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央苏区经济社会及妇女问题研究
0.00     定价 ¥ 8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5412238
  • 作      者:
    张雪英
  • 出 版 社 :
    当代中国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12-01
收藏
作者简介

  张雪英,福建省社科研究基地龙岩学院中央苏区研究中心原副主任,龙岩学院中央苏区研究院名誉院长,闽西红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福建省百场社科报告会报告人,福建省首批党史和地方志宣讲员,福建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福建省党史学会理事,龙岩学院中央苏区研究院新型智库首席专家,龙岩市党史学会常务理事,古田会议精神研究会副会长,邓子恢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中央苏区史。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社科基金项目6项,市、厅级课题20多项。在《中国经济史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等各级各类刊物发表苏区研究论文60余篇。出版苏区研究著作14部。专著《中央苏区妇女运动史》获2011年江西省第十四次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曾获福建省“三八红旗手”、福建省“女职工标兵”、龙岩市首批“四个一批人才”、龙岩市“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


展开
精彩书摘

红四军入闽与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形成

1929年3月11日,红四军从赣南进入长汀,从此打开了建立闽西、赣南苏区的局面,红四军由被动转为主动。长汀成为毛泽东率领红四军由撤离井冈山到创建中央苏区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一、红四军入闽

(一)红四军入闽历史背景

中国共产党六大以后,农村革命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尤以毛泽东等人创建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影响最大。这时,军阀战争暂时停息,蒋介石命令湘、赣两省国民党军队向井冈山根据地发动了多次“会剿”。面对敌人重兵,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与湘赣边界特委、红四军军委、红五军军委在宁冈县柏露村举行联席会议,决定由彭德怀、滕代远指挥一部分红军留守井冈山。毛泽东、朱德、陈毅于1929年1月14日率红四军主力3600人向赣南出击,以便解决由于敌人的军事“会剿”和封锁给根据地造成的经济困难,并以内外线相互配合的办法打破敌军的“会剿”,保卫和发展根据地。

(二)红四军入闽经过

红四军主力下井冈山后,受到敌军重兵尾随和拦阻,屡次陷入险境。2月初,红四军主力进抵江西寻乌县罗福嶂时,赣军独立第七师刘士毅部前来包围。于是,红军即从罗福嶂出发,冒着风雪严寒,沿着冰封的崎岖山路,进入武平县和平乡(今民主乡)的黄沙村(今高书村),当日再折回江西境内吴畲村宿营。翌日,红四军主力由上增坑再次进入武平县境,经龙溪、沙公排等地,下午抵达东留圩,立即展开宣传活动。当晚,红军指战员露宿于屋檐房下潮湿的地板上。第二天凌晨,红军离开武平,挥戈北进。红四军入闽第一站经过武平,虽停留时间不长,活动不多,但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很快传遍闽西、粤东地区。

3月11日,红四军从瑞金壬田出发,挺进到闽西长汀县的楼子坝,次日进驻四都镇。14日,红四军主力第二十八、三十一团在朱德、毛泽东等指挥下,首战长岭寨告捷。郭凤鸣两个主力团、机枪连等大部被歼,郭凤鸣左腿中弹后在两个马弁的搀扶下,逃到牛斗头村的栗树园厕所内躲藏,在红军打扫战场时被查获击毙。这一仗,红军歼敌2000余人,缴枪千余支,子弹数百箱。

(三)红四军入闽历史意义

1. 激发闽西工农革命热情,有力支援了赣南革命活动

3月14日红四军从长汀入闽具有活动时间长、活动规模大、活动成效显著的特点。特别是长岭寨战斗告捷,并进占长汀城,大大振奋了红军的士气,鼓舞了闽西人民的革命热情。中共中央机关报《红旗》高度评价了红四军入闽的意义,指出“朱毛红军的这种胜利,必然重新唤起了闽西工农的斗争意识”,而且“朱毛部队之进攻闽西,发动闽西的斗争,更使赣南的斗争得到掩护与援助”。后来的历史发展正是这样,福建及闽西各级党组织及时把握了这一有利的革命形势,发动群众起来斗争,积极配合红四军的行动。中共福建省委于3月28日制定了《关于闽西斗争工作大纲草案》,认为“毫无疑义的在闽西有造成割据局面的可能”,并提出闽西的工作应以上杭、长汀、龙岩、永定四县为中心。省委还决定恢复中共闽西特委和闽西暴动委员会,以邓子恢为特委书记,并派出特派员谢汉秋赶赴龙岩,贯彻省委工作大纲,组织闽西特委,指导斗争。这些都为以后红四军再次入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红四军在长汀的整编,书写了新型人民军队的篇章

红四军进占长汀城后,毛泽东、朱德领导全军在长汀城四周开展群众工作,帮助建立长汀县革命委员会、县赤卫大队和工会组织。红四军完成了整编,将团的建制改为纵队建制,辖有第一、二、三纵队,林彪、胡少海、伍中豪分别担任第一、二、三纵队司令员,陈毅、谭震林、蔡协民分别担任第一、二、三纵队党代表。朱德仍任军长,毛泽东任军党代表、军前委书记和军政治部主任,朱云卿任参谋长。全军3000余人经整顿补充,面貌焕然一新。

3. 有力地促进了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形成

1929年5月19日,红四军应中共闽西特委之邀,第二次进入闽西,至6月19日,取得“三克龙岩,一克永定”和上杭县白砂战斗的胜利,成立永定、龙岩两县革命委员会,7月底成立上杭县革命委员会,中共闽西特委也正式成立。红四军新成立第四纵队,全军由原来的3600余人发展到6000余人,闽西红色割据区域初步形成。



展开
目录

上篇  苏区述论


红四军入闽与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形成…………………………………( 3 )


《指示信》与福建省苏维埃政府的成立研究…………………………( 9 )


试论中央红军东方军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18 )


古田会议精神的内涵研究………………………………………………( 24 )


古田会议决议: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的光辉篇章………………( 40 )


从古田会议召开前后看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的“初心”………( 53 )


土地革命时期闽西苏区开展统一战线基本方略………………………( 61 )


苏维埃时期的闽西工商业与闽商………………………………………( 70 )


中国共产党在闽西苏区开展工商业阶层的统战工作研究……………( 89 )


土地革命时期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廉政建设……………………………(103)


闽西是中国土地革命的重要发源地……………………………………(109)


闽西是共和国财政摇篮…………………………………………………(122)


红色农信,闽西诞生……………………………………………………(140)


苏区文化教育——社会启蒙运动的先导………………………………(153)


中央苏区红色山歌、歌谣的时代蕴意…………………………………(159)


新视角下的苏区史研究——评《乡村社会中的革命动员:


以中央苏区为例》…………………………………………………(168)


龙岩华侨与中国革命……………………………………………………(174)


陈云对闽西苏区工人运动的贡献………………………………………(181)


从陈云在闽西苏区两篇文章看他对民生的关注………………………(190)


 


中篇  巾帼风采


从中共闽西一大决议看闽西妇女解放运动………………………………(201)


苏区妇女干部培养的宝贵经验及启示——以新泉工农妇女夜校为例…(219)


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在新泉的实践………………………………………(227)


闽西苏区妇女教育问题研究………………………………………………(236)


苏区时期的才溪妇女………………………………………………………(244)


试述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的妇女解放思想——以才溪乡调查为例……(258)


闽西妇女在游击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266)


苏区妇女的觉醒与长征中的女红军………………………………………(273)


长征中的巾帼英雄…………………………………………………………(280)


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开展妇女运动的经验及启示……………………(287)


 


下篇  红色传承


红军的干部队伍建设对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启迪…(297)


古田会议精神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305)


新农村建设史上的特殊篇章——傅柏翠新村建设的实践及其启示……(314)


弘扬苏区妇女精神,加快推进海西建设…………………………………(323)


中央对口支持闽西原中央苏区路径探索…………………………………(332)


龙岩与赣州落实中央苏区发展政策的对比研究…………………………(346)


闽西红色村落研究与红色基因传承………………………………………(358)


探析闽西红色文化与红色旅游融合发展机制……………………………(373)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