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我国少儿节目播音主持发展简史
0.00     定价 ¥ 6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65731419
  • 作      者:
    陈芝
  • 出 版 社 :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12-01
收藏
作者简介

陈芝,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师从姚喜双教授,获博士学位。普通话水平测试员,赣南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讲授节目主持人概论、朗诵学、播音发声、播音创作基础、教师口语等课程。出版学术专著1部,主编教材2部。主持省级课题4项,参与社科基金重大课题1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课题1项。在《现代传播》《电视研究》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展开
精彩书摘
  《我国少儿节目播音主持发展简史》:
  1.节目内容分众化,定位清晰
  广播电视节目对于少儿受众的细分也是少儿节目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央电视台专为3-6岁的小朋友设立的新栏目《春芽》于1981年春天开播,对学龄前儿童的节目从以前的少儿节目中分离出来,随之有了清晰而明确的节目定位。面对小学生的栏目《天地之间》于1984年5月10日开播,它向孩子们讲述科学知识,告诉孩子们天地之间的奥秘,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他们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能力。《我们这一代》以中学生为对象,于1985年9月开播,中学生自己来当节目主持人。这些业余节目主持人是从数千名自愿报名的中学生中选拔出来的,他们经过培训后,走上屏幕。以13-17岁的中学生为对象的少年栏目《第二起跑线》于1994年4月9日出台,它以独特新颖的构思、丰富多彩的内容、朝气蓬勃的风貌,赢得了广大中学生的欢迎和喜爱,第一年共收到来信7.4万多封。有一封信说:“《第二起跑线》的开办使我们中学生有了自己的家,它是我们了解祖国的窗口,给了中学生施展才华的机会,让我们参与社会,得到锻炼,让我们模拟未来,展望未来,它是我们的第二课堂。”该栏目获第三届全国少儿电视“金童奖”栏目一等奖。
  2.节目形式多样化,开创多个“第一”
  第一个知识竞赛节目《北京中学生知识竞赛》(编导:寿沅君、林庆章)于1981年暑假期间在中央电视台播放。节目首先邀请了40位北京中学的一些优秀的教师出题,内容包括时政、语文、历史、地理、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音乐、体育、美术以及生活常识。题型要求知识性和趣味性兼顾。节目邀请了北京市27所中学的初一学生参加,还特意邀请了两所农村中学的同学作为农村孩子的代表参加。参赛学校抽签分组,通过预赛、复赛和决赛,根据必答题、抢答题累计得分的高低,决出冠、亚、季军。节目在央视第二套节目中播出后,反响十分强烈。
  第一个国产动画栏目《红黄蓝》于1992年9月在中央电视台开始播出,这是中国第一个国产动画栏目。1994年7月,改版为《动画城》栏目。《动画城》专门满足儿童观众的需求,每年央视和全国其他动画机构生产的动画精品都会通过该栏目与观众见面。它的定期版块有:快速反映国内外动画信息的《卡通快递》、深度报道国产动画生产的《风火轮》、推介国际风格动画短片的《异域传真》、反映卡通迷心声的《哆来咪》、体现卡通特点与游戏相结合的《周末版》以及反映动画教育的《动画基础地》。
  第一部三维SGI电脑动画片是1996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26集三维动画系列片《太空特警》;第一部耗资3000万以上的动画片是1998年播出的52集大型动画片《西游记》;第一部获得国际奖的动画片是1999年的影院动画片《猫咪小贝》,它荣获第29届伊朗德黑兰国际教育发展电影节科教故事片“金书本奖”。
  (二)少儿电视节目的革新
  为加快少儿节目的发展,中央电视台继1984年1月2日成立少年儿童节目部(简称“少儿部”)以后,又于1991年4月,将少儿部改为青少年节目部(简称“青少部”)。同时对栏目进行调整,除了《七巧板》《天地之间》不动以外,新设了几个栏目,它们是:《同一片蓝天》,选播地方电视台少儿节目;《蒲公英剧场》,播出少儿题材的短剧、小品、木偶戏等小型戏剧节目;《聪明屋》,播放动画片及根据动画内容举办有奖竞猜节目;《和爸爸妈妈一起看》,就儿童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与家长及社会各界谈心,提供信息,传授知识,解答教育中的困惑;《十二演播室》,播出适合青年人看的节目。
  1.国内外交流日渐增多
  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起,陆续有一些少儿题材的外国专题节目和动画节目经译制登上屏幕。如加拿大的专题节目《漂流的河》,日本的动画片《一个孩子和一根草》《夕鹤》。紧接着又有《铁臂阿童木》《森林大帝雷欧》《玛亚历险记》,美国的动画片《米老鼠和唐老鸭》《汤姆·索亚历险记》《猫和老鼠》,等等,丰富了中国的电视荧屏,尤其是捷克斯洛伐克的动画片《鼹鼠》为中国的儿童电视节目制作在内容选取、情节设计和艺术表现方面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同时,中央电视台也开始带节目到国外去参加国际青少年电视节,或者把节目送出去,和国外同行交流。中央电视台和美国《芝麻街》节目组合拍的《大鸟在中国》获1983年美国电视艾美奖,1984年在加拿大“比乃夫”国际电视节上获最佳儿童节目奖。1989年中央电视台主办了国际儿童电视节目展播,美国的《老鼠摩托车》等11部作品获奖并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黄金时间播出。1990年1月15日,国际儿童电视展播闭幕式在北京举行。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印度、泰国、古巴等30个国家驻华使馆的代表参加。为推动动画精品的制作,从1995年4月开始播出了60集系列片《动画大观》(中央电视台与全国影视动画展播组委会合拍),该节目荣获第三届全国少儿电视“金童奖”特别奖。从1995年起,中央电视台青少部与德国慕尼黑青少年基金会合作,每年举办一次儿童节目研讨班,有效地提高了编导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促使少儿节目不断出新。
  ……
展开
目录

序 言

绪 论

一、研究缘起

(一)研究的背景

(二)研究的价值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广播电视与播音主持相关文献

(二)国内少儿节目播音主持相关文献

(三)国外少儿节目主持状况

三、指导思想和理论框架

(一)指导思想

(二)理论框架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和论文框架

(二)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五、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二)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开创期(1949年—1966年)

第一节 少儿节目发展概况

一、少儿广播节目的开创与发展

二、少儿电视节目的开创与发展

三、少儿节目与受众的联系

第二节 少儿节目播音创作分析

一、《小喇叭》的播音

二、《星星火炬》的播音

第三节 少儿节目播音创作特征

一、亲切朴实

二、浅显易懂

三、生动形象

第二章 曲折与恢复发展期(1966年—1978年)

第一节 少儿节目发展概况

一﹑“文革”中少儿节目状况

二、“文革”后少儿节目的恢复发展

三、少儿节目与受众的联系

第二节 少儿节目播音创作分析

一﹑“文革”中播音“高、平、空”

二、“文革”后播音回归真实

第三节 对“文革”少儿节目播音创作的认识

第三章 蓬勃发展期(1978年—2012年)

第一节 少儿节目发展概况

一、少儿广播节目的调整与改革

二、少儿电视节目的调整与改革

三、少儿节目与受众的联系

第二节 少儿节目播音主持创作分析

一、《小喇叭》的播音主持

二、《童谣列车》的播音主持

三、对外广播中“少儿”内容的播音

四、《北京中学生智力竞赛》的播音主持

五、《七巧板》的播音主持

六、《大风车》的播音主持

七、《成长你我他》的播音主持

八、《东方儿童》的播音主持

第三节 少儿节目播音主持创作特征

一、纯真甜美

二、独特鲜活

三、自主灵动

第四章 融合发展新时代

第一节 少儿节目发展概况

一﹑少儿节目的发展

二﹑少儿节目与受众的联系

第二节 少儿节目播音主持创作分析

一、《小喇叭——抱抱熊故事时间》《童话亮晶晶》《七巧板——月亮姐姐讲故事》的播音主持

二、《乡村少年》的播音主持

三、《快乐体验》《动感特区》《中国新声代》的播音主持

四、《少儿春节联欢晚会》的播音主持

五、《超能幼稚园》的播音主持

六、《凯叔讲故事》的播音主持

第三节 少儿节目播音主持创作特征

一、美妙时尚

二、机智灵活

三、一专多能

第五章 我国少儿节目播音主持发展的基本经验

第一节 体现节目特征 传承创新发展

一、传承中创新

二、融合中发展

第二节 加强综合素养 彰显主持风格

一、少儿节目播音主持创作风格

二、少儿节目播音员主持人的素养

第三节 坚持以内容为主 内容与形式有机统一

一、坚持“内容为王”的铁律

二、重视新颖的表现形式与先进的传播手段

第四节 反映受众需求 引导受众审美

一、精准定位

二、满足受众心理需求

三、符合受众行为习惯

四、关注受众的反馈与评价

结 论

附录一 我国少儿节目播音主持发展大事记

附录二 国内外相关政策与法规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