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从工人到作家
0.00     定价 ¥ 5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46428505
  • 出 版 社 :
    成都时代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12-01
收藏
编辑推荐
弥补工业题材创作的短板,需要更多优秀的“工人作家”;优秀“工人作家”的产生,离不开浓厚的“职工文学”氛围。本书的出版,是宜昌优秀“工人作家”群像的生动呈现,其作用力更指向“职工文学”氛围的激活与营造。由此看来,关于宜昌工业题材创作的先手棋已经落子,宜昌乃至湖北工业题材创作的生长与突破,由此或将成为预料之中的事件。
展开
精彩书摘
为人民抒情为时代歌唱
——忆著名工人诗人黄声笑
李华章
20世纪50年代初,湖北宜昌港码头工人黄声笑,一边抬杠子、喊号子,一边在船舱甲板上写顺口溜、快板诗。火热的码头生活是他创作的丰富源泉。黄声笑怀着对诗歌的虔敬之心,克服文化程度低的种种困难,越写越多,越写越好,十年之后,引起文坛的广泛关注,成为全国著名的工人诗人。
20世纪50年代,黄声笑的名字在宜昌和长江三峡几乎是家喻户晓的。他经常在港口码头的“杠子伙计”们中间手舞足蹈地朗诵新写的快板诗,以鼓舞大家的革命干劲;在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的讲台上,他也毫不怯场,有声有色地慷慨演讲,赢得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从此,黄声笑在业余作者中出类拔萃,惹人瞩目,引领文坛风骚一二十年。
记得1973年阳春三月,百花盛开,春满三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约我写一篇《工人诗人黄声笑》的文艺通讯。在五一节那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同时用39种语言广播,他的诗歌在长江、在大海的浪花尖上翻飞……今天,我们也许以为这是童话。但那一幕幕的真实情景,仍历历在目……

黄声笑,本名黄声孝,1918年出生于宜昌,一家三代都是穷苦的工人出身。他的祖父在长江上拉了一辈子纤索,不知道“纤索”两个字怎么认,一生勤劳一生苦。他的父亲也是土生土长在长江边,几十年在一条长江溪河上驾渡船,不知道“渡船”两个字怎么写,春夏秋冬,他睡着泥巴做的床,盖着破被褥,枕着扁担木。黄声笑出世后,家里仍旧“住的茅屋像冷窖,饭碗常常空起肚儿饿”。从小艰苦的生活环境,培养了他坚强的性格。尽管过的日子苦,但他从不叫一声苦。从9岁起,他就在码头上卖瓜子、花生。要想多卖出几包瓜子、花生,非要有能说会道的本领,善于叫卖,非要有几分狡黠的机灵,学会讨好。在底层生活中,能者胜,强者王。这些经历,培养了黄声笑好强好胜的性格,也影响到他的为人处世。后来,他学打铁、“扛码头”,从小练出一身力气和坚强意志。“前面老工人抬货走,后面依样画葫芦,学扛杠子学套绳,学喊号子学脚步。”“不怕太阳晒脱皮,不怕钢板似火烫,不怕舱里难透气,不怕大汗湿衣裳。”黄声笑个子高、身腰细、肩膀宽、胳膊粗,体形好似一把打开的扇子,颇有男子汉的气魄。“头顶一天一座山,一条蓝布搭肩帕,身子就是撑天柱。”万恶的旧社会就像一个大苦海,黄声笑一家也逃脱不了受压迫、受剥削的命运,他的母亲和一个兄弟就是被活活饿死的。因此,他对旧社会怀有一种深仇大恨。后来,他在一首诗里写道:
可恨万恶的旧社会,
一条扁担肩上压,
一把汗水一滴血,
一路脚印一身疤。
挑着大米空着肚,
挑着布匹披烂麻,
挑着柴炭灶无火,
挑着砖瓦睡敞坝。
声声号子声声恨,
仇恨入心迸火花。
黄声笑在苦水里泡了三十多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他牢记血泪仇,把仇恨刻在心上,把仇恨挂在船头,把仇恨装满货舱。昔日的宜昌码头,破败零落,晚上作业,灯火稀疏、昏黄一片,就像鬼火似的,被工人称为“鬼点灯”。船靠不拢码头,靠搭跳板,而搭的跳板就是一块窄窄的木板,工人走过去忽闪忽闪的,惊险万分,稍有不慎,就会掉进江里,工人称它为“断魂跳”。每次黄声笑走上“鬼点灯”的码头,在“断魂跳”上来来回回地搬运一件件货物,莫不惊心动魄。多少个年年月月、日日夜夜,盼星星,盼月亮,盼能过上好日子……
P1-3
展开
目录
为人民抒情为时代歌唱——忆著名工人诗人黄声笑
鄢国培的文学之路
生命中有当工人的履历
我的工人生涯
秘密通道
窖藏的馈赠
文学改变人生
草根作家的长征路
读写忆旧
边绳儿的文学梦
长江为何往南流
吾心永恒
因为美,所以喜欢
小草何以嗨歌
我的工人作家梦
石匠也有作家梦——一个建筑工人走向作家的历程
从扛钻杆到拿笔杆
我的作家梦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