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自营】【2023新版】新编中国史·魏晋南北朝史:分裂与融合的时代 史学名家为大众撰写的诚意力作 中信出版社
0.00     定价 ¥ 94.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08670355
  • 作      者:
    张鹤泉
  • 出 版 社 :
    中信出版集团
  • 出版日期:
    2023-10-01
收藏
编辑推荐

※写给21世纪中国人的中国史,传统史学学风与现代世界眼光相结合

如何在世界中看中国?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已不必在他者的眼光中自轻,也不需要急于摆脱他者眼光的自负,而是可以带着建基于悠远历史的文化自觉与自信,体认中国何以成为今日之中国,我们如何成为今天的我们。21世纪的中国人,正需要这样一套扎实亲切、兼收并蓄的通史,来全面了解自己身上承载的家国历史。


※国内史学中坚学者联合打造,反映学术和社会演进现状

“新编中国史”是少有的当代中国学者联合撰写的中国通史,王子今、王小甫、游彪、张帆等国内史学界中坚力量倾力襄助。在他们看来,重新创建整个中国史叙述的结构框架,写出一套反映学术和社会演进现状的中国史,是整整一代学人的责任。


※史学大家为大众撰写的诚意力作,人人爱读的通史著述

“新编中国史”意在为大众提供全面、有据的历史知识,因而行文严谨却不刻板,文字晓畅,娓娓道来。无论是希望建立历史认知的年少者,想更深洞察历史的年壮者,还是愿意温故知新的年长者,这套通史都能有所助益。


※展现中国历史的宏大与精微,呈现中华文明的全景画卷

朝代更迭,政治兴衰,这是历史的大走向;日用常行、思想情感,这是历史的动人细节。“新编中国史”各卷作者既留意中国传统王朝社会的周流演变,通过各个朝代的政治发展把握宏大的历史脉络,又不忘关注衣食住行、民间礼俗、精神气象等历史的细微之处,展现出一幅中国历史鲜活的全景图。


展开
作者简介

张鹤泉,1950年生于山东淄博,祖籍河北安新,于东北师范大学获历史学硕士学位,于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荣誉副会长、吉林史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秦汉魏晋南北朝史及秦汉魏晋南北朝文献研究。著有《魏晋南北朝将军制与都督制论稿 》《魏晋南北朝史论稿 》《北朝封爵制度论稿》《汉明帝研究》等,译著有《中国古代的“家”与国家》。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二十四章  北魏的分裂与衰亡 第三节 河阴之变与北魏的分裂

在各地反叛势力的打击下,北魏的统治摇摇欲坠。而在北魏统治集团内部,各派势力的斗争也十分尖锐。武泰元年( 528)二月,胡太后毒死孝明帝元诩,然后立孝明帝的堂侄元钊为帝。这时元钊只有三岁。契胡族酋长尔朱荣乘洛阳内部出现变乱,率军南下。

尔朱荣( 493—530)是秀容川人。秀容川发源于少阳山(今山西交城西),流经今神池、五寨、保德,然后注入汾水。这条河就叫朱家川,也称尔朱河,尔朱氏因其得名。尔朱氏为东胡一支,世代为酋帅。到尔朱荣父亲尔朱新兴时,其家族已经非常富有。北魏朝廷任尔朱新兴官至散骑常侍、平北将军、秀容川第一领民酋长。尔朱新兴死后,尔朱荣袭爵为直寝、游击将军。这时,北魏境内四方兵起,天下大乱。尔朱荣乘机召集义勇,散财结士,聚集力量。他先后奉北魏朝廷之命,平定了并州等地的叛乱,晋升为平北将军、北道都督。杜洛周和葛荣起义军在河北活动时,尔朱荣上表朝廷,要求平叛,被任命为征东将军、右卫将军,以及并、肆、汾、广、恒、云六州都督,前去镇压。武泰元年二月,杜洛周与葛荣火并,葛荣杀杜洛周。杜洛周部属高欢、段荣率众投靠尔朱荣,因而尔朱荣的力量更加强大。高欢劝尔朱荣乘天下大乱,夺取北魏政权。尔朱荣准备南下夺取洛阳,因此上书朝廷,要先进军相州,但遭到胡太后拒绝。他只好率军东进井陉,等待时机。

尔朱荣乘洛阳宫廷政变,与元天穆密谋立长乐王元子攸为帝,元子攸表示同意。因此尔朱荣抗表起兵,进军洛阳。尔朱荣占据洛阳后,在城中大肆杀戮。他把胡太后和幼主元钊押送至河阴(今河南孟津东北),沉于黄河。次日,尔朱荣以祭天为名,将洛阳百官引至行宫西北,命骑兵将他们包围。尔朱荣声称,天下大乱,孝明帝暴崩,都是朝廷官员暴虐,不能够匡救所致。然后,他纵兵屠杀百官。丞相高阳王元雍、司空元钦等十三王及公卿以下三千余人全部被杀,史称“河阴之变 ”。洛阳城中的鲜卑贵族和在北魏朝廷任职的汉人大族几乎消灭殆尽。

尔朱荣擅政后,凭借精悍善战的契胡族骑兵,很快消灭了各地的反叛力量。虽然国内的反抗势力被消灭,但统治者内部的斗争更加尖锐了。永安三年( 530)九月,尔朱荣从晋阳入朝洛阳,孝庄帝元子攸乘尔朱荣入宫朝见之时,设伏兵杀死尔朱荣。尔朱荣从子尔朱兆等起兵为尔朱荣复仇,攻陷洛阳,杀孝庄帝,改立广陵王元羽之子元恭为帝,是为节闵帝。

当时尔朱兆、尔朱天光、尔朱仲远分别占据并州、关中、徐州等地,并且尔朱彦伯、尔朱世隆兄弟在朝秉政。由于尔朱氏的专权,北魏国内形势极其混乱。在河北地区反抗被平定后,六镇兵民尚有二十万,被迁移到并州一带。这些反抗的六镇兵户,除了武川的一部分,由贺拔岳率领随尔朱天光西征关中,后来成为宇文泰的主要军事力量之外,大部分的兵户留在晋州,不时进行反叛。这时曾加入尔朱氏军事集团的高欢,正任晋州刺史。他向尔朱兆建议,对晋州的六镇兵民采取安抚的措施,不可尽杀。尔朱兆命高欢统领恒、燕、云三州的六镇兵民,高欢将他们组织成为军队。后因饥荒,高欢征得尔朱兆的同意,又使六镇兵民前往山东就食。这样高欢就掌握了三州六镇兵民,有了可以依靠的军事力量。

高欢( 496—547),鲜卑名为贺六浑,自称是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祖父因犯罪被发配到怀朔镇充兵户。高欢曾任怀朔镇函使,只是位传送公文的小军官。六镇兵民起义后,高欢加入起义队伍。后来他背叛葛荣,投降了尔朱荣。尔朱荣掌握洛阳朝政后,利用高欢与河北起义军的关系,派他去河北分化六镇兵民。后因镇压叛乱有功,高欢升为第三镇民酋长、晋州刺史。尔朱荣死后,高欢又得到尔朱兆的重用。

建明二年( 531),高欢到达太行山以东的河北地区。尽管河北的形势复杂,但他依靠冀州大族封隆之、高乾、高昂的支持,控制了信都,并安置三州六镇兵民。北魏政权为了安抚高欢,封他为渤海王,任命他为东道大行台、冀州刺史。高欢在牢牢控制了三州六镇的兵民后,进一步在河北发展势力,寻找机会反叛尔朱氏。不久,高欢派军诱杀殷州刺史尔朱羽生,开始与尔朱氏决裂。随后高欢拥立北魏宗室疏属元朗为皇帝,他自称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将军、录尚书事、大行台。对高欢的自立,尔朱兆极为愤怒,亲自率军征伐高欢。高欢与尔朱氏在河北一带多次交战,反复争夺,逐渐在军事上占据优势地位。普泰二年( 532)四月,高欢攻入洛阳,废杀节闵帝元恭和元朗,另立广平王元怀之子平阳王元修为帝,这就是孝武帝。高欢自任大丞相,控制了北魏的实际大权。

太昌元年( 532)七月,高欢攻占晋阳,尔朱兆逃归北秀容。次年,高欢击杀尔朱兆,尔朱氏的势力被彻底消灭。高欢在晋阳修建丞相府和晋阳宫,将晋阳变为他霸业的政治和军事中心。他又将三州六镇兵民从河北迁回,居住在晋阳的周围,把六镇改置为朔、显、蔚三州,分别侨置于并州和汾州界内,从此三州六镇鲜卑改称为六州鲜卑,成为高欢的主要军事力量。

高欢消灭尔朱氏后,他自己居住在晋阳,遥控洛阳政权。孝武帝元修不愿意完全受制于高欢,所以不久就与高欢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孝武帝在洛阳杀死高欢的亲信高乾,迫使高乾弟高昂、高慎逃往晋阳避难,高欢与孝武帝的关系更加紧张。晋阳和洛阳的对立,在军事上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孝武帝元修试图依靠拥兵关陇的贺拔岳军事集团作为后援,所以任用贺拔岳的弟弟贺拔胜为荆州刺史,这样孝武帝就与贺拔岳军事集团联系得更加密切。不久,贺拔岳被杀,孝武帝又扶植关陇军事集团的宇文泰来对抗高欢。永熙三年( 534)五月,孝武帝元修下诏,征发河南各州军队,表面是准备征伐梁朝,实际是要袭击晋阳。高欢了解到孝武帝的真正意图,调集二十万大军分路南下。孝武帝无力与高欢对抗,只好放弃洛阳,匆匆忙忙逃往长安,投奔宇文泰。

高欢进入洛阳后,拥立清河王元怿孙元善见为皇帝,称为孝静帝。当时元善见才十一岁,实际权力为高欢所控制。高欢认为洛阳面临宇文泰的军事威胁,因此决定以邺为都城,并将孝静帝迁至邺。历史上将迁都至邺城的魏称为东魏。

孝武帝逃到长安后,宇文泰也试图控制他。孝武帝不甘心受制于宇文泰,与宇文泰的矛盾日益尖锐。是年冬天,宇文泰毒死孝武帝,拥立南阳王元愉子元宝炬为帝,是为西魏文帝。

北魏自登国元年( 386)拓跋珪称帝起,至永熙三年( 534)北魏分裂为东、西魏,共历十二帝,立国一百四十八年。


展开
目录

自 序 ix

第一篇 三国时期

第1章 董卓之乱与东汉末年割据势力的混战 3

第2章 曹操统一北方 13

第3章 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1

第4章 曹魏政权的建立及其统治 27

第5章 蜀汉政权的建立及其统治 43

第6章 吴国的建立及其统治 59


第二篇 西晋、东晋与十六国

第7章 西晋的统一及其统治 81

第8章 户调式的实施与世家大族经济势力的发展 95

第9章 西晋的衰亡 103

第10章 东晋建国与偏安江南 115

第11章 东晋北伐与淝水之战 129

第12章 北方人民的南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 145

第13章 东晋的衰亡 157

第14章 五胡十六国在北方的统治 177


第三篇 南北朝时期

第15章 南朝政权的更替 247

第16章 南朝的政治统治 263

第17章 社会等级结构、寺院经济与社会经济 277

第18章 南朝的户籍检括与赋役制度 297

第19章 北魏建国与统一北方 303

第20章 孝文帝迁都洛阳与改制 313

第21章 均田制度与赋役制度 325

第22章 北魏社会经济与寺院经济的发展 333

第23章 北魏职官的设置与社会等级结构 349

第24章 北魏的分裂与衰亡 359

第25章 北齐、北周的对峙与北周统一北方 373


第四篇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26章 玄学的发展与佛教、道教的传播 391

第27章 史学、文学与艺术的发展 409

第28章 服饰、饮食、居室与交通工具 435

第29章 节日与娱乐 461


附 录 471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