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李玉刚文化散文集:玉见之美(二)(用北方人的视角记录了江南的梦境)
0.00     定价 ¥ 7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1213690
  • 作      者:
    李玉刚
  • 出 版 社 :
    作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8-01
收藏
编辑推荐

笔墨熏染芳华

所见与所念,与山水留白

 

贺铸在苏州邂逅佳人,求之不得,写下“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唐伯虎在苏州以花为朋,以酒为友,写下“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折花枝当酒钱”。

 

我在苏州,是哪情哪景?入眼帘映脑海便不能忘怀,于是提笔写下这本《玉见之美二》,我想:

是旗袍摇曳的姑苏风情;是蚕丝缠绵的姑苏脉络;

是昆曲评弹的姑苏身段;是园林古镇的姑苏眉眼。

 

承蒙时光抬爱,让我用北方人的视角记录了江南的梦境,以博友朋闲暇一赏,以供自己暮年回望。


展开
作者简介

李玉刚,青年艺术家,中国歌剧舞剧院国家一级演员。

他将传统戏曲艺术辅以当代时尚包装,以独特的男性视角,完美诠释女性舞台艺术。他将“传统文化”和“当代艺术”相融合,在古与今、雅与俗之间寻找平衡点,塑造了独特的东方美学。

在他的作品中,不但有传统文化的底蕴、当代艺术的风雅,更体现着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和文化追求。他让传统文化更具流行性和时代感,唤醒大众的传统情怀和民族记忆。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遇见旗袍

 

 

遇见旗袍,衬小轩凭阑,疏影横斜,暗香浮动,一涓秋月点黄昏。

遇见旗袍,在小桥流水,秋波盈盈处,凝眸一望便是千年。

 

 

结缘吴江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江南是哪里?

肯定不是干巴巴的长江以南,作为一个北方人,我也走过了许多地方。

但提到江南,自动脑补出来的就是小桥流水人家的画面。

而苏州,为所有人留住了最好的古典江南样本。

 

 

其实,对于苏州,我不是过客,而是归人。

 

秋雨,如烟如梦,打湿了城市的喧哗,敲响了青石板的梦,唤醒了这个如水的姑苏,也唤醒了姑苏城中的我。

 

有时我会想,与苏州的结缘,大概是注定的。但通过吴江去了解苏州,是我之前未曾想到的。吴江的盛泽镇,是与苏州、杭州、湖州并称齐名的中国四大绸都之一。锦衣华裳里穿过半生,这“衣被天下”的千年绸都,当是冥冥中护佑过我走过半坎半坷的艺术道路。

 

那是2016年初,我与好友江凌、王翔,共同去南京牛首山考察项目。

 

回程时,我心念不定,想着赶紧回北京。但王翔大哥要去一趟苏州,他特别希望我同他一起到吴江看一看。江凌大姐也劝我说,出来都出来了,就去看看吧!

 

就这样,我与吴江不期而遇。直到泛舟太湖时我仍在切切感受着、又隐隐期盼着一切的未知。

 

当时在吴江等我们的是一位新朋友,叫作蔡锟。

 

后来才知道蔡锟先生和星云大师是好朋友,多年来帮助星云大师处理在大陆的工作。听说其父曾为中共地下党员,为新中国的解放奉献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当他的家族“解密”的那一刻,蔡锟先生打电话给我,激动万分。他们的故事也让我肃然起敬。

 

吴江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在与吴江一行朋友短暂的接触中,竟然互生出他乡故知之感。他们认为我身上有江南文人的气质,我却觉得他们有我东北同乡的豪爽。

 

江南人真务实。几日之后,蔡锟先生和吴江的朋友们一行人又奔赴北京,带着太湖的大闸蟹及江南的黄酒来找我。这次诉求非常直接,希望我能成为吴江旗袍小镇的“文化大使”,共同致力于中国旗袍文化的推广。

 

那天,我们从国风音乐聊到国粹文化,从江南诗词聊到北国风光,从少时的闲谈趣事聊到各自逐梦的理想…… 

 

那场酒,是我人生中最深的一场酩酊大醉。却是醉笑痛饮,相邀明朝有意。

 

那一晚,我虽酒醉心却明。我知道自己可能要在苏州吴江安家落户了。因为那里的一切都让我心心念念。无论是关乎旗袍的文化,或是江南的丝绸,乃至我未来要落户的“玉空间”,一切都在发酵着。

 

吴江,蕴含着深厚的江南繁华市井文化。吴江的盛家厍老街因为紧邻河道,从宋朝开始就商贾云集、繁华热闹。

 

明代,朱元璋在吴江城南门外为寿春公主夫妇建驸马园,松陵南门之外的情况随之发生变化。许多名人在此居处,松陵老街街区也逐渐形成。

 

处士盛灿在吴江县城南的太湖之滨建了一处住宅,称为“柳塘别业”。明天启年间(1621—1627),沈珣将柳塘别业改建为“翠娱园”,也就是现在老街人称的“沈家花园”。

 

后来,从太平天国战争期间的“江震会战”,到1937年冬日本侵略军侵入松陵,吴江城内外建筑遭到严重破坏,盛家厍首当其冲。

 

上世纪90年代开始,松陵镇旧城改造,老城原有格局被打破,逐渐形成我今天见到的,修旧如旧、新老建筑融合的一派当代江南文化的艺术气息。

 

落日松陵道,堤长欲抱城。走在盛家厍的石板街上,体会着历代江南文士“春日几家还放鸭,秋风何处不思莼”的归隐情怀。

 

我那深埋心底的江南才子梦,在这片土地上蠢蠢欲动。也想松江桥下看,几树水边枫;也想垂虹亭上饮,一色冰壶茗。

 

从2017年起老街开始修整,我常去的桥头李宅就是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修缮的,白墙黛瓦、花窗雕刻,还有略显沧桑的青砖。置身这里,常有梦回往昔之感。所以后来我的电影短片《人约黄昏后》也选址拍摄于此。

 

电影《公社1942》中民国街取景吴江,在仿制的建筑上刻画生动的当代场景细节与时代文字印记;戏剧《不眠之夜》选址吴江,让观众以亲身进入场景丰富的真实舞台的形式,近距离欣赏震撼的话剧演出。

 

吴江的老上海1192弄,以“码头”“电车”“人力车”等符号创造互动价值与文化记忆点……

 

这一切的一切,都表明吴江在用文化的复活重现昨日记忆。

  

三吴风月,一江烟浪。江南,毕竟是枕水为魂。

 

千百年前的吴江,就曾拥有“两界星河涵倒影,千家楼阁载浮萍”的盛况;重启后的吴江,亦是以滨水景观为核心,串联松陵板块与运河板块,让老建筑群中生长出新的空间。

 

在吴江未来的建设规划中,将充分深挖东接上海、西临太湖、南近杭州、北依苏州主城区的长三角中心优越区位价值,以旗袍文化为起点,承接沉浸式的商业文化体验,转化江南艺术文化生活,融合吴江自然文化遗址,成为苏州与上海之间的特色主题商业纽带。

 

坐落在吴江的旗袍小镇,也就是现在的盛家厍老街,将与垂虹桥遗址公园连成一片,还原古色古香韵味的同时,以“吴江记忆”复古商业文化、“水映垂虹”自然休闲文化以及“盛家厍里”新旧融合的艺术文化三大主题,来作为更高层次的旧城发展推动力,达到自然与建筑及人文的和谐共生。

 

吴江沉淀千年的深远底蕴让我着迷,规划复兴后的欣荣可见可期。它终将借力好风,扬帆直上,遇见属于自己的明日繁盛。

 

或许是冥冥中的安排,任生活轨迹如何蜿蜒,终究要去往该去的那个方向。

 

当苏州吴江邀我助力打造旗袍小镇的时候,曾经的愿望就像种子一样悄悄地发芽、生长。就这样,我成了吴江旗袍小镇的文化推广大使,同时苏州的玉空间也开始落地生根。


展开
目录

目录

序       /1

第一章 遇见旗袍

结缘吴江      /9

苏州玉空间和它的邻居们     /29

旗袍小镇上有个“特别”的人    /43

人约黄昏后      /49

云想衣裳花想容      /61

诗情画意,立言立行     /69

第二章 丝绸织江南

天下绸都      /85

春蚕怀丝·遇见桑罗     /101

蚕语·禅心      /129

西园僧语·踏梦归乡     /151

 

第三章 盛世元音,东方赋格

青春版《牡丹亭》     /175

吴侬软语诉万相千情     /199

姑苏清口,知交不零     /225

 

第四章 园林古镇,姑苏眉眼

退思有园,圃见文心     /247

水墨同里,烟笼人家     /277

 

后记

山水一程,浮生一记     /305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