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线教育:合规发展之下的多重出路
教育是公益性极强的事业。我国《教育法》明确规定了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利益,以教育基本法的形式确立了教育公益性原则,要求从事教育活动的机构要以维护教育公益性为基本原则。在线教育是技术变革的结果,而在线教育终究是育人的活动,应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在线教育不仅以科技的形式为公众提供知识与服务,还肩负着配置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实现终身学习的重要使命。很长一段时间,在线教育无序发展滋生的乱象已严重消解了教育的公益性,资本的助推、疯狂的营销更是严重背离在线教育的初心与使命,冲击教育的本质与理念。
“双减”政策的实施,实质上是强制性地引导“一路狂奔”的在线教育回归教育的初心,推动在线教育由烧钱获客、依靠海量广告等粗放式发展模式向以尊重教育规律、强调教育质量、公平配置教育资源为导向的内涵式模式转变。“双减”并不意味着迫使在线教育归于消亡,而是积极保障在线教育的合规发展之路。2021年12月,广东省教育厅公示了线上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由备案改为审批的名单,包括学而思、作业帮、企鹅辅导、掌门教育等在内的14家在线教育机构“拟通过审批”,获得线上学科类培训办学许可证。2022年1月,北京市民政局公布的非营利线上学科培训学校增至10家,包括乐学东方、猿辅导、希望在线、途途向上、豆豆狐等在线教育机构;登记信息显示,这些机构的主营业务为中小学科类线上培训,社会组织类型为民办非企业单位。“双减”之下,在线教育在不背离教育公益的基础上,依然可以在法律秩序的框架下获得良性发展的机会。
(二)
自律:企业基业长青的“护法”
“不受约束的市场远非经济繁荣的引擎,获得持续增长和长期效率的最佳方法,是找到政府和市场之间的恰当平衡,公司和经济都必须受到一定程度的管制。”新经济发展的主体是企业,企业自律合规是基业长青的关键。企业遵守法律和伦理等各类规则,并将其转化为企业的自律规则,首先是保障企业在合法的范围内活动,不发生危及生存的重大违法事件;其次是满足合法合理的要求,在法律底线的基础上,履行社会责任,树立起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为企业谋求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和微软总法律顾问布拉德·史密斯在微软的发展过程中就深刻地意识到“政府采取更严格的监管措施有时候确实符合每个人的利益”,而且微软“在华盛顿没有办公室而洋洋自得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对于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来说,对规则体系的遵守和参与仍然是一件陌生的事情。“中国公司一直是在非规范化的市场氛围中成长起来的,数以百万计的民营企业在体制外壮大,在资源、市场、人才、政策、资金甚至地理区位都毫无优势的前提下实现了高速的成长,这种成长特征,决定了中国企业的草莽性与灰色性。”
一般认为,企业竞争的核心是科技创新能力、产品生产和销售能力、平台运行能力等,企业在某个方面具有其他企业不容易超越的优势,意味着企业在这一行业的“护城河”很深。在经济高质量发展、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的阶段,企业自律合规也是维护“护城河”的一种关键能力。对国际国内经济政治形势的准确认知,对立法情况的及时跟进,对政府监管的有效应对,对社会舆论的正确把握,都构成企业自律合规“护城河”的要素。比如,进入21世纪20年代,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安全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企业的组织架构、关键岗位和日常流程就应当根据立法和政府监管措施及时进行调整,否则就可能触碰红线。过去很多大数据企业的数据来源不明,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措施严重缺失,仅凭跑马圈地就可以在某些领域占据头部位置,但是在立法和监管风向已经变化的情况下,如果还抱有侥幸心态,就可能陷入困境。其他对市场准入、国家安全、行业标准、伦理规则等的遵守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