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对全球经济、政府和社会各个领域都在产生深远影响。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成效显著,不仅技术研发世界领先,而且也走在相关法律和伦理标准制定的前沿。
人工智能是一种独特的技术,因为它能够在无须人类明确预先编程的情况下作出决策。几千年来,法律制度用以整饬社会秩序,保障民众安宁,促进商业繁荣,但迄今为止,其主体只有一个,那就是人类。人工智能的兴起提出了新的问题,目前的法律制度只有部分与之适配。我们若要与人工智能长期共存,就要解决这些问题,包括人工智能行为的责任承担,人工智能应该如何作出决定,以及是否有些事务不能让人工智能作出决定。
这些伦理难题可能并无正确与否的答案,但是,达致一种在任何采用人工智能的地区都具有正当性的解决方案,仍然必不可少。保持公众对所采用的新技术的信赖至关重要。
在我们制定法律之前,首先要设计出有资格制定法律并有能力执行的机构。中国的公职人员培训,历史悠久,堪为典范,既注重技术管理,也强调善政的哲学基础。为应对如何掌控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挑战,这些技巧尤为需要。
人工智能是非自然实体通过评估作出选择的能力,简言之,就是指能够自主决策的系统。被称为“专家系统”或使用纯符号推理(即“若X,则Y”)的技术不属于这一定义,因为它们具有确定性,对于给定的输入,始终有给定的输出。
目前最突出、应用最广泛的人工智能技术是机器学习(也包括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然而,上述定义与技术无关,因为它不关注特定的人工智能或数据分析方法。明确这一点十分重要,因为中国采取的任何政策都要尽可能地面向未来,使其不仅适用于现在的技术,而且适用于未来几年可能会兴起的新技术。
由于目前的法律和伦理都是以人类决策作为前提条件的,所以人工智能系统产生了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
如果人工智能造成损害,谁应当承担责任?
如果人工智能创造了有价值的产出,而这些产出可能受到知识产权法或言论自由条款的保护,那么这些产出应当归属于谁?
人工智能在存在竞争关系的价值之间进行权衡而作出决策时,应当考虑哪些因素?
某些领域是否应当禁止使用人工智能,或人类应当强行干预?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