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基于个体生命特性的生命教育研究
0.00     定价 ¥ 8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0392549
  • 作      者:
    刘济良马苗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9-01
收藏
作者简介
刘济良,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郑州师范学院副校长。
全国德育论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精品资源共享课《德育原理》负责人,***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教育学”负责人;河南省第十一届政协委员,开封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委员。
主要从事教育哲学、德育原理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出版《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研究》《生命教育论》等著作11部;在《教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课题“青少年价值观教育新视阈研究”等省部级以上课题9项,主持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省级重点研究项目5项;作为第一署名人获得省部级奖励14项。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个体生命的敬畏性与教育
一 解读:个体生命的敬畏性
(一)个体生命敬畏性的历史探析
(二)个体生命敬畏性的内涵界说
二 审视:现实教育中个体生命敬畏性缺失的表现
(一)“游戏的人生”:对自我自然生命的践踏
(二)“心灵的放逐”:对自我精神生命的罔顾
(三)“有学识的屠夫”:对他者自然生命的漠视
三 反思:现实教育中个体生命敬畏性缺失的原因
(一)功利主义思潮的影响:弱化了部分学生个体生命的敬畏性
(二)人类中心主义的张扬:消解了部分学生个体生命的敬畏性
(三)人文教育理念的遮蔽:迷失了部分学生个体生命的敬畏性
四 建构:重塑个体生命敬畏性的教育构想
(一)开展生命教育:在人文关怀中彰显个体生命的敬畏性
(二)强化信仰教育:从精神关照中体认个体生命的敬畏性
(三)增设死亡教育:在领悟生死中感悟个体生命的敬畏性
(四)加强道德教育:在道德内化中坚守个体生命的敬畏性
第二章 个体生命的生成性与教育
一 识读个体生命的生成性
(一)个体生命生成性的概念厘定
(二)个体生命生成性的特征
(三)个体生命生成性思想的历史探寻
二 生成性视域下的个体生命及其教育
(一)生成性视域下个体生命的特性
(二)个体生命的生成性:教育存在的前提
三 个体生命生成性在教育中的缺失及其归因分析
(一)个体生命生成性在教育中缺失的表现
(二)个体生命生成性在教育中缺失之归因分析
四 促进个体生命生成的理想教育建构
(一)树立以个体生命生成为本的教育观
(二)建构符合个体生命生成的课程体系
(三)运用促进个体生命生成的教育策略
第三章 个体生命的模仿性与教育
一 模仿是个体生命的存在方式
(一)个体生命模仿的历史向度
(二)识读个体生命的模仿性
二 模仿对个体生命成长的价值
(一)模仿是个体生命沟通世界的桥梁
(二)模仿是个体生命获取知识的手段
(三)模仿是个体生命塑造品德的法宝
(四)模仿是个体生命创新发展的起点
三 个体生命模仿性视域下教育的应然追求
(一)教育应当为个体生命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
(二)教育过程是个体生命模仿行为不断修正的过程
(三)教育的理想是促进个体生命超越模仿获得新生
四 关注个体生命模仿性的教育建构
(一)尊重个体生命发展规律,善待个体生命的模仿性
(二)营造宽松的教育氛围,激发个体生命的模仿活力
(三)打造高质量的课堂,促进个体生命模仿性能力发展
(四)教育者注重自身修炼,吸引个体生命竞相模仿
(五)家长加强自身全面修养,潜移默化地熏育个体生命的模仿性
第四章 个体生命的卓越性与教育
一 识读个体生命的卓越性
(一)个体生命卓越性的历史向度
(二)个体生命卓越性的内涵界说
(三)个体生命卓越性的意蕴探析
(四)个体生命卓越性的教育价值
二 现实教育中个体生命卓越性的异化
(一)个体生命卓越性异化的表现
(二)个体生命卓越性异化的归因分析
三 引领个体生命卓越性的教育建构
(一)教育理念:注重立德树人,培养卓越德行
(二)教育目的:关涉价值理性,超越庸常状态
(三)教育过程:唤醒超越意识,创生澄明之境
(四)教育氛围:促进生命敞开,涵养卓越品性
(五)教育评价:实施动态评价,引领卓越生成
第五章 个体生命的自由性与教育
一 识读个体生命的自由性
(一)生命自由的历史向度
(二)个体生命自由的特性
(三)个体生命自由性的意蕴
二 现实教育场域中个体生命自由性的遮蔽
(一)功利化的教育理念束缚了个体生命自由
(二)标准化的教育追求遮蔽了个体生命自由
(三)规训化的教育机制限制了个体生命自由
(四)单一化的教育评价阻碍了个体生命自由
三 彰显个体生命自由性的理想教育建构
(一)树立个体生命自由性的教育理念
(二)创设宽松自由的教育氛围
(三)创建自由开放的教育体系
(四)凸显个体生命自由性的课程设置
(五)实施彰显个体生命自由性的教育管理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