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2015年写完《感叹诗学》、2018年写完《新诗学案》、2019年写完《味觉诗学》后,感觉还可以从已经完成的三部书的基础上,向前推进一步——这就是本书的由来。我希望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有一个自然成长的过程,回望来路时能看到自己清晰的出处;更希望自己随着年岁的增加,对万物的观察能够变得更为苍劲、坚定,但也更为圆融。最近若干年来,我对玉质的向往似乎越来越迫切。
本书多次提到全球化、现代性,似乎不能被读者诸君轻易认为作者在有意追逐时髦,只因为全球化、现代性原本就是中国的现实,尽管这种性状的现代性和全球化是被迫的、是被译介而来的,不是自然成长起来的。但自庚子年(2020年)开始,一切都变了。在中国,庚子年之前的全球化和现代性与庚子年之后的全球化和现代性即将面目迥异,判若两人。在我写作这本书时,这个念头不断出现在脑海之中,似乎这本书将是一曲音调喑哑的挽歌;贝托尔特·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的诗句一遍遍浮现于脑海,就自在情理之中:
这是人们会说起的一年
这是说起就沉默的一年
老人看着年轻人死去
傻瓜看着聪明人死去
大地不再生产,它吞噬
天空不再下雨,它下铁
(贝托尔特·布莱希特:《这一年》,黄灿然译)
本书附录的文章之所以能够被本书所附录,是因为这篇文章和本书要谈论的主题有很强的相关性,并非作者既想偷懒,又想凑篇幅。
本书的写作得到过很多人的帮助:王辰龙、张梦瑶、崔耕、李娜查阅和下载了很多资料;王婕妤整理了参考文献;本书的“弁言”源于我2019年11月30日在四川巴山文学院的一次演讲,录音整理是巴山文学院的领导,诗人蓝紫女士。我要深深感谢上述诸位的友情赞助。
2020年10月17日,北京魏公村。
弁言001
古代汉语或鲁迅以前的汉语001
现代汉语或鲁迅以后的汉语006
中国现代文学013
再回“见山是山”之境018
文学仍然可以养心024
新诗:一种渴望自我实现的文体028
拥有自我的新诗028
新诗必有孤独之自我045
合作,命运以及幸福069
新诗与神秘性084
新诗:一种快乐的西西弗文体095
四“像”加一“是”095
新诗的普世性及其他114
自我的灰状态135
西西弗文体151
新诗:一种愿以拯救性教义为自我的文体163
歧路、偶然性和呕吐163
纯诗、杜甫问题以及教义的限度184
感受、絮叨,还有爱204
洁净226
简短的结语231
附录:为散文诗一辩232
从《秋夜》和《秋夜独语》说起232
散文诗何为?240
汉语散文诗何为?246
散文诗:重塑有机生活的新工具255
参考文献266
后记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