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国际人文主义”的双重跨文化构想——重估学衡派研究
第一节 从“守旧”到“保守主义”——学衡派的历史评价
第二节 保守主义、古典主义、人文主义——学理上的学衡派研究
一 重估大陆学衡派研究
二 重估港台学衡派研究
三 重估海外学衡派研究
四 学衡派研究局限与跨文化研究构想
第三节 学衡派与中国语境下的“人文主义
第四节 “国际人文主义”构想的提出——白璧德与学衡派的双重跨文化实践
第一章 白璧德的“国际人文主义”思想
第一节 “国际人文主义”生成的文化空间
一 “国际人文主义”的摇篮
二 “国际人文主义”的文化积累
三 “国际人文主义”运动的前奏
四 “国际人文主义”运动的发生
第二节 “国际人文主义”的思想线索
一 人文主义的概念
二 实证主义的方法
三 二元论
四 经验的三个层面
第三节 “国际人文主义”生成的思想背景
一 前学衡派时期的白璧德:反思近代文明
二 学衡派时期的白璧德:反思西方文明
第四节 “国际人文主义”的双面视界
一 白璧德的思想转向——从宗教到人文主义
二 “国际人文主义”的双面视界之一——内在超越的人文主义信仰
三 “国际人文主义”的双面视界之二——宗教人文主义
第五节 “国际人文主义”教育理念的内核
一 贵族式的人文主义教育
二 精英式的德治理念
三 “国际人文主义”教育的展开
……
第二章 学衡派“国际人文主义”实践史溯源
第三章 汉译中的人文儒学
第四章 中国的“国际人文主义”实践史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