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目送集
0.00     定价 ¥ 35.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221166739
  • 作      者:
    卢惠龙
  • 出 版 社 :
    贵州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4-01
收藏
作者简介
  卢惠龙,年过八旬,宅家赋闲。
  读书人,写作者。
  曾出版文学著述16种。
展开
精彩书摘
  《目送集》:
  罗强烈与“洛丽塔”的关系,就是他与故乡的关系。自从离开故乡之后,他和故乡之间,就一天天地生长出循环往复的时间与层层叠叠的空间,形成一段长长的、厚厚的时空距离和心理距离,使他的“回乡努力”显得扑朔迷离和诗意弥漫。他清楚,完全真实的娄山永远无法还原,他对娄山写实,建筑人性的神庙。娄山是他记忆最活跃、最拥挤的区域。娄山是一口深井,所有景致、人物都在这口深井之中,并且不确定地闪烁。正是个体生命和娄山的交融,才有闪烁记忆的文章。——应该说,这是一个迷人的文学主题。
  罗强烈大学毕业以后,去了北京。原地和别处,故乡和他乡,此岸和彼岸,当然不只是地域概念,“别处”是精神的别处,精神的栖息地。注定的,寻寻觅觅,来来往往,有人激情地四处漂泊,寻找彼岸;有人彻悟此岸才是家园,终止漂泊。人类史几乎就是一个寻找彼岸、返回此岸的历史。可能靠近,未必抵达。这并非悖论。
  无论走到哪里,大山小川,始终是他手心的一缕缕肌纹,一往情深,偕他长在。这份意趣,不囿于地缘亲近性,进而形成命运派定的一份故乡血性,化为恋母式情结。其中也蕴含着他对故乡与他乡、此岸与彼岸的哲学、美学思辨。
  散文是大地的原生形态。罗强烈的散文中,宏大到大娄山的葳蕤,微小到米粒般的萤火虫,他尽收眼底,植根内心,情有独钟。他说,在我们大娄山中,天远地阔,岭峻山崇,足以让少年终生翻越去。山那边有什么吸引少年呢?也许少年以为他从书上雪泥鸿爪读来的那个世界,就在遥远的山那边。这份少年的好奇,包含着地理和精神层面的双向往返,是人生的一种大回旋,是时刻照亮内心的灯盏,使他一生怀了热爱,怀了温婉。大娄山就成了跟随他一生的一杯暖暖的春茶。
  罗强烈的散文笔触、细腻、精致,富于诗意。大娄山一切皆有灵性,“神性”,这正是处于地域边缘中沉静的生命力量。他始终有自己的一份文明,一份传统,为其他地域所不能混淆。这份由地域、语言、生活方式、心理素质构成的独特文化形态,常青常绿。在回忆大娄山的叙述中,他以最平凡的视角,平视宁静而秀美的乡土,呈现种种率真淳朴的风土人情、真实厚重的百姓生活、斑斓多姿的生活图景。因此,是智慧的文体,自由的品质,民间的叙事。
  罗强烈的笔触没有在山光水色的原生状态上止步。他说,散文是个体生命对行进着的“人事”的一种感悟,散文对“人事”又有什么样的理解并不重要,关键是要有这种“理解”——一种在“人事”中感悟的智慧。所以他把散文看成一种“智慧的文体”。作为一个现代人,他随时流露他深沉的思考,表现一种大娄山人生命的力度。
  罗强烈的《唱山歌》中写道,“在我们大娄山中,孤独的行旅者大有人在,而且他们往往都是成年男子,肩膀上挑着全家的生活重担。大山空旷悠远,路途艰难漫长,或为了提神解乏,或为了找乐壮胆,心中对生活的叹息、对世事的感慨、对情人的思念……都会在此时化为山歌。我认为,我们大娄山还有一个唱山歌的地理文化原因:大山沉默,人也沉默,如果时间太久,人便对抗不过大山,会有一种被环境窒息和消解的压抑;此时,一声山歌从胸腔飞出,方能一吐压抑,向大自然证明着人的生命野性”。
  这分明是表达一种“生存的坚韧”。
  《入骨的冬天》,他写大自然的形销骨立。“天地枯索,山石坚硬;漫山遍岭的树枝上都挂满了冰凌,山风撒野地闯来,摇晃着残存的老叶叮叮当当……冬天之中,树枝上没有树叶,当然就更说不上绿色和春意了;然而,此时的铁干铜枝,却更能显示出一种生命的力量。干,硬,这说明了环境的残酷;而这残酷的环境之中生存的树枝,使人一见之下,不仅会想到顽强,恐怕还要感到触目惊心了,泥土之下,根们正在进行生存的挣扎。地老天荒,水瘦山寒,冬天的大自然有如一位青筋暴绽的老人,经历了时光的磨炼,岁月的镂刻,反而像了那匹骨瘦如铜的老马。然而,我从小就认为,入骨的冬天完全是一个晶莹的童话——我们知道,冬天之中,旧的在消失,新的在孕育。我曾经在一座山垭见过一棵桃树:大部分树枝显然已在冬天死去,然而,活过来的枝头,还是绽出了春天的花蕾——我激动地爬上山顶,放开喉头迎风吆喝,就像”向前敲瘦骨“的诗人:在那崇山峻岭中,我听到了冬天的阵痛犹如金属的撕裂,春天的身影却在这刺耳的声音中,带着母腹的血光来临了。”
  这样的散文,具有一种整体效果上的广度与深度,对散文常见的轻飘与单薄自然是一种突破。
  ……
展开
目录
黔地叙说
大娄山的儿子
贵州有个周之江
侗族兄弟
赤子性情
自在乐天任沉浮
海龙屯风云录
贵州屯堡:明代的活化石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贵州文学的个人叙述

回眸散记
那是民国36年
社区一隅
魂牵梦萦回兴义
一转身已成天涯
一个男孩的经过
那晚风吹来清凉

人物记忆
老人与蜻蜓
柔韧如水沈从文
萧红那孩提般的眼神
一个人的倒影
雪之舞

西望走笔
异乡非异客
忧伤之旅
耶路撒冷的哭墙
寻找卢梭
谁见幽人独往来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