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近代电化教育的传入成型
0.00     定价 ¥ 96.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71116866
  • 作      者:
    乔金霞
  • 出 版 社 :
    大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12-01
收藏
精彩书摘
  《近代电化教育的传入成型》:
  (三)对电化教育的认识
  舒新城自身一系列的电化教育活动,为他的电化教育思想打下了坚实的实践基础;而对电化教育的钟情致意,又加深了他理论研究的深度。
  舒新城认为,“一切教育之设施都是为改善受教者的生活,一一包括知识、技能及德性”。诚然,电化教育在改善与提高学习者的知识、技能与品德方面,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自然属于教育教学中的一种得力设施,是教育设施随着历史发展与演进到现阶段的必然产物。到19世纪,随着时代与科技的发展,图表、模型与照片也成为教学的工具。及至20世纪中叶,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使电影与无线电广播成为“教育上更进一步的工具”。舒新城正是从教育发展史的角度,论证了电化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方法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在此基础上,他认为与其他教育设施相比,电化教育的出现是其时教育方法的一种革命。因为从施教方法与效果来看,电化教育与其他教育设施相比,是一种最经济、最广泛、最便利的施教方法。所谓最经济,从施教的角度看,电化教育设施中的一卷教育影片或者一座无线电广播电台,可以使无数人受教。与班级授课制相比,可节约大量的人力与物力,以较少的教育投入收到更大的教育效益,所以会“省得多”。所谓最广泛,从受教的角度看,电化教育方法扩大了受教者的范围,突破了阶层与性别等一切限制,“任何人可向广播台和影片受教,无男女老幼贫富阶级之分”,因此,与任何传统教育方法相比,要“广泛得多”。所谓最便利,从电化教育本身特质上看,电化教育可便捷地把教育输送到任何地方的任何个人。所以在施教方法上,电化教育因受教面广、经济实惠又能突破教与学的空间关系而成为一种独特的教育方法。
  在电化教育的价值取向上,舒新城强调了电化教育是教育方法变革中的一种特别重要的方法,例如,利用这些工具,可以使学者对于其所要学的科目有具体而实际的了解,加速其课本阅读、从事实验与参加实际活动学习的时间等。同时,舒新城亦指出,“它们不过是自然科学实验室、公民教育作业室等等中比较有效的另一套实验与示范的工具而已”,即限定了电化教育工具性的价值取向,强调它只是教育教学中的一种辅助工具。他还提醒教育界人士,在看待与运用电化教育手段上应具有理性的眼光,电化教育“虽然是优良的教学工具,是有效的、必要的,其重要性不亚于各种仪器与图表”,然而它们并不是万能的。在运用于教学时,不能替代教科书和仪器等,还需要其他教学上的工具如课本、图表、仪器之类的教育设施相互配合。尤为重要的是,它们更不能替代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在对电化教育手段的选择与使用上,要求教师“善为利用”,不仅要求电化教育适合于教学的内容,而且要求电化教育与其他教学工具灵活配合,真正给学生以“活的知识与技能”。
  舒新城对电化教育的教育设施论或者工具论的见解,摆正了电化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位置,对技术万能论把电化教育当作教育教学的灵丹妙药的认识,起到了一种纠偏的作用。因此,在电化教育的本质属性上,舒新城认为,电化教育作为实施教育的工具,其本质是辅助教育的,是教育设施演进到现阶段的一种新型设施。在对电化教育属性及价值论证的基础上,舒新城指出,既然电化教育是教育方法的一种革命,在电化教育盛行后,教育者的思想观念也要随之发生变化。那么怎么转变呢?在他看来,教育者的教育思想要朝着以下几个方面转变:其一,教育作为人类改善生活的一种工具,是全体人类必须享有的权利,教育必须面向所有人。其二,舒新城认为,电化教育不仅改变了知识传输的方式,而且师与生的分野、教与学的界限也将不再分明。教育者必得转变知识授受中由师到生的单向传递观念,要有师生角色互换的意识。其三,因电化教育的便捷而使教与学的时间缩短,学习的时间与机会增多,教育者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其四,是电化教育的效力,可以“无远弗届,无孔不入”,教育者要怀有接受并拥抱它的这种观念,使之成为沟通人类意识、消除人类隔膜的有力工具。基于此等认识,舒新城寄望于电化教育之发展进而促成大同世界的实现。在对电化教育属性及价值认识的基础上,舒新城对其时教育者教育思想观念转变所提的上述建议,在今天信息化时代的教育领域,依然具有较大的启示意义。
  在对电化教育科学认识的基础上,舒新城指出了当时电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设国家的时代使命。在阻碍其时电化教育发展上,舒新城从自身推行电化教育的实践中,总结出其时中国实施电化教育存在的三大问题,即经费、电源与人才问题,尤其是人才问题。他认为,电化教育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已有十几年的历史,而成效极少,“人才问题是一大症结”。电化教育因需掌握技术、艺术与教育而难以得到合适人才。对于这些问题,舒新城在为教育部制定的《在基本教育中推行电化教育的计划》中予以解答。如在人才训练上,舒新城认为,各种人才的训练需要工作去配合,而工作又需要适当的设备。因此,最好的人才训练办法是由现有机构如中华教育电影制片厂、国立社会教育学院电教系、金陵大学理学院影音部去负训练之责,并倡议仿行法国办法,即由国家设立专科大学,专门从事各项高级人才之教育与训练。
  ……
展开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近代电化教育传入的时代背景
第一节 近代西方国家电化教育的萌生发展
第二节 近代中西科技与教育发展的时代势差
第三节 电化教育在近代中国传播的历史基础

第二章 近代电化教育传入的社会主体
第一节 “海外来客”——电化教育的传入
第二节 引介电化教育的出国考察者
第三节 宣导电化教育的留学群体
第四节 助推电化教育发展的外国来华教育人士

第三章 近代电化教育传入的纸媒载体及内容
第一节 百科全书式纸媒的引介
第二节 教育专业类刊物的宣导
第三节 其他报纸和杂志的传引

第四章 近代电化教育传入的实践表征
第一节 新式学校的施为
第二节 社会教育领域的应用
第三节 电化教育运动的表现

第五章 电化教育在中国的接受、吸纳
第一节 观念的转变:由“奇技淫巧”到“教育利器”
第二节 教育家的电化教育实践与思想
第三节 电化教育著作的翻译

第六章 电化教育在中国的学科建构
第一节 课程与学科:教育和培养电化教育人才的养料和基材
第二节 论文与专著:创立与构建电化教育学科的学研结晶
第三节 学会与期刊:创建与发展电化教育学科的交流平台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