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近人近事探案集
0.00     定价 ¥ 7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305258862
  • 作      者:
    陈晓平
  • 出 版 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8-01
收藏
编辑推荐

邓世昌家族竟出于十三行?

翁同穌是康、梁维新的护法吗?

慈禧为何说“就是要送天下,亦打一仗再送”?

铁路国有政策何以成为大清覆亡的催命索?

韦小宝的原型是谁?

“国母”居然不会讲国语?

胡汉民为何主张立法保障男女平权?

1949年钱穆为何去了香港而不是台湾?

……

本书采用“探案”形式,聚焦近代史上的疑点事件与人物,引用大量新见、稀见的可靠史料,经严密考证,尝试解决一些未解之谜。

本书所述“近人”“近事”,跨越晚清民国,所谓“探案”者,即试图“发覆”,揭开人事上的重重覆盖物,让众多疑案水落石出。


展开
作者简介

陈晓平,广东人,毕业于复旦大学,从事晚清史研究多年,《澎湃新闻.私家历史》核心作者,为《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同舟共进》等报刊撰稿近百篇。擅长结合文献档案、田野调查、老照片等材料对近代人物、史事作深入考证,并成功提名历史建筑三十多处,推荐文物保护单位多家。


【作者的话】

本书所涉历史人物,有些虽为读者所熟知,揭示的却是他们鲜为人知的侧面;本书所涉历史事件,按通行说法均未免简单片面,用“探案”手段暴露其另一面,或可丰富人们对历史的认知。近代人物、史事层出不穷,本书在各个时期“取一瓢饮”,一窥大变局时代的得与失。

做学术需要强烈的“问题意识”,而历史学的“问题意识”,简单说就是敢于怀疑成说并对弄清关键史实有着超乎常人的兴趣。读史让人愉悦,治史则是“苦中作乐”,史料的搜集、整理、考证、排比、考释,绝非可以轻松完成。——陈晓平


展开
精彩书摘

一个英国青年的中国皇帝梦

 

1891年,太平天国叛将李昭寿之子李洪发动五省哥老会起兵,英国人美生(Mason)负责从香港偷运军火入境,被海关缉获,起事失败。英国青年美生为什么加入哥老会?他出于什么动机参与这一惊天大案?笔者利用《美生中国忏悔录》尝试给出解释。

……

据《美生中国忏悔录》记载,1891年6月最后一个星期六,即6月27日,美生偷偷划着他的私家小艇,前往南京参加哥老会的秘密会议,会议的详细内容他没有透露,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哥老会领袖委托美生从香港购买新式武器,想方设法运到镇江。美生要求用一个星期的时间来考虑是否接受这个任务。江湖人士可能对赫德领导下的海关有些误解,一个镇江关帮办权力有限,并不能保证军火顺利通关。

星期天会议结束后,美生又驾着他的小艇从南京返回镇江。他收起风帆,优哉游哉地顺流而下,谁知在抵达镇江江面时,被一艘俄国飞剪船的气流掀翻小艇,掉入水中,几乎丧命,幸好有镇江海关巡船经过,把他救起。

美生回到宿舍,惊魂甫定,看到桌子上有一封他哥哥亚瑟的来信,急切拆开一看,却是“你妈死了”的噩耗。美生6岁遭父丧,其母与夫家打了一场旷日持久的遗产官司,官司没有打赢,却彻底切断了美生兄弟与父族的联系。亚瑟与一女孩未婚同居,临出门时扬言当晚不归宿,其母深受刺激,突发心脏病去世。亚瑟还在信中告知,美生继承了5000英镑遗产。按美生自己换算,这笔钱价值35000元银圆,而他在海关的月薪约250银圆,足可维持十分奢侈的生活,雇用多名仆人,养几匹马,经常出去打猎。

至此,美生身处中国,觉得人世间应负的责任都解脱了,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用担心拖累家人。母亲去世以及5000英镑遗产给了他冒险的勇气。历史事件的发生,经常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交织。他本来说要用一个星期时间来考虑,收到家信,马上决定豁出去大干一场。

这一年,美生25岁,正是爱慕虚荣的年纪。哥老会为了让他出力卖命,给他开了一张特大空头支票:事成之后,拥戴美生当首领。8月28日晚上,当他独自一人驾驶小艇从南京返回镇江途中,在长江汹涌波涛的怀抱中,他做起了中国皇帝梦(dream of being emperor of China)。

……


展开
目录

辑一  晚清人与事

邓世昌家世新说

邓世昌遗事再探

邓世昌遗事三探

一个英国青年的中国皇帝梦

荣禄与翁同龢的交谊

载泽、奕劻的激斗与保路运动的失控

唐德刚的硬伤:《晚清七十年》盛名难副

1899年对德作战的准备与刹车

 

辑二  新阶层与新观念

世间本无“郭甘章”:香港华人船王的故事

郑观应在广州 / 109

慈善家唐廷桂领衔抗议“华人不得入内”

“韦小宝”原型韦宝珊与兴中会

女权先驱张竹君医生

薛锦琴:不愿做刺客的女演说家

汉口古德寺的“新知识”

 

辑三  民国索隐

“国母”不会讲国语:语言与民国政治

胡汉民对男女平权的重大贡献

邓铿之死与陈炯明的关系

国民政府南迁广州事迹考

 

辑四  “丁龙”讲座由来

李鸿章的最后一次交涉

“丁龙”是哪里人?

“丁龙”故事的制造、再创作与传播

从“丁龙”看士绅如何遮蔽庶民

卡朋蒂埃与“丁龙”讲座

 

辑五  民国团体与学人

成志会与中华民国

成志会与民国高等教育

冀朝鼎▪孔祥熙▪成志会

中研院史语所原址发现记

1949年钱穆为何迁港而非直接赴台?

钱穆、王淑陶与广州华侨大学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