肢前外侧压痛,上肢活动无力。
  (3)手少阳经病:颈外侧疼痛、压痛,颈侧屈不利,枕部可疼痛沉重,向头侧放射,上肢外侧疼痛、麻木,可向中指、环指放射,上肢外侧中间可有压痛。
  (4)手太阳经病:颈后外侧疼痛、压痛,颈屈伸、侧屈不利,上背、肩胛部酸楚疼痛、压痛,上臂后侧、前臂背面尺侧疼痛,可连及小指,头过伸诸症加重,前臂背面尺侧、小指麻木、活动无力。
  (5)手太阴经病:肩前内侧疼痛酸楚,上及缺盆、下向上臂内侧前缘放射,可至拇指,上臂内侧、前臂桡侧、拇指麻木、无力,肩前部可有压痛,颈可有疼痛。
  (6)手少阴经病:肩前内侧疼痛酸楚,向下放射至上臂内侧后缘、前臂内侧后缘,前臂内侧后缘、掌、小指疼痛、麻木、无力。
  (7)足太阳经病:颈部酸楚疼痛,头枕部疼痛、麻木,颈曲屈不利,头、颈背可有压痛。
  (四)治疗
  颈椎病为刺筋疗法的优势病种,刺筋治疗颈椎病多用于病程较长、较重患者,多有理想效果,病情较轻者,多用于针刺经脉、络脉,也可与针刺经脉、络脉配合运用。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筋
一、筋
二、筋与脏腑的关系
三、筋与经络的关系
四、筋与营养物质的关系
五、筋与其他四体关系
第二节 经筋
一、十四经筋循行、主病
二、经筋循行特点
三、经筋关键部位
四、经筋间的联系
五、经筋与脊柱
六、维筋相交
七、十二经筋主病
八、十二经筋治疗
九、筋与经筋
第三节 筋的功能
一、筋束骨、构成形体
二、利机关,保证活动
三、筋为刚,护卫脏器
四、调机体、平衡运动
五、筋急结,反映病情
第四节 刺筋病证的病因病机
一、病因
二、病机
第五节 刺筋的作用
一、温筋散寒,舒筋通痹
二、在筋调筋,缓急柔筋
三、恢复平衡,调节体态
四、针刺于筋,调节脏腑
五、针刺于筋,疏通经脉
六、针刺于筋,五体同调
第六节 刺筋部位
一、四肢关节之筋
二、督脉之筋
三、任脉之筋
四、头面之筋
五、其他部位筋结
六、分肉之间
第七节 刺筋针具
一、圆利针
二、毫针
第八节 刺筋方法
一、恢刺
二、关刺
三、焠刺
四、巨刺
五、提插产热
六、筋弛纵不收补法
……

第二章 各论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