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货币的非国家化:哈耶克破除逃不开的经济周期的晚年之作
0.00     定价 ¥ 4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8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44385435
  • 作      者:
    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Friedrich,von,Hayek)
  • 出 版 社 :
    海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7-01
收藏
编辑推荐

★ 作者哈耶克是对整个人类社会进程产生巨大影响的先知性学者

20世纪伟大的经济学家之一,亚当·斯密以来在经济学界非常受人尊敬的道德哲学家和政治经济学家,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坚持论证计划经济和乌托邦的不可行,多次经济危机和苏联解体的预言者

20世纪80年代里根—撒切尔主义的精神导师,对众多前计划经济国家的市场转型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



★ 大胆想象、逻辑严谨的超前经典之作

颠覆了正统的货币制度观念,提出了一个革命性建议:废除中央银行对货币创造的垄断,允许私人发行货币,并自由竞争

结合理论与历史,讲述货币竞争的好处,指明实现货币竞争的步骤,论证其可能性

区块链技术的诞生和比特币等数字货币的兴起更验证着哈耶克的远见卓识



★ 贴合当下的反思之作

如何理智看待对区块链与数字货币的吹捧与封杀?

(哈耶克对区块链与数字货币究竟会持有什么态度?)


;在21世纪全球金融危机十周年、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要如何真正摆脱周期性的萧条与失业?

(为什么哈耶克始终认为货币竞争能够防止严重的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这个问题使整个世界困扰了很多年——的反复发作,能够成为医治根深蒂固的疾病——即周期性的萧条与失业,它曾被认为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内在的致命缺陷——的真正良药?)


在哈耶克的执着与不屈中,感受真正的经济学家与知识分子气质

(他说:“经济理论家或政治哲学家的首要任务是影响公众,使今天在政治上看起来不可能的事具有政治可能性,如有人反驳我的建议不现实,那也不能阻止我继续发展这些建议。”他认为:当下的政治必然性不应当是经济学家关注的问题;决定此时此刻应当做什么,这是政治家而不是经济学家的任务;经济学家则必须继续指出,坚持怎样的政策必将导致怎样的结果。)



★ 全新修订本

补齐前言(完整呈现原版的三版前言和哈耶克本人的两版引言)

以星号标明版本区别(在第二版中,哈耶克增补了很多内容。本书在增补的开头处加了单星号,结尾处加了双星号)

以黑体跟上逻辑论证

翻译更加准确、流畅



★ 中外知名人士纷纷推荐

巴曙松 全新作序

阿代尔特纳勋爵、罗伯特;墨菲、理查德;M. 埃贝林、劳伦斯;怀特、王巍、董藩、冯兴元、朱海就、毛寿龙、朱嘉明 等联合推荐


展开
作者简介

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Friedrich von Hayek)

哈耶克是20世纪伟大的经济学家之一,是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他主要任教于伦敦政经大学、芝加哥大学和弗莱堡大学。他的经济理念和经济政策对世界各国产生着深远且持久的影响——他是20世纪80年代里根—撒切尔主义的精神导师,对众多前计划经济国家的市场转型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他本人也被认为是对整个人类社会进程产生巨大影响的学者。他的主要著作包括《通往奴役之路》《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货币的非国家化》《致命的自负》《自由秩序原理》《法律、立法与自由》等。


展开
精彩书摘

中文序 在数字货币时代追溯货币非国家化的理论源头


巴曙松 教授

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


现实经济运行出现显著的动荡与纷争会促使人们从理论上进行反思,特别是会尝试从经济思想的演变历程中寻求启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经济思想史上的一些经典著作、代表性的学者,往往在大变革时期,会被人频繁地提及。亚当·斯密是这样,凯恩斯是这样,哈耶克也是这样。


这一次,哈耶克频繁被提及的大背景,是数字货币的风起云涌、泥沙俱下。支持者四处布道声称货币革命,批评者痛心疾首视为金融骗局。争论之下,大家共同尝试去寻找经济思想上的理论支持,于是,他们都找到了哈耶克,找到了《货币的非国家化》这本影响深远的小册子。


要理解哈耶克和《货币的非国家化》,需要将其放在经济思想史和货币金融体系演变史中来定位和考察。


经济思想史演变中的哈耶克

自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以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与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便频繁出现,这 “两只手”的关系及定位几乎就是不同经济学流派争论的焦点与核心。从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到阿尔弗雷德·马歇尔,自由市场经济从理论到实践,从孕育到发展出现了第一次全盛期。卡尔·马克思和卡尔·门格尔,则在《国富论》出版差不多100年后,分别撰写出《资本论》和《国民经济学原理》。在苏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逐渐成为经济政策的主导;几乎与此同时,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在经历大萧条,以及其经济学界随后对大萧条进行反思后,凯恩斯主义一时盛行,“看得见的手”以不同的方式占据主导地位,对于公众来说,强调“看不见的手”的论调几乎难见踪影。


这一阶段的奥地利学派,虽然在欧根•冯•庞巴维克、弗里德里希•冯•维塞尔、路德维希•冯•米塞斯和弗里德里希•哈耶克等人的持续努力下,无论是理论体系还是政策见解都更加成熟完善,社会影响力日益扩大,但是在当时占据主导地位的政府之手的理论与实践面前,都显得力量单薄,无论是对“兰格论战”的应对,还是对“凯恩斯主义”的批判都收效甚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各国经济的黄金发展期也就在事实上成了奥地利学派黯淡无光的日子。凯恩斯主义的如日中天,马克思主义在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如鱼得水,都让奥地利学派的身影成了政府之手面前孤单无助的幻影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