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使用动态
引言
2019年,我国语言生活丰富多彩,出现了许多值得关注的现象。
年度汉字、热词、流行语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热议,不少机构和组织纷纷评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字和词语。如2019年十大流行语、十大网络用语、十大新词语、十大科技热词、年度代表字和代表词、十大语文差错等。这些热词和流行语反映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折射出人们的心理状态。2019年,网络词语层出不穷,具有鲜明的网络文化色彩。然而,不少人士担心它们导致语言贫乏,提出语言文字运用需加强规范。
汉字的使用和传播有声有色。汉字展览、汉字创意大赛等活动的举办,从不同方面推动汉字的传播、传承和汉语言文化事业的发展。生僻字随着歌曲《生僻字》走红,甲骨文120周年纪念活动开展,汉字繁简之争仍继续存在。
在语言的使用和规范方面,中文域名平地而起,宝马、华为等企业注册中文域名保护中文网络品牌标识,优化搜索引擎,实现更高效的品牌推广与市场营销。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针对网络音频乱象启动专项整治行动,对音频行业进行全面集中整治。政府有关部门、学校频频出现“问题标语”,亟须加强语言文字规范意识,传递社会正能量。调查发现,网络时代的年轻人多数患有“语言贫乏症”,受访者建议营造多元化平台、增强其独立思考能力,发掘语言之美。“阳光跟帖”行动在北京再次起航,呼吁网民“阳光、理性、平和、友善”发表言论。
方言和民族语言使用活跃。例如:湖南首推十余种方言版急救科普“民歌”;香港话剧团粤方言剧作彰显粤方言魅力;新昌方言版廉政宣传刷屏朋友圈;安徽五大方言调查项目通过验收;杭州水上公交方言报站方式萌化乘客;为适应社会需要,西藏新增1500多条藏文新词术语。
为响应民政部要求,各地稳妥推进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山东、广东、杭州、厦门多地清理整治“大、洋、怪、重”等不规范地名,这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地名管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和国际交往的需要。
一、年度汉字、热词和流行语
流行语背后的文化心态
(摘自:光明日报,1月2日,作者:刘洋)
流行语的语言情态和使用场景各不相同,涵盖了祝福、赞赏、戏谑、反讽等口吻,有些是被社会事件引发,有些是被明星的言行带红,有些则是以出其不意的方式,描述常见的交际行为和心态。网络流行语轻松活泼,甚至不乏戏谑搞笑。然而,语言是心灵的映照和思维方式的投射,网络流行语也不妨视作大众文化心态的一种缩影,既折射出人们在生活中所面对的共同境遇,也蕴含着在当今社会具有高度认同感的情感态度。网络流行语是语言系统对现实社会迅速、直接的反映,是反映社会文化的符号,不仅代表着当下人们的生活状态与精神面貌,而且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
“盘他”走红: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一定要“盘”回去
(摘自:中国青年报,1月24日,作者:安纳)
“盘他”,成了2019年的第一个网络流行热词。在广大网友脑洞漫天游走的“再创造”中,“盘”被延伸了极其丰富的定义和内涵—“万物皆可盘”。盘,可以表示对人、事、物的喜爱,“盘”你最喜爱的偶像,“盘”自家的萌宠。盘,也表示为决定去直面和搞定一桩在当前生活看起来特别棘手的难题。许多90后网友感慨,步入社会,在职场里打怪升级,自己一点点被残酷的现实磨去了棱角,简而言之就是—被生活“盘”了。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