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媒体融合政策在2014年上升为国家战略,标志着中国传统主流媒体自21世纪以来的数字化转型探索进入由顶层设计指导的制度化阶段。自此,在一系列政策利好的推动下,各级各类主流媒体单位围绕“移动优先”“一体化发展”“融媒体中心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等主题展开实践。在此过程中,主流媒体所获得的经验和教训不仅具有媒体业务层面的指导意义,更深刻地影响着媒体研究的基础理论更新及热点话题发展。当社会信息传播方式被互联网传播规律重塑之后,尤其是在移动传播全面普及的背景下,以往的大众传播理论可以为中国媒体实践提供的参考越来越有限。事实上,由于中国互联网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领先态势,以及党和政府对媒体产业的高度重视,中国主流媒体在融合发展中对互联网传播规律的适应性调整及其所呈现出的规律性特征,反而为新闻传播学的知识更新和理论演进贡献了诸多创新案例。
基于以上背景,本书以国家政策体系为指导,以移动传播时代的传播需求为价值参考,面向新时代中国主流媒体的社会角色与历史使命,将纵跨近十年历程、横贯各级各类主流媒体的转型探索作为案例数据来源,展开有关媒体融合的实践经验探讨及理论体系建构。
新闻传播学作为应用型学科,其研究需始终保持对现实问题的关切。自媒体融合国家战略颁布以来,学界已产出大量研究成果,多个新闻传播院系纷纷开设相关课程,充分体现出科研、教学与行业发展的紧密联系。秉持相同宗旨,本书具有三方面特征。
其一,第一作者在十余年前便开启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研究,此后长期从事媒体融合研究。由第一作者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以媒介融合推动新型传播体系的构建研究”(批准号:14AZD039)已顺利结项。除发表数十篇论文之外,第一作者带领的研究团队还先后与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北京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合作,完成2014—2020年共5部《中国媒体融合发展年度报告》、2014—2018年共4部《中国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报告》、2012—2016年共5部《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第二、三作者作为主要成员参与上述多项工作,并将媒体融合话题作为各自博士论文、博士后出站报告的重要章节。三位作者持续不断的思考与积累,为本书的成稿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二,第一作者自2015年始,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为硕博士研究生开设专业必修课程“中国媒体融合的理论与实践”,第二、三作者在博士后工作期间都曾参与授课。该课程于2018年获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科核心与特色课程”。在努力将研究成果充分转化为教学资源的过程中,教学团队也收获了更为提纲挈领的知识体系和理论架构。同时,教学团队提供的一手行业动态,激发出年轻学子对现实问题的研究热情,而来自“Z世代”公民的媒体观念反哺着教学团队,促使团队始终保持对知识更新的重视。
其三,本书内容涵盖我国各级各类主流媒体在不同阶段的融合实践,翔实的资料得益于第一作者长期以来为多家媒体单位及政府部门提供的战略咨询服务。其中,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湖北广电等单位已成为我国媒体融合发展的示范案例。在这个意义上,本书所建构的理论体系,是已经在我国媒体行业实践中被检验过其科学性及可行性的思想成果。
本书共有六章,“面向实践,解决问题”的宗旨贯穿始终。第一章以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背景,从技术逻辑、政治逻辑、传播逻辑和商业逻辑四个维度阐释中国媒体融合的内在驱动力及发展方向。第二章在回顾主流媒体融合发展的实践历程的基础上,从内容、渠道、平台、经营和管理五个层面呈现主流媒体融合发展实践的特征,并将理论探讨与案例分析交织其中。第三章聚焦“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这一重要议题,在深入解读“四全媒体”内涵的基础上,剖析全媒体传播体系的背景与意义和功能,并基于实际条件提出建设路径。第四章围绕“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这一热点话题展开,梳理实践进展、探讨路径选择,并结合疫情防控的现实需求阐释县级融媒体中心在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关键作用。第五章“专题研究”以话题为导向,分别讨论了“一体化发展”“主流价值观的算法实现”“媒网竞合关系”“全媒体传播体系与现代治理体系”,这四个话题基于从内到外、从微观到宏观的逻辑顺序,揭示出中国媒体融合发展中面临的实际挑战。第六章通过五个典型案例集中呈现全媒体传播体系的三层结构,将此前五章有关理念与经验的探讨融汇于面向实战的策略分析中,是本书思想探索的最终落脚点。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