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皇宋文昌(国家治理史,两宋时期)
0.00     定价 ¥ 56.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3403464
  • 作      者:
    马平安
  • 出 版 社 :
    团结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10-01
收藏
编辑推荐

文官理政,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

宋代的经济发展水平高居中国古代王朝之首

精致而强化的中央集权


展开
精彩书摘

(一)文治昌盛

文官理政是宋朝政治的鲜明特征。

唐末五代武将专政造成了政治上的长期动荡和混乱。宋朝建立后,“艺祖革命,首用文吏而夺武臣之权,宋之尚文,端本乎此”。宋太祖非常重视人才的选拔,尤其重视选择士人充实官僚队伍,兴文教,抑武事,创立“殿试”并曾经亲自主持科举考试,将科举取士与文官政治相结合,压抑世家大族,改变武人政治,士大夫从此成为赵宋王朝统治大厦的基石和支柱。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是赵宋王朝政治的主要特色,以致形成“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文士也”的文官主政局面。宋太祖这种重文轻武及用文人治国政策,给宋代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宋代之所以能够创造出“郁郁乎文哉”的文化景象,在哲学、文学、史学、科技等领域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无不与宋初诸帝所提倡的重文政策以及文官政治所带来的宽松的文化氛围有着重要的关系。通过文臣主枢密、文臣任知州、文臣任边将等职,从宋太祖、宋太宗时起,宋王朝全面形成了文官主政的政治格局,这是有宋一代政治的重要特色。

 

(二)忠臣辈出

重建道德价值理念是宋朝政治又一个重要而且鲜明的特色。

宋朝重视对臣民的道德思想文化建设。唐末五代以来,社会风气败坏、道德沦丧,人们对忠、孝、节、义和廉耻观念已经非常淡薄,先秦以来的儒家文化价值观大受冲击。在统治者的重视下,社会风气和道德伦理发生变化,“以天下为己任”和“忠君”意识得到充分的发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被士大夫作为终身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标。范仲淹提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人生观,更是流芳百世、经久不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社会责任感代表了当时士人道德情操的一种境界和水平,这与张载提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理想以及后来王安石提出的“以富国强兵为己任”的平天下抱负如出一辙。或许是因为深受君主的恩宠,宋代文人士大夫“忠君”“爱国”的情操和气节格外可歌可泣,在国家危难时刻总是不乏坚守气节之士,总能看到一些士大夫官僚宁愿守节而死也不愿苟活于世。如果说北宋是在因道德败坏的耻辱中亡国,那么南宋则是在忠君气节的舍生忘死的悲壮中亡国。与北宋相比,南宋的亡国就很有尊严,至少有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这样以身殉国的大臣。这是宋代统治者足以令后人叹羡的治理成就之所在。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艺祖革命与太祖誓碑

第二章 太宗扩大科举与“将从中御”政策

第三章 真宗时期的内外政策

第四章 仁宗朝的“庆历新政”

第五章 神宗朝的“王安石变法”

第六章 徽宗失政与北宋灭亡

第七章 王朝重建与高宗政治

第八章 孝宗之政

第九章 权臣秉政的宁、理朝政治

第十章 贾似道擅权与元灭南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