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金融素养的法律实现机制研究
0.00     定价 ¥ 7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2714912
  • 作      者:
    刘乃梁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3-01
收藏
作者简介
  刘乃梁,天津东丽人,法学博士,重庆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院研究生培养办公室主任、重庆大学竞争法律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竞争法、金融法研究。公开出版学术专著2部;在《现代法学》《法学评论》《法商研究》《法制与社会发展》等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部分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社会科学文摘》转载;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庆市社科规划、地方性立法咨询等各级各类项目近20项。
展开
精彩书摘
  《金融素养的法律实现机制研究》:
  针对中国投资者在资本市场的特殊性,证监会探索了投资者金融教育机制,提供了创新性的解决方案,营造了健康的投资文化,提高了投资者保护自己的能力,还壮大了成熟的投资者群体。
  第一,加强与投资者的直接沟通,倾听市场声音,了解投资者最新动态。中国证监会通过举办投资者与金融机构座谈会,搭建沟通平台,收集投资者意见并分析市场最新动态和投资者需求,用于指导实际工作。
  第二,中国证监会主动向社会公开健全性信息,迅速采取措施解决问题。该举措回应了投资者普遍关心的问题。这些问题已送交有关政府机构或金融机构进行深入研究与解决。
  第三,中国证监会组织系统内各单位开展投资者保护主题活动,以培养理性投资行为和投资文化,并敦促企业积极服务并回报投资者。其邀请中小投资者到上市公司实地考察,并给予投资者与公司高管交谈的机会。证监会还为证券及期货机构举办培训活动,提高机构对投资者的服务及认识。
  第四,中国证监会推动媒体发挥更大的作用,其制作并推出各类投资者教育产品,促进知识传播,倡导健康的投资文化。证监会还出版了一系列投资者教育手册,如“投资者关注的50个焦点问题问答”,另外还制作并播放公益广告和动画片,以及有关证券和期货市场的风险警示标语。
  第五,中国证监会积极将投资者教育纳入国家教育体系。而上海被选为第一个试点地区。上海证监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已开始与当地教育部门合作。目前,新的教科书已经出版,下一步将开展金融教育课程试点。
  第六,中国证监会对投资者资格制度进行了研究。其分析了投资者资格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梳理了投资者资格监管要求,并会同证券业协会发布了工作指南。
  4.中国保监会
  第一,中国保监会制定了保险消费者教育制度。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和保险机构分工明确,各机构通过密切协调与合作,将保险知识引入课堂、农村地区、社区、办公室和企业。
  第二,拓宽保险知识普及渠道。中国保监会利用网站、微博、广播、报纸等媒体宣传保险知识,在网上开设大讲堂,推出官方微博“消费者保险知识角”,并发布保险相关公益广告。
  第三,加强信息披露和风险预警。保险消费者投诉需每季度向社会公布。在行业协会的官方网站上,公开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用户由此可以免费、方便地获得关于所有保险产品的信息。对于公众关心的维权重点问题,保监会适时发布消费者风险预警。
  第四,中国保监会针对不同群体开展教育工作。每年的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中国保监会在全国范围内通过讲座、服务台、宣传册等形式,开展普及保险知识的活动。一些社区还设立了保险知识宣传栏,保险从业人员定期到社区进行现场咨询。保监会还鼓励保险机构向部分农村地区派出联络员,及时提供风险预警和保险知识,将保险知识普及到农村居民家门口。部分地区连续八年举办以中小学生为对象的“我与保险一起快乐成长”征文比赛,将保险知识融入日常教育。在一些地区,当地报纸和杂志开设了一个保险相关知识专栏,还播放了有关保险的电视节目。
  5.金融机构
  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金融机构举办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教育活动。
  中国工商银行率先于2012年3月正式成立了消费者权益保护办公室,成为第一家拥有专职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的商业银行。为实现银行与消费者权益的平衡,工行对金融产品协议及相关制度安排进行了审议,并对金融产品和服务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开展了宣传教育活动。迄今为止,该银行已开展了一项名为“金融知识万里行”的活动,并完成了《金融消费者权益日宣传手册》的编写工作。2013年3月,中国建设银行产品创新与管理部成立。其消费者保护部负责全线消费者保护的综合管理与外部协调,促进银行内部的消费者保护,并普及金融教育和金融知识。
  中国银河证券公司自成立以来,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投资者教育活动。这些活动都符合“积极回报投资者”和“理性投资,长期投资”的主题。该公司通过撰写专栏、协助公共教育动画、举办上市公司实地考察、开办投资者学校、赞助公益广告和商业广告等方式,开展了多项主题活动,是传统教育宣传手段与网站、微博等新媒体的有效结合。
  中国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组织客户服务中心、监察部和公司销售团队的工作人员与社区居民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为了弘扬诚信文化,该公司向消费者免费提供《保险法》和《保险指南》等宣传材料。
  6.其他组织
  银行业协会、证券业协会、保险协会和其他行业自律组织通过制定消费者金融教育指南指导成员机构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以确保成员机构有效开展教育工作。此外,通过敦促成员机构进行尽职调查,并对成员机构的信息披露和诚信行为进行评估和检查,使行业诚信建设更进一步。
  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在农村开展公共金融教育,努力推进金融教育、金融研究和金融创新。为鼓励金融业发展,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素质,其举办了多种形式的培训班,金融机构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部分中小学开展了将金融教育融入日常学习的试点课程。这些学校往往采用不同的方法推广金融知识以提高金融素养。
  ……
展开
目录
导论
一 研究基础与趋势
(一)国外研究概览
(二)国内研究概览
(三)研究趋势展望
二 研究价值与目标
三 研究框架与内容

第一章 金融市场主体赋能的制度理据
一 赋能的理据:金融素养培育的逻辑起点
(一)消费主体行为偏差的柔性矫正
(二)预防性消费者保护的体系完善
(三)主体责任提升的基础设施匹配
二 赋能的探索:金融素养培育的制度流变
(一)从知识到素养:金融素养的实践演进
(二)从倡导到责任:金融素养的资源仰仗
三 赋能的迷局:金融素养培育的价值厘定
(一)有效性质疑下的万能主义厘清
(二)空洞化困境下的父爱主义转型
(三)常态化目标下的法治主义嵌入
四 未竟的赋能:金融素养培育的发展向度
(一)提升金融教育国家战略的法治保障
(二)强化优先领域金融素养的场景嵌入
(三)以信息规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转型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金融素养国际探索的制度因应
一 金融素养培育国际探索的主体框架
(一)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合作倡导
(二)专业性国际机构的规则嵌入
(三)金融机构资助下的项目拓展
二 金融素养培育国际探索的现实源流
(一)萌芽阶段(2008年之前):助力金融决策的认知倡导
(二)证立阶段(2008-2013年):内嵌于金融消费者保护的金融教育
(三)强化阶段(2013年至今):立足差异化与回应性的金融素养制度供给
三 金融素养培育国际探索的制度要点
(一)协同性:公共与私人的制度并重
(二)实效性:普遍与特殊的制度并行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金融素养法律实现的现实瓶颈
一 普惠金融背景下校园金融市场治理的路径偏离
(一)金融消费者身份的片面认可:校园金融排斥
(二)校园金融市场的发展遏制:引导方向错位
(三)市场主体受教育权保障缺失:金融素养培育不足
二 金融普惠目标下放开校园金融市场的价值探讨
(一)普惠性经营主体:秩序与创新
(二)普惠性消费主体:深化与发展
(三)普惠性市场建构:包容与审慎
三 校园金融市场治理的路径探索
(一)理念设定:包容审慎
(二)主体塑造:法律赋能逻辑下的金融素养培育
(三)协同共治:多元主体责任明晰
……
第四章 金融素养法律实现的理念协调
第五章 金融素养法律实现的法权配置
第六章 金融素养法律实现的制度展望
附件一 关于金融教育与认知的原则及良好做法的建议
附件二 成年人金融素养核心能力框架
附件三 青年人金融素养核心能力框架
附件四 中小企业金融素养核心能力框架
附件五 投资者金融素养核心能力框架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