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京大学知名教授的世界文学讲义首次引进出版
· 以日本的视角看待世界各国文学的历史和现状
· 汇集13国当代作者和学者26场有趣生动的文学对话
· 通俗易懂的内容助力读者轻松了解读懂文学经典
我就想要引导大家进一步思考一下 “ 凭什么说夏目漱石是日本作家” 这个问题了。 如果从地理或国家领域的角度来说, “ 夏目漱石是日本作家” 当然言之成理, 因为毕竟夏目漱石确实是生活在日本这块土地上。……然而, 更严谨的去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 你就会发现, 仅仅这样解释夏目漱石似乎并不充分。 明治时代的文人普遍都能读写汉文, 夏目漱石尤善此道, 其精深的汉文功底, 是我们现代人所望尘莫及的。 这里说的 “ 汉文” 指的是用日语方式 ( 语序) 阅读、 解释的文言文。 这种文言文实际上是古汉语, 说到底就是一种外语啊。 而且他还能独立创作汉诗, 这其实就是在用外语进行文学创作。
而且夏目漱石本身英语能力也很强, 要知道, 当年他留学英国所学习的专业就是英语, 回国之后也在东京大学承担了英语课程的教学…… 所以说, 夏目漱石实际上是具备用英语进行文学创作的潜在能力的, 也有着成为英语作家的可能性。 说起来, 村上春树在作为作家出道前, 也曾尝试过用英语写小说, 在现代的日本文学界当中这恐怕已经是极为罕有的例外现象了吧。 然而, 在夏目漱石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当中, 诸如内村鉴三、 冈仓天心等以英语进行创作并刊行作品于世界文坛的著名文学家却并不鲜见。 可见在当时, 夏目漱石敢于以英语进行创作活动, 并抱有与英美文学家一较长短的雄心壮志并不是什么脱离时代背景的妄想。因此, 断言 “ 夏目漱石是用日语进行创作的文学家”, 并不是一个百分之百正确的说法。
目录
第一章 跨境文学的冒险
----利比·英雄与沼野充义的对谈
在语言的夹缝中求索
夏目漱石果真是“ 日本作家” 吗?/充满矛盾的“ 世界文学”/日本缺位下的“ 世界” 文学全集/日本与世界,谁更伟大?/越境与语言 /“ 我们的文学” 正濒临消亡吗?/对纯粹语言的关注/为什么要坚持用日语进行文学创作?/持续探访中国的缘由 / 在布什和本·拉登的语言面前/李良枝的重要性 /问题已经超越了 W 文学的范畴
第二章 飞跃国境与时代
———平野启一郎与沼野充义的对谈
互联网将会改变文学吗?
现代日本文学所处的环境/互联网时代的文学创作/从“ 声音的文化”“ 文字的文化” 到“ 电子的文化”/用电脑写作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变化的文学与不变的文学/文学的古典是什么/体量过于庞大的“ 世界文学”/互联网对新文学的现状带来了怎样的影响?/现代“ 报纸” 的奠基人———吉拉尔丹/激烈的时间争夺战/关于“ 读书经历” 与文体/于两极之间上下求索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感召力/作家应该如何把握与读者之间的距离?/纯文学与娱乐的区别/日本文学能够融入世界文学吗?/我们应该为文学而文学吗?/ 非文学所不能办到的事情/ 听众交流环节
第三章 来自“ J 文学” 的邀请
———罗伯特·坎贝尔与沼野充义的对谈
在世界文学中阅读日本文学
何为“ J 文学”/“ 世界文学” 实际上是阅读模式的问题/日本文学一千三百年的积淀 /传统审美意识与现代审美意识的共存/何谓纯文学之“ 纯”/从不同的距离审视日本文学/村上春树的回归日本/“ 国际化” 的日本文学界/作为外国文学一部的夏目漱石/跨越国境的日本文学/听众交流环节
第四章 读诗、听诗
———饭野有幸与沼野充义的对谈
诗是语言的音乐
何为诗歌/辞典中诗歌的定义是怎样的/从《古今和歌集》看诗歌的力量/对诗歌来说,形式是什么/对惠特曼诗歌的翻译/当所有的尝试都做遍之后/感受诗的韵律/美国的两万名诗人/保罗·奥斯特在成为小说家之前曾是一位诗人 /村上春树与美国文学/诗歌最重要的是音乐性/ 读诗的喜悦/ 答疑时间
第五章 在现代日本重新发现陀思妥耶夫斯基
———龟山郁夫与沼野充义的对谈
给上帝已死时代的文学家们的寄语
陀思妥耶夫斯基与托尔斯泰/“ 杀人”“ 恐怖组织”“ 虐童” /陀思妥耶夫斯基之于埴谷、大江、村上 /厚重、深刻、又轻快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 《群魔》是我一生的研究课题 / 与维列米尔·赫列勃尼科夫的相遇 / 从马雅可夫斯基研究到“ 一口两舌” 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与上帝/来自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激烈批判 /《卡拉马佐夫兄弟》的续篇后来怎么了?/ 对陀思妥耶夫斯基来说,这世界上有上帝存在吗?/虚构中才蕴含着希望/最后的价值将置于何处/刺猬型和狐狸型 /有关“ 父亲” 这一文学主题/如何可以自由自在地读书
后 记
为了阅读“3·11” 地震之后的世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