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夯基
0.00     定价 ¥ 8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218168494
  • 作      者:
    费金鑫
  • 出 版 社 :
    广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12-01
收藏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费金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力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电力作家协会理事、小说创作委员会主任,桐乡市职工文学创作协会会长。高级政工师、高级企业文化师。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作品散见于《脊梁》《江南》《烟雨楼》《东海岸》等文学期刊或相关文学作品专集。出版中篇小说选《业余时间》、长篇小说《九姑的何城事儿》《归位》。《九姑的何城事儿》入选浙江省桐乡市文化精品工程;《归位》立项国家电网公司职工文学创作重点选题,并在2018年获国家电网公司职工文学创作小说奖,2019年入围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评选,成为茅盾故乡叩响茅盾文学奖大门的首部作品。2020年获桐乡市第八届金凤凰奖。中篇小说《德欢轶事》获第三届中国工业文学大赛优秀作品奖。相关文学作品连续多届获浙江省电力文学奖,多次获地方文联或政府相关文学奖
展开
精彩书摘
  《夯基》:
  刚到陌生之地,就有大队支书和大队长前来看望,潘家兄弟有些激动。得知大队长吴炳生就是潘德荣的女婿,这边的手续都由吴炳生在办理,潘孝乾站在那里,不停地搓着手,显得既感激又有些难为情。倒是潘孝坤像个领导般的握着张松年和吴炳生的手,说着谢谢支书、谢谢姐夫的话。
  库区移民与库区建设情况,报纸和广播时有报道,已不新鲜。水电大坝被飘浮物堵塞,造成枫溪公社大半个公社被淹,潘德荣、张松年、吴炳生等第一次听说。加之潘孝坤介绍得条理分明、言简意赅,张松年和吴炳生像在听一个他们不曾听说又十分想听的内部消息。等潘孝坤讲完了,他们已从他的言谈举止间,觉得他并非纯粹是个山里的大孩子。于是张松年问他在老家干过什么,潘孝坤说,初中毕业后,在大队小学教过一个学期的书。真是不好意思,误人子弟哦!张松年说,你不简单哦!其它还会什么?潘孝坤脸一红,瞅瞅潘孝乾说,粗会些篾匠活。祖传的,没有我哥手艺好。
  潘德荣一听这篾匠活是祖传的,便接了话:我父亲刚从山里出来的时候,常会替人家修补蚕匾、竹椅、竹榻什么的。到我手里就失传了。
  经潘德荣如此一说,从篾匠活儿到修蚕匾,最后到养蚕、桑树、桑树叶,就扯开了话题。直到潘德荣对吴炳生说,今天的晚饭叫耀芬来做,才又扯到潘家兄弟的安置上。
  潘孝乾听潘德荣对吴炳生说先让他们暂住在他家,连忙说了几个不字。在老家,他们早就听说一些投亲靠友的移民,一到那儿就暂居在亲戚家,闹出许多矛盾,最终想返回原籍又不行,想迁居同村多数移民安置地又办不下相关手续等问题,便出现了回老家上访等让自己和领导们都麻烦的事情来。所以,潘家兄弟早就商量好了,绝对不住堂伯父家。吴炳生笑笑说,螺蛳浜村不是有育蚕卵的公房吗?我跟生产队长阿六头说过了,让孝乾、孝坤他们暂居在那里。
  潘德荣哦了一声,又问他们的宅基地定下来没有。吴炳生说,就在村东育蚕室公房的前边。
  张松年看看潘孝坤说,兄弟大了,早晚得分家过日子。孝坤已是小伙子了,我看给他们拨两家的宅基地吧!
  吴炳生拍拍自己的脑门,似戏说:还是你这个党的书记想得周到。
  潘孝乾听了,有些着急,说,不知这里的建筑材料价格怎么样?
  张松年说,这个不用你们操心了。你们先在育蚕室的公房安顿下来。过几天,大队组织人员,把你们的安置房建造起来。
  潘孝乾有些担心,说,那费用……
  先莫谈费用。你们在这里安心生活、生产就好。张松年摆摆手。其实,移民安置的费用,有关政策早就出台在先,像住房等相关问题,枫荷县和移民到此的所在公社和大队早已落实。
  那天晚上,潘孝坤和哥嫂从堂伯父潘德荣家吃过晚餐,回到暂时居住的生产队育蚕室,天早已黑了。育蚕室一间二十几平方米,一间四五十平方米。哥嫂和侄儿住在大间,他住在小间。据说,育蚕室在蚕蚁时,对温度及环境要求较高,因此,蚕蚁放在小间饲养,稍大一些分至大一点的房间饲养。等到蚕宝宝可以下地铺了,再分至村上每家每户,集体饲养。育蚕室早已清空。为他们的暂居,生产队早在墙上粉刷过白灰。潘孝坤躺在用竹垫铺就的床上,还能闻到白灰的清香。
  育蚕室的屋脊上忽然响起阵阵雨声。潘孝坤心头一阵宽慰,一阵紧缩。潘坑村一些农宿被洪水浸泡后,潘孝坤在老宅后面北山东坡搭起了寮棚。屋脊上的雨声似乎比落在寮棚竹叶上的沙沙声显得清脆。
  父亲本来就有肺结核,由于连续的下雨和天气太过潮湿,气喘比前几日越加严重。那天夜里,搭了半天寮棚,又从老宅往寮棚拖家当的潘孝坤早已精疲力竭,一阵睡意袭来,便酣然入梦。不知过了多久,他却被父亲唤醒了。父亲说,你赶紧下山,叫方家姆妈来!
  方家姆妈是潘坑村及十里八村有名的接生婆。听到隔壁哥嫂的寮棚里传出嫂嫂疼得直喊啊哟的声音,潘孝坤明白了什么。他戴上斗笠,转身出了寮棚,冲着哥嫂的寮棚说了声,我去叫方家姆妈啦,便匆匆忙忙赶到南坡,沿着小径往山下跑去。但没跑一会儿,他刹住了脚步。这时,天已微亮。前面不远处,有穿蓑衣的,有戴斗笠的,也有既不穿蓑衣不戴斗笠的一群男女老少,手拿肩扛拼命把家具或装着生活日用品的竹筐搬往村后的山上。并不停地叫喊着往南坡的竹林或树林里涌。这些竹林或树林中好多人在搭建寮棚。潘孝坤走至山脚,见村里有的女人和孩子,蹲或坐在坡上,号啕大哭。他借着微光,朝山脚望去,惊得几乎跌倒在地。原本一个好好的潘坑村,此时只露出一些屋顶。游动的洪水不时扑打着瓦片,在瓦片的缝隙处不时发出“咕嘟咕嘟”的响声。他很想去帮人家做些什么,但想到即将分娩的嫂嫂,他便问蹲在半坡的一名妇女:看到方家姆妈没有?
  本在哭泣的妇女抹了一把不知是泪水还是雨水的脸,站起来朝坡上望去。只见坡上的竹林或树林好像都是忙碌的人。潘孝坤也不再打听,转身向坡上走去。边走边扯着嗓子喊:方家姆妈,方家姆妈!
  风夹着雨,使潘孝坤的喊声走了调,也小了许多。潘坑村每户家里将会发生什么事,大多都清楚。此时,离潘孝坤近些的人似乎知道他喊方家姆妈目的了,停住脚步,问,你嫂嫂是否要生了?不等潘孝坤回答,又往坡上喊:方家姆妈,孝乾老婆要生了,让你快去接生!再往上一些的人也接着喊:方家姆妈,快去接生!一会儿,坡上的竹林和树林中,竟响起一片“方家姆妈”的喊声。直到方家姆妈戴着斗笠连滚带爬哎呀呀地答应着走到潘孝坤面前,才有了些笑声。
  方家姆妈问潘孝坤,惠英现在哪儿?听潘孝坤说在东坡他家有祖坟的竹林里。她说他知道,不用他陪着去。
  ……
展开
目录
目录
为电力放歌者放歌(1)
第1章(1)
第2章(14)
第3章(26)
第4章(45)
第5章(60)
第6章(73)
第7章(85)
第8章(98)
第9章(110)
第10章(123)
第11章(137)
第12章(149)
第13章(163)
第14章(177)
第15章(190)
第16章(202)
第17章(214)
第18章(228)
第19章(241)
第20章(256)
第21章(269)
第22章(283)
第23章(296)
尾声(309)
后记(310)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