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继新:孔子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看来,自我完善乃是提升人格的关键所在。孔子的弟子曾子则提出:“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说,“我”每天都多次反省自己:在为别人办事时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在同朋友交往时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对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反复实践了呢?正是由于一以贯之的自我完善,曾子才成为传名于世的大儒,才有了“四书”之一的经典《大学》的问世。如果说心灵需要向内求的话,人格的生成也要向内求。“有诸内,必形诸外”,所以“司外揣内”。如果一个人的内在不是真善美,其外在也不可能是真善美。真善美的内在品质一旦形成,就会不断地外化出一系列真善美的行为。所以,您着意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自我完善意识的人,可谓抓住了教育教学的纲。有此纲在手,就可以“纲举目张”,收到超越一般的效果。
关于怎样才能具备自我完善的意识,您提出了两个切实可行的措施。一是要增强自我分析意识。一般学生学习语文,多是从中学习文本的知识与思想,很少解剖自己。然而,若没有这一解剖过程,学习语文就会不痛不痒,就不会与文中深邃的思想对接。在开始进行自我分析的时候,是会产生痛感的。可是.正是在这种痛感中,才有思想认识上的升华。二是要战胜自我、超越自我。要产生这样一种欲求,不但需要自我分析精神,而且需要对文中人物的高尚精神真正产生敬仰感,真正心向往之。中学生喜欢崇拜偶像,在他们确认文中的人物就是自己崇拜的偶像后,这些人物就会成为他们心里的丰碑。有了这些丰碑后,他们就会“择其善者而从之”,就会想超越自我,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这种意识如果一次又一次地觉醒,就会在他们心里积淀成一种高尚的品质,就会生成一种自我完善的意识。
魏书生:其次,要增强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我们学习《雄伟的人民大会堂》时,同学们都赞叹这一建筑的雄伟壮丽,同时又为建造速度之快感到惊奇。这样,我便引导学生讨论团结协作精神的重要性。同学们认识到,现代大科学、大生产的发展,决定了任何巨大的成就都是团结协作的结果,科学上的重大突破几乎都是集体合作的产物。例如20世纪60年代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参加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有42万人,参加的单位达两万多个。我们必须注意从小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符合现代社会的需要。《古代英雄的石像》讲的也是要有团结协作的精神。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无不是团结协作的产物,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也是团结协作的胜利。20世纪80年代的青少年,有的受某些不正确宣传的影响,个人英雄主义的意识很浓,表现自己的欲望很强烈,狂妄自大,目空一切;有的涉世未深,就自以为通晓各门学问;有的连个小组长都当不好,却一本正经地宣称要弄个部长省长什么的干干。他们不知道尊重别人,却强烈地要求别人尊重自己;他们不善于同别人协作,却总想成就大事业。通过学习宣传协作精神的课文,学生们认识到个人和集体有关系,认识到瞧不起别人的石像必然要倒塌。同学们还写了《自己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自己》《感情是相互的》《助人力增倍,贬人力减半》《滴水与大海》等文章,表达自己愿意同别人团结协作的愿望。
陶继新:《周易》有言:“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看来,我们的古人就特别强调合作与团结。其实,当一个人不与他人合作的时候,别人也不会与他合作。所以,合作是双赢的。现代社会,单打独斗虽然也可以取得一定的成绩,但真正大的成功,是绝对离不开合作的。可是,这种合作意识与团结精神,在学生中有走低的现象。然而,现在的孩子,未来走向社会之后,如果没有合作意识,就会寸步难行,即使取得了些许成绩,也不会走得太远。从这个意义上说,您对这种意识的培养,还指向了孩子未来的人生发展。
您所讲的这些课文,可谓体现团结协作意识的优质文本。让学生身临其境,特别是让其心临其中,他们就会感悟出很多东西。而您讲课的时候,一方面,绘声绘色,能够人乎其中,又能出乎其外;另一方面,您是特别会让学生自己学习的教师,而且是特别会让学生的心灵走进文本的教师。当团结协作意识成为学生自觉而内在的需求之时,他们自然就会形成合作团结的品质。
序 不动摇 不懈怠 不折腾
语文教学
培养听说读写能力
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班级工作
人人都是班主任
做个甩手班主任
培养好学生干部
值周班长、值日班长应运而生
尽班主任的责任
教育管理
充分放权
敬畏规矩
功归于人
发展学生
均衡教育
升学秘诀
任职演讲
课堂十条
种好心田
从不折腾
守持善良
自找快乐
写作审美
享受讲课
不为物役
不争之争
松静匀乐
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