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楼梦》看到清初的戏曲弹唱
明季昆曲盛行,士大夫家,常自养歌女,教以度曲。清承明后,达官贵人,极声色视听之娱,家庭内一部梨园并不希罕。不看别的,只看《红楼梦》中贾母对文官等女伶所说便明白了:
你瞧瞧薛姨太太、李亲家太太都是有戏的人家,不知听过
多少好戏的。(五十四)
即贾家后来遣散这一班女伶,正为当时各官宦家凡养优伶男女者,一概蠲免的缘故。
所演唱的戏曲,一则是去明未远,习用昆曲,二则是昆曲词句雅,音乐清,戏情短,演角少,厅堂之间,红氍毹上,便可搬演,最合于家庭消闲娱乐之用。所以贾、史、薛、李诸家的戏班,都是唱的昆腔。而且自命为风雅之士,亦多喜欢檀板清歌,即如清代的皇帝,于送灶之夜,也要亲唱一支曲以媚灶君。
在这时候,除昆腔之外,从外面叫来的名班大戏,有昆腔与弋腔合演的(二十二),亦有一班之中昆腔、高腔、弋腔、梆子腔四者齐备的。演唱的戏曲,在《红楼梦》中所看到的,大约有下列的几出:
还魂、弹词、双官诰(十一)豪宴、乞巧、仙缘、离魂、相约、相骂(十八)丁郎认父、黄伯英大摆阴魂阵、孙行者大闹天宫、姜太公斩将封神(十九)西游记、刘二当衣、鲁智深醉闹五台山(一十二)白蛇传、满床笏、南柯梦(二十九)荆钗记(四十三)西楼楼会、八义观灯(五十三)寻梦、惠明下书(五十四)冥升、吃糠、达摩渡江(八十五)
此外点而未演的有《游园》《惊梦》(十八),贾母口中所说的有《听琴》《琴挑》,及《十八拍》(五十四)。
在昆曲中有《上寿》这一支曲,词云:
寿筵开处风光好,争看寿星荣耀,羡麻姑玉女并起,寿同
王母年高。寿香腾,寿烛影摇,把杯寿酒增寿考,金盘寿果长
寿桃,愿福如海深,寿比山高。(《山花子》)
所以宝玉生辰,怡红院开夜筵,行酒令,宝钗拈着了牡丹,除大家公贺一杯以外,还要新曲一支为贺,芳官即唱“寿筵开处风光好”,众人都说把他打回去,可见这《上寿》是听腻烦了。女先儿也会弹词上寿,如宝琴、岫烟、宝玉、平儿四人合做生日的那一天:
两个女先儿要弹词上寿,众人都说,我们没人要听那些野
话,你厅上去说给姨太太解闷儿去罢!(六十二)
其时的女先儿所说的书,如残唐五代的《凤求鸾》,亦会击鼓传令。(五十四)
除了戏曲弹词以外尚有打十番,十番上的女子,吹的一套好笛,《红楼梦》作者写那中秋的月夜笛声,何等清雅:
正说着闲话,猛不防那壁厢桂花树下,呜咽悠扬,吹出笛声来,趁着这明月清风,天空地静,真令烦心顿释,万虑齐除,肃然危坐,默然相赏,听约两盏茶时,方才止住,大众称赞不已。(七十六)
有这悠扬的笛韵,才会打动了凸碧堂前湘、黛的诗兴,即在那凹晶馆中,联吟达旦的了。(七十六)
(注)括号中数字,为《红楼梦》之卷数,以便读者检查。载1938年11月16日《申报》第15版、17日第12版署名冯柳堂
《红楼梦》的读法
《红楼梦》,的确是超凡人圣的作品,无怪近人崇尚白话文的尊之为“红学”,我今又依之作“红史”。前人关于《红楼梦》的读法,以及评述,亦可谓“至矣尽矣,蔑以加矣”。不过后人读《红楼梦》,都抹杀了作者一番苦口婆心,未能体会明白。作者原欲以富贵繁华、声色货利,都作一番幻梦看,警醒世人。不料读者以假作真,以真作假,反而迷惘糊涂起来,以为如有其事;梦想颠倒,竟为所惑,真是自作孽。作者似乎亦早鉴及此,故于《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贾天祥正照风月鉴》这卷书内,特地明白揭出来:
……那道士叹道:“你(指贾瑞)这病,非药可医,我有个宝贝与你天天看时,此命可保矣。”说毕从褡裢中取出正反面皆可照人的镜,背上面錾着“风月宝鉴”四字,递与贾瑞道:“这物出自太虚元境,空灵殿上,警幻仙子所制,专治邪思妄动之证,有济世保生之功。所以带他到世上来,单与那些聪明俊杰、风雅王孙等看照。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贾瑞拿起风月宝鉴来,向反面一照,只见一个骷髅,立在里面,吓得贾瑞连忙掩了,骂道士混账,如何吓我。……便将正面一照,只见凤姐站在里面点首儿叫他,贾瑞心中一喜,荡悠悠觉得进去了……众人上来看时,已咽了气,代儒夫妇哭得死去活来,大骂道士:“是何妖镜,若不毁此镜,遗害世人不浅。”遂命架火来烧。只听空中叫道:“谁叫你们瞧正面的了,你们自己以假为真,为何烧我此镜!”……(第十二回)P1-3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