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流速冻食品企业
——记三明市工商联副主席、三明市长乐商会会长、福建天清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成文
大疫当前,百业维艰,但危中有机。天清食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在创新上持续发力,销售行情回暖看好,年产值持续再创新高。
从贸易商发展为生产商,天清食品已经走过了十五个年头,拥有10多家分公司和一流标准食品生产厂房、先进自动化生产线,生产的速冻肉制品和鱼糜制品种类达200多个,在全国5大片区开辟了30多个区域市场。
15岁来到三明,从此走上创业之路,李成文的事业顺风顺水。然而,波澜之下,他决非坐享其成,成功的秘诀是——抓住机遇、顺势而为、敢闯敢拼、坚持创新。
抓住主业布局全国
20世纪80年代,李成文的父亲在三元区城关做干海产品和农副产品批发、零售,先后在红杏商场、大三元商厦租摊位、店面经营,那时候,生意很好做,一年营业额大约可以做到100万元。
1988年,李成文初中毕业后来到三明,跟着父亲学做生意。1989年,他就能独自到各县(市)寻找代理商,开发市场了。1991年,他跟着父亲到福州农贸市场进货,经常是半夜坐绿皮火车,第二天凌晨到福州,每次都采购了一车的货。李成文学得很快,到了第二年,就可独自一人完成产品采购了。在他的建议下,店面又增加销售烹饪调味品。
火锅料是福建的特色产品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渐走上了更多百姓的餐桌。1996年,李成文尝试经营火锅料等冷冻食品业务,不想这次尝试为他后来事业发展找准了方向。在旺季时节,一次进货1000件,一两天就能卖掉,而且利润颇丰。这样的意外惊喜,把李成文的目光吸引到了冷冻食品上面。
1999年,李成文将干货业务转给亲戚打理,自己专营火锅料冷冻食品的批发、零售。这一年起,直到2006年,他先后在上海、江苏、湖北、河南等地租冷库、店面,批发或零售冷冻食品,还代理海霸王、思念等知名品牌速冻食品。2003年,李成文进入江苏无锡市场,短短两年时间,营业额从零起步,做到了3000多万元。同样的意外惊喜,让他再次看到了冷冻食品的巨大空间。
敏锐洞察市场,采取自营与代理相结合的模式,思想上贴近客户,行动上跟紧一线,在全国重点区域拓展市场,业务逐年提升。1992年,李成文和他父亲的门店总营业额突破500万元,四年之后的1996年达到了1000万元,十年之后的2006年再创新高达1亿多元。天清食品也从一个小营业部发展为贸易公司,在冷冻食品的批发或零售领域有了一席之地,为后来的实体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做强实体打响品牌
有了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快速递增的市场销售量、足够的资金储备和技术研发队伍,李成文具备了投资办厂的基本条件。
2006年,李成文投资3600多万元,在永安尼葛工业园区,创办福建天清食品有限公司,生产速冻肉制品和鱼糜制品,2008年产品上市。2009年,投资1600万元,建设9000平方米生产车间,企业产能翻了一番;2013年,投资3500多万元,建立冷链物流,实现生产、仓储、销售、冷藏、物流一体化。
福州的迷你食品创立于1956年,经营纯手工小吃,产品有肉燕、鱼丸、鱼滑、芋泥等,有的还出口到日本、韩国等国家,是中华老字号产品。这家企业是李成文的合作伙伴之一,由于股东年纪大了,没有合适的传承人,李成文思考后,决定收购迷你食品。2014年,他出资690万元控股迷你食品,添置了一些生产设备,增加了许多新品种,业务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2018年,他又投资1600万元,在马尾的名城冷库买了厂房,迷你食品从此有了自己的生产基地。
李成文的销售网络主要集中在南方城市,北方市场则相对偏弱,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拓展北方市场成为企业的发展战略。位于胶东腹地的莱阳有个中国绿色食品城,是北方食品加工企业的集中区之一。2017年,李成文先后投入4500多万元,创办山东天清食品有限公司,购置30亩土地,建设容量为1万吨的冷库、8000平方米的厂房等。
P1-3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