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迪熊
英语单词 bear(熊)来自日耳曼词根 bero,意为“棕色的东西”。在斯堪的纳维亚的一些语言中,bear 一词来源于短语“食蜜鸟”(honey eaters)。许多语言学家认为 bear 等名称是替代品,因为说出或写下熊真
实的名字被认为是禁忌。正如在《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里,人们被教导永远不要说出“伏地魔”(Voldemort)一词,北欧人通常不会说出熊的真实名字,可能是因为他们相信一旦叫出熊真实的名字,就能召唤出熊。无论如何,这个禁忌是如此的深入人心,以至于今天我们只剩下熊的替代熊词——我们常常称之为“那种动物”。
即便如此,长期以来人类对熊的威胁远远大于它们对人类的威胁。几个世纪以来,欧洲人用一种叫作“纵犬斗熊”(bearbaiting)的方法折磨熊。他们会将熊拴在一根柱子上,然后放狗攻击,直到它们受伤或是被
杀死,或者人们将熊放进一个圆形角斗场,让它们与公牛进行一场殊死搏斗。英国皇室钟情于这类游戏,亨利八世(Henry VIII)就曾在怀特霍尔宫(Palace of Whitehall)挖了一个熊坑。
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甚至出现了熊咬人的场景,麦克白哀叹道,他的敌人“将我绑在木桩上,我不能飞,但是,我必须像熊一样战斗”。这是一个特别有趣的段落,因为在莎士比亚时代,熊在英国已经灭绝了大约一千年,很可能是由于人类的过度捕猎。“像熊一样”不是指自然界中的熊的行为,而是指熊在人类精心设计的场景中所遭受的暴力。
正如日记作者约翰·伊夫林(John Evelyn)所说,尽管许多人认为“纵犬斗熊”是一种“粗鲁而肮脏的消遣”,但其反对的理由通常不是虐待动物。托马斯·巴宾顿·麦考莱(Thomas Babington Macaulay)写道:“清教徒讨厌‘纵犬斗熊’,不是因为这给熊带来了痛苦,而是因为这为观众带来了快乐。”
那么,宣称我们对熊的统治是一种全新的现象是不准确的。不过,我们的孩子现在通常会抱着一种过去我们不敢直呼其名的动物的毛绒玩具,这还是让人感觉有些怪异。
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泰迪熊的故事:1902 年 11 月,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密西西比州(Mississippi)猎熊,这是一件极具西奥多·罗斯福风格的事。狩猎队的狗追着一只熊跑了好几个小时,罗斯福放弃了,返回营地吃午饭。
那天,罗斯福的一位狩猎向导霍尔特·科利尔(Holt Collier)在总统吃午饭时带着他的狗继续追踪这只熊。科利尔出生在密西西比州,是一名奴隶,美国废奴运动之后,他成了世界上成就斐然的骑马者之一(他一生中猎杀死了3000 多只熊)。罗斯福不在的时候,科利尔的狗把熊逼到了墙角。科利尔吹响号角提醒总统,但在罗斯福回来之前,科利尔不得不用枪托击打那头熊,因为它正在撕咬其中一条狗。
总统到达现场时,熊已经被绑在树上,处于半昏迷状态。罗斯福拒绝开枪,因为他觉得这样做不够光明磊落。总统的爱心传遍了全国,尤其是在《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刊登了一幅由克利福德·贝瑞曼
(Clifford Berryman)创作的漫画之后流传得更广。在漫画中,这只熊被重新描绘为一个无辜的幼崽形象,一张圆圆的脸上还睁着大大的眼睛,望着罗斯福,看起来温顺又绝望。
住在布鲁克 林(Brooklyn)的俄罗斯移民莫里斯和罗斯·米克顿(Morris and Rose Michtom)看到了这幅漫画后,受此启发制作了一个他们称之为“泰迪熊”的毛绒玩具。这只玩具熊刚被摆放到糖果店的橱窗里,便受到了追捧。奇怪的是,一家德国公司几乎在同一时间独立生产了一款类似的泰迪熊,两家公司最终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德国制造商史黛芙(Steiff)在几十年前由玛格丽特·史黛芙(Margarete Steiff)创立,她的侄子理查德(Richard)设计了史黛芙泰迪熊。到 1907 年,他们每年售出近一百万只泰迪熊。同年,回到布鲁克林后,米克顿夫妇利用他们的泰迪熊销量创立了理想玩具公司(Ideal Toys),这家公司后来生产了大量 20世纪流行的玩具,从捕鼠器到魔方不一而足。
前言 \ Ⅰ
《你永远不会独行》\ 001
人类的时间范围 \007
哈雷彗星 \017
永葆惊奇之心的人类 \024
拉斯科洞窟壁画 \031
刮刮嗅贴纸 \038
健怡胡椒博士饮料 \044
迅猛龙 \049
加拿大鹅 \054
泰迪熊 \059
总统殿堂 \064
空调系统 \070
金黄色葡萄球菌 \076
互联网 \083
美国学术十项全能 \088
日落\095
耶日·杜德克 2005 年 5 月 25 日的足球大秀 \101
《马达加斯加的企鹅》\ 108
小猪扭扭超市 \113
国际吃热狗大赛 \120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 126
《我的朋友叫哈维》\ 132
易普症 \139
《友谊地久天长》 \145
搜索陌生人 \154
印第安纳波利斯 \160
肯塔基蓝草 \166
印第安纳波利斯 500 赛车赛 \171
《大富翁》 \178
《超级马里奥卡丁车》\184
博纳维尔盐滩 \190
土井博之的“圆圈画” \197
耳语 \201
病毒性脑膜炎 \205
瘟疫 \210
雨雪交加 \221
雷克雅未克的热狗 \228
备忘录应用程序 \235
山羊乐队 \241
QWERTY 键盘 \243
世界最大的油漆球 \249
美国梧桐 \255
《新伴侣》\261
《三个农民去舞会》 \266
后记 \275
注释 \278
致谢 \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