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雅的恋爱和歌——口齿生香的风雅对弈,诗歌交舞的自由恋爱
优美的日记体散文——记录最私密的心事、最炽热的爱恋、最细腻的情感
典雅的宫廷生活——日式美学、宫廷仪式、文人墨客之间的风雅游戏
◎ 珍藏平安宫廷日记,记录贵族公卿女子缱绻情思
四本罕现人间的日记是四位平安贵族才女对各自情感经历的书写:有藤原道纲母婚前的甜蜜与婚后的酸涩,也有菅原孝标女作为白日梦少女的世俗之旅,更有和泉式部流连于两位亲王间的热恋,以及日本文学扛鼎之作《源氏物语》作者紫式部对宫廷生涯的嗟叹。在数百首或含蓄内敛、或热情奔放的诗文中,她们记下四时风物与人情冷暖;细腻书写了人间悲欢,将女性在恋爱中心思摇曳、患得患失的真实心态刻画得入木三分。
◎ 上承日本“诗经”《万叶集》和歌传统、下启日本近代“私小说”潮流的先锋之作
深受中国乐府诗影响的和歌传统形成之后,日本“诗经”《万叶集》中萌发的四季意识也随着这一文化传统融入了平安贵族的审美中。在女性日记中,大量的和歌都在吟咏当季的风物,充满了强烈的时节感。平安时期的贵族女性通过撰写日记与吟咏和歌直面自己内心深处的欲望与情愫,这种“自我意识”在文学中的觉醒,使得平安时期的女性日记成为了近代“私小说”的先声。
◎ 为《源氏物语》提供土壤的同时代作品,文学爱好者必读的古典名著
在平安时代,日本文学吸取了唐文化的养分,诞生了以女性文字(假名体)书写的宫廷日记文学,这些作品描绘了典雅的宫廷生活,讲述了风雅苦涩的恋爱经历,也为被后世奉为日本古典文学最高峰的《源氏物语》提供了土壤。《蜻蛉日记》开创了日本女性日记文学的先河,而紫式部、和泉式部与清少纳言名列“平安三才媛”,常在宫中举行文学沙龙,留下了《源氏物语》《枕草子》等著名的古典文学作品。
◎ 罕见宫廷日记搭配名家画作,全彩精致印刷,还原可供永久珍藏的平安之美
以知名资深翻译家郑民钦为首,全译权威底本,为读者带来罕现人间的精装宫廷女性日记。更选用平安时代土佐派等多位绘画大师杰作,由葛饰北斋、歌川国芳等浮世绘名家联袂献上色彩斑斓的平安王朝绘卷,邀读者一同出入平安宫廷,走遍山山水水,饱览其美丽的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
“一心专注于物语,心想自己现在貌不出众,然妙龄之时,定能色佳天下,长发光艳,
如光源氏之夕颜、宇治大将之浮舟。今思来,实在可笑。”
“在中宫面前,女官们的容貌和肤色可谓毫发毕现。一眼望去,就好像给精致的水墨画人物绘上了长长的黑发一样。这样的场面让我觉得特别难为情,甚至感到几分晕眩。”
“风声激越,似要吹尽秋叶,这番光景引人备感寂寥。乌云蔽空,昏暗沉沉,微雨点点,亦使人愈添孤清之感。秋景添悲泪蚀袖,向谁借袖时雨中。”
《和泉式部日记》第一章 四月十几日——追忆与期待
日夜悲叹着男女之情虚幻无常甚于梦境,不觉斗转星移,时已四月十几日。树叶渐呈繁茂,树下浓荫一片。抬眼望向庭前,土墙之上草色青青。这景象他人未必留意,我却深深凝望。正值此际,忽然感到篱笆附近依稀有人影闪过。是谁呢?我正疑惑着,原来是那个曾经侍奉过已故亲王的小舍人童。
我正沉湎于忧思之中,遂令侍女传话:“怎许久不见,我还总把你当成是往昔的寄托呢!”
“因没有要事不敢随意打扰,小的趁这段时间去参拜了山寺。小的想到自己无依无靠,无所事事,所以现于帅亲王府上听差,就当作是侍奉已故亲王。”小童听了答道。
“这真好。听说那位亲王儒雅高贵,不易亲近……跟以前那位亲王很不相同吧?”
“话是如此,但也有很平易近人之处。今日亲王便垂询道:‘你常去那儿吗?’我回禀说:‘是的。’于是亲王便吩咐道:‘那你就把这个带去,看看对方有什么感想。’”说着,小童便掏出一枝橘花。睹物思情,我不禁吟诵起“忆故人”来。
“那小的这就回去了,该向亲王如何回禀呢?”小童问道。
顾虑到口头传言颇具失礼之嫌,又念及这位亲王还未传出过什么绯色轶闻,想着作些虚无缥缈的东西给他也无妨,遂书道:
橘香依依追往事,
不若细听子规啼,
其声可与故人同?
小童回去时帅亲王大概还在廊边,他看到小童在阴影处一副若有其事的神情,便垂问道:“如何?”待看得小童捎回的信后,便提笔写下:
子规同枝栖,怎会作二声。
将其作为答歌交与小童,又嘱咐:“此事有关风月,切不可同他人语。”言毕,返身入内。小童拿来了回信。我拜读之下,不禁感服其文采斐然,但又觉得无须来而必往,遂不再回复。
在收到初首答歌的翌日,亲王又差人送来了和歌一首:
悔诉衷肠徒增恨,今朝愁苦叹不尽。
我本不是一个心思缜密慎重的女子,但无所适从的孤寂令我苦不堪言,因而竟被这首平平无奇的和歌吸引,忍不住作答:
君曰今朝愁,
可知妾心苦,
朝朝暮暮思。
《紫式部日记》第一章 土御门府的初秋——宽弘五年七月中旬
秋意渐起时,土御门府的风情美得无法形容。池塘边的树梢、庭院溪流两旁的草丛都染上了一片秋色,夕阳映照的天空美丽而深邃。在这般美景的映衬下,绵绵不断的诵经声就显得更有情趣了。
在凉意渐生的微风中,犹如窃窃私语般的流水声和彻夜诵经声融为一体,叫人难以分辨。中宫有孕在身,想必颇为疲惫,但她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听着女官们闲聊。她那优雅的仪态已经无须赘述。然而,在这无常人世间,我唯有侍奉在中宫身边时才能得到精神慰藉,彻底消除郁闷心绪,忘掉一切忧苦。想想看,这确实是奇妙之事。
《更级日记》第一章 前往京都
我在东路尽头更深僻之地长大,何等浅陋无识,不知缘何,闻世有物语,乃思读之,不能自已。时于白日、夜间听姐姐、继母等讲述各种物语以及光源氏之片段,阅读之念日炽。然仅凭记忆讲述,听之未能满足,心中烦恼。乃制等身大药师佛一尊,于无人之时,净手悄然入内,虔诚叩首,跪拜祈祷:“盼望早日上京。京都定有众多物语,我将尽数阅读。”终于十三岁时年,一家准备上京,九月三日搬出,移居今馆。
《蜻蛉日记》上卷·第一章 序文
过去的时光如此流逝,世间无常,虚无缥缈,有一位女子,身无所依,孑然度世。貌不如人,心智亦甚平庸,因此诸事无成,也应为情理之中。于是只是夜卧晨起,日升日落,每每细读古时的“物语”,发觉其中竟然不乏些陈词滥调的谎言。虽然身不如人,但也且记些日记,后世的读者,或许还能有称奇之处,而世间中,那些想了解权门中的荣华富贵的人,亦可以此一文作为参考,而窥其一斑。光阴荏苒,往事或有许多遗忘与疏漏,因此多以印象为凭,聊记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