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死魂灵(汉译世界文学3)
0.00     定价 ¥ 66.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00213479
  • 作      者:
    [俄]果戈理
  • 译      者:
    郑海凌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22-09-01
收藏
编辑推荐

《死魂灵》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基石,也是果戈理的现实主义创作发展的*峰。


展开
作者简介

果戈理(1809—1852),著名小说家、剧作家,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 1809年生于乌克兰波尔塔瓦省,从小就把文学看作人类服务的高尚事业。1830年春,同仰慕已久的普希金相识,这为果戈理走上文坛奠定了基础。1831年至1832年间,相继出版《狄康卡近乡夜话》一、二部,作品给他带来巨大声誉。1835年出版《密尔格拉得》和《小品集》,这标志着果戈理从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的过渡和跨越。1836年发表讽刺喜剧《钦差大臣》。 1835年秋开始创作《死魂灵》,1841年9月,果戈理携带《死魂灵》的手稿回到俄国,并托别林斯基的关系使书稿在彼得堡通过审查。1842年5月《死魂灵》卷正式出版。《死魂灵》第二卷创作期间,果戈理的思想发生了激烈的变化,由批判农奴制转为歌颂它。 1852年,果戈理烧掉《死魂灵》第二卷的手稿,不久后去世。现在看见的第二卷,是出版商舍维廖夫根据果戈理的遗稿整理出来的。

译者简介:

郑海凌,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96年出版的译作《死魂灵》已修订再版。另译著还有《踏浪女人》《明朗的夜》《啼笑皆非》《童年》《母亲》《死魂灵》《老子思想的翻译与传播》《庄子》的翻译与流传》等。


展开
精彩书摘
  《死魂灵》:
  马车驶进院子之后,立刻有一个旅店的侍者跑过来迎接客人。在俄国旅店里,通常把侍者唤作伙计。跑出来的这个伙计,活泼伶俐,伺候客人更是机敏异常,简直叫人来不及端详他那张脸是什么模样。他一溜风似的跑出来,手里拿着餐巾,只见他穿一件长长的仿锦缎面常礼服,个子很高,常礼服的衣领差不多顶到他的后脑勺。他把头发向后一甩,转眼之间,已经引领着绅士来到楼上,再沿着一条木制长廊走去,领他去看看上帝恩赐予他的客房。这客房是一间普普通通的客房,因为这旅店本是一家普普通通的旅店,也就是说,这种旅店在省城里颇为常见。在这种旅店里,过路的客人只消花两个卢布,就可以得到一个房间,住上一昼夜。这种客房里难免蟑螂横行,看上去像黑李子干,爬满室内各个角落。房间里照例有一道门通往隔壁的客房,这道门又总是被一只五屉橱柜堵死。住在隔壁房间的客人,通常是沉默寡言,喜好安静,但却有一种古怪的好奇心,知道你初来乍到,不把你的来龙去脉打听明白他便睡不安心。这家旅店的外观与其内部倒也般配:这是一座长长的二层楼房,一层没有挂墙皮,赤裸着深红色的砖墙,砖头原本是有些破旧的,加之年深日久风吹雨淋,砖墙的颜色变得愈加灰暗;二层墙皮上涂着经久不变的黄漆;楼下是一排卖马轭、绳索和刨子的店铺。在这排店铺的拐角处,有一家小店,或者更确切地说,有一个窗口,里面坐着一个卖蜜水香茶的男人。此人赤红脸膛,那脸色与他身旁摆着的俄式红铜茶炊相差无几,倘若他不是长着乌黑油亮的大胡子,远远望去,还以为窗户里摆着两只大茶炊呢。
  新来的绅士还在仔细打量着自己的房间,手下人已把他的行李搬了进来:最先搬进来一只白皮箱,箱子已有些破旧,说明它并非初次用于旅行。白皮箱是马车夫谢里方和仆人彼得卢什卡抬进来的,谢里方矮矮的个子,穿一件没挂面儿的羊皮袄;彼得卢什卡是个三十岁上下的小伙子,穿一件肥大的常礼服,显然是主人穿旧了赏给他的。这小伙子面相阴沉,看样子脾气很大,厚嘴唇,高大的鼻子。在皮箱之后,又搬进来一只带有精致的桦木镶嵌图案的红木小匣子、几副皮靴楦头和一只裹在蓝纸包里的烤鸡。搬完行李之后,马车夫谢里方就到马厩里照料马匹去了,仆人彼得卢什卡开始在窄小的门厅里安置自己的住处。这门厅极为简陋,黑乎乎的,又暗又脏。他事先已把自己的外套扔在那里,所以门厅里弥漫着他身上所独有的特别的气味,后来他拿进来的一袋子仆人的各种衣物,也都沾染了这种气味。他就在这门厅里靠墙支一张三条腿的小窄床,在床上铺一条小垫子:这垫子似床垫又不是床垫,早已被压得又扁又薄,像他从旅店老板那里讨要来的煎饼,油渍麻花的,恐怕真正的煎饼也莫过如此吧。
  仆人们忙活着张罗各自的事情,新来的绅士在这时已离开客房,独自到大厅里去了。这类公共客厅里的大概情形,恐怕每个出过门的人都是非常熟悉的:大厅的四壁通常涂着油漆,墙壁上部给抽烟的人熏得乌黑,下部被形形色色的过往旅客的脊背蹭得发亮。不过在这里盘桓得最多的还是当地的客商,每逢开集市的日子他们都到这里来,六七个人聚在一起,照例喝上两杯茶。天花板通常是熏得黑乎乎的,天花板当中通常悬挂着一盏熏黑了的枝形烛架,烛架下面挂着许多玻璃装饰,每当伙计活泼地端着托盘,托盘上摞着像海岸边的鸟群似的多得数不清的茶碗,从铺着破旧漆布的地板上跑过时,那些玻璃装饰就跟着跳动,发出叮叮的响声;墙壁上总有那么一两幅油画,画面和整个墙壁一样宽,总而言之,这里的一切都和别的旅店一样,不同之处最多也不过有一幅油画上画了一位女神,露出一对格外引人注目的大乳房,这么大的乳房我想读者大概也不曾看见过。话又说回来,造物主的这类玩笑在各种历史题材的油画里是颇为常见的,这些历史画不知是由什么人,也不知在什么时候,从什么地方带进我们俄罗斯来的,说不定还是我们的达官贵人、绘画爱好者,在他们的信差的劝诱之下,从意大利买回了这批画呢。这时,我们的绅士脱下帽子,解下围在脖子上的带彩虹图案的毛围巾,这种围巾通常是妻子亲手给丈夫编织的,还温柔体贴地嘱咐过该怎样使用它。至于使用这种围巾的光棍汉,我就不敢断定是谁给他编织的了,也许只有上帝才知道,反正我是从来不围这种围巾的。解下围巾之后,绅士就要吃午饭,吩咐侍者上菜。于是侍者便端上来一般旅店里通常供应的各种饭菜,有一盘热菜汤外加馅饼,这种馅饼是专为过路客官准备的,已保存了好几个礼拜,有脑花烩豌豆,有泥肠白菜,有油炸鸡块,有腌黄瓜,还有随时都可以供应的糖心馅饼。
  ……
展开
目录

第一卷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二卷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结尾部分残存的一章

主要人物表
回忆果戈理
果戈理生平与创作年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