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语言观念的哲学追索:于全有语言哲学论稿
0.00     定价 ¥ 4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47063637
  • 作      者:
    于全有
  • 出 版 社 :
    万卷出版有限责任公司
  • 出版日期:
    2023-09-01
收藏
作者简介
  于全有(1962-),字东起,辽宁丹东人,锦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文学学士(汉语言文学),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主攻语法修辞),吉林大学哲社学院哲学博士(主攻语言哲学)。现为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汉语国际教育等专业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现代汉语、社会语言学、语言哲学等教学与研究工作。
  曾任沈阳师范学院中文系副主任、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辽宁省语言学会副会长、辽宁省语言文字工作者协会副会长、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辽宁社会科学院中国民俗语言文化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大连外国语大学兼职研究生导师等职。著有《语言本质理论的哲学重建》《语言理论与应用研究》《语言应用与规范研究》《普通话概论》《现代汉语专题研究》等著作多部,主编《中国语言学研究》《语言学概论学习指要》等,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曾获辽宁省优秀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一等奖、辽宁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教育部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辽宁省语言文字先进工作者、沈阳市优秀教师、曾宪梓奖教基金奖、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北京师范大学荣誉校友等。
展开
精彩书摘
  《语言观念的哲学追索:于全有语言哲学论稿》:
  首先,我先说一下这个内容的选题是怎么选定的。
  任何一个有价值的、相对比较重要的学术选题,从酝酿到提出来作为一个选题来进行研究,往往都是有一个过程的。我对有关语言本质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的思索,其实也经历了一个很长时间的酝酿的过程。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读语言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时候,在翻阅一些理论语言学、文化语言学及语言哲学等著作以及一些相关问题的研讨中,关于语言的本质到底是什么问题,曾引起了我的关注与思索。记得当时语言学界的相关说法除了传统的语言工具说、语言符号说等一些说法之外,语言人文性的说法一度也比较热。像语言本体说这样的说法,当时好像除了哲学界探讨得相对比较多以外,在中文所属的这些专业里,主要是文艺学、美学等涉及得相对比较多一些,语言学涉及得相对很少。在这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语言本质上到底是什么一直作为一个问题萦绕在我的脑海中。这个问题作为一个研究选题提出来,是我在高校语言学工作岗位上工作了多年后又去读博的时候。当时,在教授读博挺流行的那个年代,我也计划着要去读博。可能是由于当时单位干活的人手相对紧张、我还在学院行政上兼了点职等原因吧,我是在几次申请要去外地读博后,才获得了单位组织部门的同意,所以还是很重视这个机会的。在备考时,因为我硕士是在北京师范大学读的,所以,当时我本来曾计划要再往北京这边考个语言方面的博士的。曾在硕士研究生阶段时教过我的老师、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语言学理论教研室的伍铁平先生认为我长于理论思维,曾建议我如能多读点跟语言哲学等方面内容相关的东西,把它能与现有的语言学理论结合起来,可能对我将来的语言学研究与发展会更有益处。伍先生还给我介绍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涂纪亮的《现代欧洲大陆语言哲学》《现代西方语言哲学比较研究》等一批有关语言哲学研究方面的基础著作让我先阅读。记得当时这当中的一些书在书店一时没买着,还是请在北师大的友人帮我从馆藏文献中复印来读的。后来我选择吉林大学哲社学院读博并走上了语言哲学研究的道路,与包括伍先生在内的几位师长的指点、鼓励、帮助有很大的关系。在我读博前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有机会研读了一批以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维特根斯坦等为代表的语言哲学著作,浏监了一批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培根、洛克、莱布尼茨、孔狄亚克、哈曼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国的诸子百家等为代表的相关著述,以及以张岱年、高清海等为代表的有关哲学思维等方面的著述,对人类历史上与语言哲学观念等相关的问题有了多侧面的理解体悟,也进一步深化了我对一些相关问题的理性认识。我在博士学位论文选题选择的时候,本来可以有研究某一人物的语言哲学思想、研究某一人物相关语言哲学思想中的某一具体观点、研究语言哲学中的某一理论问题等多种选择。后来从选题本身的研究现状与开拓性、选题本身的重要性与价值性、研究内容建构上的创新性、自己已有的研究基础积淀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我选择了直面更有意义与价值的具体问题去做研究的思路,将语言本质理论问题研究作为自己的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当时我开题的题目叫《语言底蕴的哲学追索——从传统语言本质论到层次语言本质论》,后来在博士学位论文出版时,将其简化为《语言本质理论的哲学重建》而予以出版。
  关于怎么选题更合适问题,每个人可能有每个人的体悟,具体操作时可能会有一些差别。就一般情况而言,我个人的一点体悟是:一是先看选题的已有研究情况,同等情况下尽量先选前人较少涉猎过、没涉猎过的题目,这样的选题在开拓性上相对比较好;二是看选题本身是什么性质的题目,比方说是核心理论、核心技术性质的,还是非核心理论、非核心技术性质的,其重要性与价值性如何。同等情况下当然尽量先选重要性与价值性相对较大的题目;三是要考虑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在内容上或方法上、材料上等你有没有能创新的地方,即你的研究有没有创新,或者说创新性如何。同等情况下当然是要尽量先选有创新性且创新性相对较大的题目,一点创新都没有的东西当然是不能选的;四是要考虑你对这个问题的驾驭能力,有没有相关研究基础、你的能力能不能驾驭得住这个问题。这个也是同等情况下当然尽量先选你的研究基础相对较好、驾驭起来相对更便利的题目。我主要就是按这几个原则来选择选题的。
  其次,我再说一下我是怎么去写的。
  写文章的第一步是先认真搜集、查阅已有的相关研究资料,包括已有的相关著作、相关论文等。这方面的工作需要认真,不能马马虎虎或含含糊糊的。比方说,前期国内相关研究论文的检索,这个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检索选择,并不见得一定相同。有通过相关目录索引去检索的,有通过上网搜索的办法去检索的等。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对文献检索的具体方式通常是通过目录索引中所收录的文献题目去检索,或者是通过网上查关键词或相应的文献题目去检索等,还没有可以直接通过检索所有文章具体内容的办法去筛查相关文献有哪些的检索手段,我当时主要是用了比较传统一些的查阅《全国报刊索引》的办法去检索相关文献。因为这个索引所收录的文献题目相对还是比较全的,比通过网上用关键词等检索相关文献所呈现出的检索题目要相对丰富很多。由于要检索的一些前期的相关研究文献的题目有的可能跟你要研究的题目在表述所用的关键词上一致性较强,这样的当然容易检索到该文献,但有的相关研究文献用的题目可能跟你要研究的题目在表述所用的关键词上一致性不强,甚至有的题目里就没用你要检索相关文献时所用的那个关键词,这样的文献你用关键词查找时怎么办?要是用跟你要研究的题目完全一样的题目去检索,能检索到的相关文献就更少了。但如果这样检索不到多少相关文献,你就可以认为是再没有前期相关研究了吗?假如你用检索关键词的办法或者是用跟你要研究的题目完全一样的题目去检索而没检索到相关研究文献,就能认为是没有前期相关研究、你的研究要填补空白了吗?这样思考问题显然是有问题的。检索、查阅前期相关研究文献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前人已有的研究状况,要尽量细致,尽可能少遗漏相关研究文献。这样,你对前人已有的研究才可能真正地是心中有数,说起以往的情况来才真正地有底气。所以,在还不能直接通过检索所有文章具体内容的办法去检索相关文献有哪些的情况下,我们在检索相关文献时,一是要尽可能用网罗文献题目相对比较全的索引去搜集相关文献信息,二是要学会从已有文献题目中判断哪些题目的文献可能有你需要的内容,把这样的文献题目也筛录下来,并找出原文看一看到底是不是相关研究文献。这里我不举你们以前可能不太熟悉、不太便于理解的语言哲学研究的例子,举一个你们以前相对比较熟悉、便于你们理解的现代汉语的例子:说我要检索一下关于汉语动宾短语的研究文献有哪些,这个固然可以用关键词“动宾短语”去检索相关文献题目,但文献题目中不带“动宾短语”字样的就一定不是你要查阅的研究文献吗?这当然不一定了。比方说,题目是研究动词结构的文献里可不可能有“动宾短语”?题目是研究短语的文献里可不可能有“动宾短语”?题目是研究句法的文献里可不可能有“动宾短语”?这就需要你在检索相关文献题目时,要学会从已有文献题目中判断哪些题目的文献可能有你需要的内容,把这样的文献原文也找出来看一看,才能清楚它到底是不是相关研究文献。这个得细心,不能粗枝大叶地去做。当然,如果将来有了可以直接通过检索所有文献具体内容的办法去直接筛查相关文献的手段时,这就另当别论了。
  ……
展开
目录
我们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序于全有《语言观念的哲学追索》
前言

理论篇
“语言本质”内涵的内在逻辑层次
语言哲学术语“Linguistic turn”的汉语称谓辨析
语言符号论之语言本质观论析
语言工具论之语言本质观论析
语言本体论之语言本质观论析
语言交际理论研究需要注意澄清的几个基本问题
语言钥匙论之语言观论析
现代语言观理性重建的逻辑基础
重新探索语言本质问题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
语言本质观的层次性重建
语言实践表现符号论的理论基础与思维方式
“语言”定义的重新定位
关于索绪尔语言观探讨中几个问题的再认识
语言本质问题研究境界的拓展与提升——王希杰先生的语言本质观述评
伯文堂语言观问题答问

史论篇
上古时期人类有关语言本质问题的探索历程
中近古时期人类有关语言本质问题的探索历程
19世纪人类有关语言本质问题的探索历程
20世纪以来人类有关语言本质问题的探索历程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