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大地,歌哭人生
——论雷平阳
诗人雷平阳成名并不算早,他生于1966年,1983年开始写作,2003年参加“青春诗会”,2006年才出版第一本诗集《雷平阳诗选》,此时距其开始写作已经二十余年。或许正是因为其写作的沉默期、黑暗期较长而积蓄了很多能量,此后的雷平阳一发不可收,刮起了强劲而持久的“雷氏旋风”。2007年他凭第一本诗集获得了以民间性、专业性而广受赞誉的“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10年则凭第二本诗集《云南记》获得了国内主流文学界最高奖项“鲁迅文学奖”,此后他的创作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准,既有数量又有质量,获得了众多奖项(他应该是近年获奖最多的诗人),也是当代诗歌中极少数几位具有市场号召力、为出版社所争抢的作者资源之一。应该说这些现象并非不能说明问题,而一定是有内在原因的。雷平阳的写作有来由、有出处,是立足于现实、扎根于本土的,他行走于大地之上,歌哭现实人生,敬畏天地神灵,有超越视野,有人间情怀,接续了中国诗歌光辉灿烂的现实主义传统而有所发展创新,深具现代性和当代性。这应该是其写作有如此多读者、产生如此大影响、受到如此广泛好评最为重要的原因。以他的诗为主要观照对象,可以看到他的写作与地域文化、古典传统、现代文明、时代变化、民众生活、个体命运等之间均有着密切而复杂的关联,其作品世界形成了独特而丰富、有意味、耐寻味的艺术空间。
目录
第一辑
文学是什么,或者文学不是什么
——从鲍勃·迪伦说到“纯诗”“纯文学” 003
先锋性的褪减、遁失或续存
——新世纪诗歌民刊的困境与可能 017
本土性·身体性·公共性
——新世纪诗歌的几个侧面 030
宿命的下降或艰难的飞翔
——论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的当代诗歌转型 047
如何传统?怎样先锋?
——于百年新诗“再出发”的历史关头 066
新的,现代的,自由的
——百年新诗的若干基本特质 082
第二辑
“只缘身蕴无穷热,化却人间万丈冰”
——阅读屠岸 099
“革命叙事”的生成与强化
——关于张志民诗歌《王九诉苦》《死不着》的修改 110
两栖性、双声话语与个人化诗歌体式的生成
——论北岛 20 世纪 70 年代的诗歌 130
论“朦胧诗”时期梁小斌诗歌中的自我想象
——兼及他此后的反思与“忏悔” 148
难以为继的“再出发”
——重审新时期之初的“政治诗”热潮 161
美学分歧与人际纠葛
——“盘峰诗会”与叙述中的“90 年代诗歌” 176
第三辑
诗歌的重量
——论朵渔 193
行走大地,歌哭人生
——论雷平阳 224
肉身化的灵魂书写
——何晓坤诗歌读札 258
山穷水尽,路转峰回
——读横行胭脂 268
“不满”与“自满”
——阅读马叙 277
凝视,冥思,“无事”
——关于林东林的诗 284
后 记 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