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实质刑法基本立场与方法
0.00     定价 ¥ 10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9756826
  • 作      者:
    欧阳本祺,等
  • 出 版 社 :
    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11-01
收藏
作者简介
欧阳本祺
东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高人民法院重大项目、教育部项目、司法部项目、江苏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省部级项目10余项。科研成果多次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江苏省法学优秀成果奖。
展开
目录
目录

绪论作为价值论的实质刑法观
一、实质刑法观兴起的根据
二、实质刑法观并非方法论
三、实质刑法观本质上属于一种价值论
上篇实质的刑法立场论
第一章实质刑法观的生成逻辑
一、罪刑法定确立之前的法制与法学
二、罪刑法定“法典化”的中国特色:《刑法》第3条注解
三、法条主义与实质刑法观的出发点:避免“教条主义”
四、结语
第二章实质刑法观的学派志趣
一、实质刑法观的实质思维:定罪“要件论”抑或其他?
二、社科法学“规则隐退”趋向的辨析
三、实质刑法观的构成要件出罪化方案:近十年研究述评
四、实质出罪的反面:实质入罪及规制
五、结语
第三章刑法教义学转型的本土化:理解形式与实质
一、从法教义学到刑法教义学的理论兴起
二、法教义学在形式与实质层面的主要历程
三、刑法教义学的形式价值与实质体系构建
四、结语
第四章阶层犯罪论体系的实质化:重塑主观与客观
一、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的解构
二、国内阶层论所存在的问题
三、主观不法与客观不法的角力
四、结语
第五章刑法因果关系的实质认定:网络犯罪的“算法归责”
一、算法因果:说明案件事实
二、归责方向:从哲学到法律
三、归责基准:算法的二重性
四、归责方案:三种案件类型
第六章中止犯“造成损害”的实质逻辑与罪刑厘定
一、中止犯“造成损害”的实务乱象与理论争议
二、中止犯“造成损害”实质化立场的三个维度
三、中止犯“造成损害”后定罪与量刑的均衡路径
四、结语
第七章人工智能时代技术风险犯罪化的实质性批判
一、智能技术背景下的风险类型
二、我国智能技术风险应对政策的失位
三、既有智能风险规制理论的南辕北辙
四、AI技术风险刑事可罚性的实质分析
五、结语
下篇实质的刑法方法论
第八章单位犯罪主管人员卸责机制的实质化
一、问题所在
二、原理阐释:主管人员在单位犯罪中的归责逻辑
三、现实图景:单位犯罪主管人员责任的多元扩散
四、卸责机制:单位犯罪主管人员的实质出罪路径
五、结语
第九章股权众筹型集资模式的实质出罪判断
一、问题的提出
二、股权众筹的行政监管缺位
三、整体法秩序下股权众筹与P2P网贷的区别
四、股权众筹中面临必然的非法集资刑事风险
五、股权众筹不构成非法集资犯罪的实质证立
六、结语
第十章妨害业务犯罪化立法动向的实质纠偏
一、业务概念的松弛削弱了妨害业务罪的司法适用性
二、集中模式的妨害业务罪存在“口袋罪”化弊端
三、在我国应停止增设“妨害业务罪”的刑事立法
四、结语
第十一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实质出罪解释:以“知情同意”为视角
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知情同意的规范依据与功能定位
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知情同意的出罪机制失灵及归因
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知情同意出罪机制的贯通与完善
四、结语
第十二章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实质客观论
一、案例与问题
二、转化犯的摒弃:一个混乱概念的应有下场
三、法律拟制的不足:未能准确界定聚众斗殴行为的性质
四、法律推定说的否定:违背基本法理的“新路径”检视
五、注意规定:准确认定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前提
六、 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定性分析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