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一 研究思路()
(一)由差序格局到等序排列——清朝疆域形态变迁与统合方式变革()
(二)边疆新政与近代中国历史进程()
二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 国内外研究状况梳理()
第一章 新疆篇()
一 从因俗而治到改设行省:清朝治理新疆方式的转变()
(一)清朝对新疆的因俗而治()
(二)海防、塞防之争与清朝治理新疆理念的转变()
(三)改设行省:治理新疆方式的转变()
二 清末新政时期新疆地方政制调整()
(一)调整概况()
(二)差异性与均质化:新政时期新疆政制改革的变通做法()
三 新政时期新疆教育改革以及增强国家认同的途径()
(一)从精英教育到普及教育:清末新疆教育理念的演变()
(二)教育行政体系改革()
(三)新式学校体系的创设()
(四)从伊犁养正学堂看新疆教育改革的历史细节()
(五)清末新疆教育改革的特点和效果()
(六)其他增强国家认同的途径()
四 新政时期新疆军事改革()
(一)军事改革内容()
(二)军事改革的特点及效果()
五 新政时期新疆社会治理方式变革()
(一)交通网络和邮政建设()
(二)电报线路建设()
(三)巡警建设()
六 新政时期新疆财政改革()
(一)清末新疆财政的离心倾向()
(二)统合财政的努力()
第二章 川边、西藏篇()
一 巴塘事件及川滇边务大臣之设()
(一)巴塘事件原委()
(二)川滇边务大臣之设()
二 赵尔丰的川边改革()
(一)改革理念与规划()
(二)改革举措()
三 川边改土归流与治权渗透()
(一)改土归流概况()
(二)治权渗透()
(三)制度调适()
(四)由多元共存到一元均质:改土归流进程中的法律适用()
四 川边的土地开垦()
(一)巴塘的开垦计划()
(二)赵尔丰主持的川边垦务()
五 清末新政期间川边教育改革()
(一)教育机构的设置()
(二)教育改革效果()
六 以军治藏和川军入藏()
(一)赵尔丰的以军治藏理念以及入藏风波()
(二)川军入藏与清政府对西藏的统合()
七 汉藏之间:中央政府与西藏的地方治权之争()
(一)对瞻对的争夺()
(二)对桑昂曲宗的争夺()
(三)析藏地改隶川边()
八 西藏新政与清政府对西藏的再统合()
(一)张荫棠的新政谋划()
(二)联豫的新政举措()
九 名与实:朝野关于西藏、川边改设行省的探讨与实践()
(一)官方的建省方案()
(二)时论对于建省的关注()
(三)清政府对川边的省制调适()
第三章 蒙古篇()
结章 清末新政期间清政府统合边疆地区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