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量庞大、零散无序
新媒体赋予了草根民众自由的舆论表达权,新媒体成为草根民众舆论表达的工具。新媒体作为舆论表达工具具有“交互性极强,没有任何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的特征。网络和手机中充斥着海量的信息,远比传统媒体丰富。网络的广泛覆盖,为公共舆情中草根民众强大的舆论表达奠定了基础,微博作为舆论表达最直接的途径,在公共舆论中充当着重要角色。
草根民众天生具有的“自组织性”,决定了信息、的浩瀚与庞杂。通过新媒体,草根民众发布的舆论信息犹如烟海。信息数量的庞大,缺乏监督与编译,民众的文化程度、素质高低不同,舆论呈现出思想表达的层次不同。你一言我一语,或是对事件看法灵感突现的记录,有可能为哗众取宠,制造虚假言论,使得信息变得零散而无序。
2.无障碍、瞬间膨胀
有些公共舆情事件的突发性和破坏性可能导致信息传播受到阻碍,甚至出现信息屏蔽。但微博等新媒体技术,不直接受制于政策的管束,利用数字技术和全球互联网技术,可以突破信息的屏障,草根民众可以凭借它们实现舆论的自由表达。草根民众的自主意识增强,出现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趋势。
3.芜杂感性、真假难辨
学者尼葛洛庞帝认为,“在网络上,每个人都是没有执照的电视台。”有“自组织”特点的草根民众的舆论表达,传播的信息真假难辨。公共舆情中,草根民众由于信息不完整、不客观等,易产生恐慌情绪,甚至出现误报和失实。舆论的表达缺乏必要的把关,谣言就有了滋生与传播的空间。由于对情况不了解,无法在较短时间及时掌握真实情况,草根民众作为舆论主体由于所处角度不同或看到的事物不尽相同,且坚持自己所看到的而没有联系起来去综合分析,很容易忽视信息的真实性,导致谣言爆发式传播。在突发事件的信息传播链上,每个人可以进行舆论表达。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传播群里,草根民众的素养参差不齐。草根民众的舆论表达能形成巨大的舆论力量,会发展演变为网络暴力,在正义的外衣下失去理性。
(二)主流权威的表达特点
1.代表着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专业权威
主流意识形态,是社会中代表统治者的思想和意志的意识形态。新闻媒体如果不能代表统治者的利益,很难成为社会的主流媒体。作为主流媒体,是社会的舆论领袖,代表着主流意识形态,有很强的社会影响力。
新闻事业在我们国家,被看作是党的事业的一部分,意识形态的特征非常明显和突出。在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指导下官方媒体发挥了特有的意识形态功能,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打好主动仗,坚持舆论导向正确。
普利策认为“倘若国家是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瞭望者。他要在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不测风云,及时发出警告。”官方主流媒体就是船头的嘹望者,对社会方方面面进行监察,将所看到的告诉广大的社会公众。作为官方声音代表的主流媒体,要有较高的可信度;讲究信息来源和出处,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和权威性。要注意的是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精英群体的权威发布要经历漫长的时间等待,准确无误后方可发布信息。
2.受制度化约束,失语、缺位
官方主流媒体控制着舆论导向,在宏观层面上报道新闻信息。由于中国处于转型的特殊时期,主流媒体的“把关人”根据新闻选择标准对信息进行筛选,只有符合新闻价值的信息才能借助主流媒体的平台得以传播。主流媒体都将目光聚焦在国内外重大事件,造成主流媒体的报道缺乏与民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信息。
官方主流媒体也有难言之隐,如出于“保密”的目的,官方主流媒体不能对某些事件或信息做新闻报道。
媒体,从最本质的意义上是传播信息介质。不无遗憾的是,主流媒体,当新闻事实发生的时候;当利益、安全、百姓生活受到威胁时;当社会的构建需要主流媒体积极参与时,常常突然患病,成了局外人、旁观者。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