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的战争/湖北草根作家培养计划丛书》:
众所周知,台风眼是台风里的小晴天,眼区风平浪静,但后面有狂风暴雨。
在看似风平浪静的会议之后,刮起的第一场风是在会议结束后的第三天,胡苏第一次提出了内推人选。
不出成念的揣测,唯一的人选是胡苏各方面看上去还不错的学妹,嘉远分行经理陈敏敏。
从业经历和过往成绩着实抢眼,但依旧被成念打上了“还不错”的标签。三十二岁,未婚大龄女青年。
这是一个可以抹杀其他优势的大劣势。
那次会议上成念从被胡苏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到被迫接受,这口气就一直梗在嗓子眼,而那次的胜利似乎让胡苏飘飘然忘乎所以。
自HR发出内推通知后,三十六家分行共收到内推邮件五十封,囊括了分行经理、副理、主任以及优秀员工。
这些都属于营销条线上响当当的人物,每个月绩效表上排名的前五十,总是能被记住的。
陈敏敏算得上优秀,但不是最优秀,然而胡苏却连表面功夫都不愿意做,说是内推,隐含意思却很清晰。
“我认为在这么多人中,从学历、经验、管理、组织、协调能力综合来看,唯有陈敏敏最合适。”
这几年营销部的成绩越来越好,胡苏已然把自己当成了公司最大的功臣,任何部门任何人都应该为营销部服务,她不是远盛最高位置上的人,却因为成绩,成了具有最大话语权的人。就在成念面对胡苏这封几乎人选落地的邮件上陷入沉思时,一封新邮件让她失控地笑出了声。
胡苏的部下,江城分行一部的顾蘅把内推的邮件再次发送了一遍。
时间很巧妙,在胡苏发出内推邮件后的十分钟,内容也很有意思,跟三天前发送的完全一样。
要不是胡苏的邮件没有抄送各分行经理,顾蘅这行为分明就是内通总部并直接挑衅其上级胡苏。
北区经理一职,因为在月度会议上小题大做地拎出来讨论过,而提议通过后由胡苏发起该职位内推规则,抄送了与会的蒋秘以及各部门总,故而下属分行内推邮件也一致地在原邮件上进行了回复。
成念由己度人,不论是谁,在这个节点收到顾蘅的邮件就有了几分微妙。
谁也不信顾蘅这封邮件是误操作,那么,是谁泄露了消息?而让顾蘅挑战胡苏权威的赵静阳又有什么过人之处?
部门总们剔除成念以及胡苏,大家的关注都集中在第一点。
总部为什么从来不提升分行员工到总部,是因为总部不愿与分行建立密切的关系,这并不是畏惧营销部人员众多,调来的人有大多数分行员工的支持,分行员工的支持在总部的升迁过程中并不能起多大作用,顶多能帮助坐到营销总的位置上。
远盛的核心竞争力并不在于产品卖出了多少,而是产品是什么。
研究院分析全球形势,产研部推出最佳项目,收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这才是远盛稳健运营的关键所在。
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是产研部,而更为可怕的是,如果掌控营销条线的营销总,甚至接触到一手市场的区域经理,一旦跟产研部走得过近,很容易出现串通事件,从而导致项目风险评估作假。只要有一个项目作假,整个远盛就会信誉崩塌陷入丑闻。
制定这个政策,并不是针对丁严推荐了胡苏,也不是因噎废食、故步自封,这条规定,从远盛成立之初就写进了条例。
因为远盛的前身盛元金融,就是因为产品经理串通第三方项目负责人套取资金,从而导致盛元资金链断裂。
这是血的教训,因此产研部在产品市场调查的时候更会有法务部的监管人员随行。
这也是赵静阳不愿意调入总部的原因。
她在分行三年已经升到分行副理,也算是事业小成,行内人际关系和谐,客户们都明辨事理,她没有什么工作压力,更没有什么生活压力。
但到总部就不一样了。
北区一共八个城市,十一家分行,她得频繁出差,这对于恋家又没有太多事业心的赵静阳来说,总部原本不在她考虑范围之内。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