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1)将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各级领导和广大教师树立实践育人观,纠正实际上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内轻课外”“重教室轻实验室”等观念,使广大教师树立实践育人的荣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用足够的精力,乃至全身心地投入实践育人工作。
(2)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教学理念,构建个性化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实践育人的新理论、新路径、新方法。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和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3)研究现当代世界大学先进实践教学理念,树立实践育人、实践教学观,大力改革长期形成的以理论课程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及其评价标准。
(4)建立实践教学支持体系,切实保障实践教学质量与效果,不断提高实践育人质量。
(5)建立专门的实践教学教师教学评价机构和评价制度。评价机构成员要经过培训,熟练掌握实践教学学术评价标准,克服实际上存在的“凭感觉”“凭经验”评价实践指导教师的教学水平的做法。
本书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水平、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