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无论时光如何流转,季节如何交替,每一个姹紫嫣红的春天,总是令人心生欢喜的。那枝头初生的第一片柳叶,是春水渐宽,亦是春风十里。那雨里初绽的第一朵杏花,是人生初见,亦是久别重逢。
不管世事怎样变迁,年华怎样消瘦,每一回幻影交叠的刹那,总是让人寂静无言的。那凝眸处的一段新愁,是烟锁秦楼,亦是武陵人远。那声声慢的种种情怀,是如花美眷,亦是似水流年。
如此乍暖还寒时候,最是心情散淡,任凭三千繁华落尽,唯有初心最难将息。此时宜独坐,宜静思,宜一曲琴音,半杯清茶,重温一回最初的美好,怀想一种古典的从前。宜打开一卷宋词,追忆一段青梅往事,邂逅一场婉约爱情。
那是一个春日的早晨,春风乍至,花鸟争喧,正值豆蔻年华的她,正是青梅一样的美。那是一段比梦还要美好的过往,却是真切地发生过,定格在千年前的宋朝,呈现在这阕《点绛唇》里: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那年那月,李家有女初长成,花样年华皆如画,少女情怀总是诗。年轻的心,一如荡漾在花园中的秋千,轻盈可人,不知所止,与春风相呼应。而一份美好的爱情,就这样如春水初生,随春风悄然而至了。
出身于书香门第的她,芳名李清照,生得娇憨明媚,清丽脱俗,从小博览群书,才情出众,拥有一颗灵慧诗心。少女时代的她,究竟有多美呢?也许有一种美,不仅在于姣好容貌,更在于一颦一笑时的清雅姿态和言谈举止间的诗书底蕴,是少女眼波里所透出的灵气,教人一见就怦然心动的欢喜。
当然还有一种动人之美,只属于蹴罢秋千的她。那“慵整纤纤手”的矜持,那“薄汗轻衣透”的快乐,那“袜划金钗溜”的活泼,那“却把青梅嗅”的娇羞,无不是一幅活色生香的画,历历如绘,便入浮想联翩。
原来这位不速之客,是位翩翩少年——他叫赵明诚,生于诗书官宦之家,自幼勤奋好学,喜爱诗文,尤其偏好金石之学。他在《金石录》序中曾言:“余自少小喜从当世学士大夫访问前代金石刻词。”及至少年时期,随父居住汴京,后人太学,他已经以金石收藏而闻名京师。太学是宋代官学,五品以上官员子弟才可入读,是当时的顶级学府,旨在为朝廷培养后备人才。在众多太学生中,他亦不失为一名博闻雅识的少年郎。
何其有幸,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那种人生最初的心动,美妙得无法形容。
当年少女李清照,曾以一首《如梦令》轰动词坛,广为流传,引得无数文人激赏。当少年赵明诚读到那“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佳句,反复吟咏之际,又怎能不倾慕她的才华呢?
所以当元宵节在大相国寺赏花灯时,他与她邂逅于火树银花里的人海,那伫立在灯影之下的伊人,淡妆如画,风采若诗,那种灵性与才气相映的美,就像一轮皎皎明月,生发出与众不同的光华,顿时照亮他的世界。
世间最美不过遇见你,是前生注定的因缘也好,是一见钟情的爱恋也罢,虽然只是惊鸿一瞥,但他对她已是一见倾心,决定非她不娶了。从此他对她魂牵梦绕,念念在心,他的眼前,他的梦里,总是她那令人挥之不去的身影。他终于理解《诗经·关雎》的深意:“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P3-5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