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新闻理论与历史
“三贴近”是对邓小平新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 3
论社会变革中大众文化的功能——以«超级女声»现象为例 / 7
谁说预见是新闻? / 16
改革开放 30 年:中国社会主义新闻学的进展与不足 / 21
提升电视媒体公信力的三部曲 / 26
审视传媒转型中的中国新闻业——读«重建美国新闻业»的启示 / 30
金融危机背景下美国媒介批评新动向研究 / 40
我国广播电视媒体公信力的受众认知调查与研究 / 50
科学认识和把握新闻宣传工作的几个重大关系 / 62
改革是党报创新的不竭动力 / 69
论“新闻立台”的本体意义 / 74
习近平对外传播思想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 80
向中国新闻史的精神领域进发——评李滨«中国近代新闻思想的嬗变» / 87
建设中国特色新闻学的命题、资源、路径与方法 / 892
新闻学的学与思:雷跃捷新闻学研究论文集
“反转新闻”视角下新闻真实性再探 / 107
媒体融合时代新闻定义问题的再思考 / 112
旗帜阵地杠杆:恩格斯党报党刊思想及实践 / 126
党性原则是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基石 / 140
站在历史的交汇点 / 153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当代探索 / 156
回顾对比创新:«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30 周年 / 171
中篇 新闻实务
提高公开报道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 / 179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创新探索——浅析«大民讨说法»节目 / 182
广播访谈节目的创新之作——宁波电台节目«小丽的面人有颗心»评析 / 186
虚假新闻的治理对策 / 191
民生冷暖传天下 人文华彩入梦来
——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生活频道«夜访百家»专栏评析 / 197
让信仰的力量伴随交广一路同行 / 201
让新闻更易抵达受众——近年来我国媒体的实践探索 / 203
媒体转型期电视新闻的艰辛探索
——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电视和视频类参评获奖作品评析 / 211
中国新闻奖首设的“媒体融合奖项”获奖作品评析 / 217
保持人民情怀 记录伟大时代——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作品评析 / 223
眼力是新闻工作者观察力和判断力的关键因素 / 246
«闪耀的平凡»:外国人视角的中国故事 / 251
科学构建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引导机制 / 258
下篇 新媒体研究
变革 共生 协同发展——日本的新老媒体竞合生态及启示 / 269
交通广播面对移动互联网的挑战与对策 / 278
推动网络发展的三个关键转变 / 283
从大局看媒体融合发展 / 289
“融合报道”的概念、内涵、特征及发展趋势
——基于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新闻奖“融合报道”作品的比较分析 / 291
新型主流媒体引导“全民战疫”的路径探析
——基于@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的研究 / 307
县级融媒体多元化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路径探析 / 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