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大时代》:
宋素卿极有语言天赋,脑瓜又灵光,凭借自己的聪明勤奋和靠着对中国官商规则的天生敏感,很快在诸多奴仆中崭露头角,屡次为商队建功,一来二去竟然混到了细川商队二把手的位置。
这一次赴明进行贸易,尽管细川氏的商船来得更晚,手续也存在明显的过期问题,但熟悉明朝官场规矩的宋素卿毫不畏难,乘坐小船先行登陆,拎着沉甸甸、白花花的银子直接去找市舶司大太监赖恩通融。赖恩得了好处,自然一路绿灯,让晚到的细川家商船优先入港。
五月一日,大内氏的商船好歹也验证了堪合,得以进港入库。依照惯例,市舶司要在嘉宾堂举行盛大的欢迎晚宴,由赖恩亲自出面,盛情款待两个日本贸易团。
然而就在安排晚宴席位时,又出了意外状况。
市舶司上下都知道宋素卿背后有赖恩的面子,所以将细川家的头目鸳冈瑞佐和宋素卿等人安排于首席,而把大内家的宗设谦道一行放在了次席。
本来大内氏的实力在日本一直强于细川氏,全盛时期拥有周防、长门、丰前、筑前、石见、安芸以及山城七国之地,执掌幕政,向来自诩为日本正宗的官方代表,之前因为船队早到晚人的事已经感到不满的大内商团,发现了这种明目张胆的歧视安排后,更加怒不可遏。
这些大内氏的商团成员多是半路出家,在金盆洗手之前都是海贼,好勇斗狠成性,如今连番受到侮辱,已是怒不可遏,这群粗人在宴会上迅速达成共识,决定用武力捍卫自己武士的尊严。
按照明朝市舶司的规定,贡使成员不能携带武器,所有人的兵器下船就被收走,暂时存放在固定库房内。大内家成员们虽然赤手空拳,但还是决定动手。宴席刚刚开始,这一伙暴脾气的前海贼就纷纷离席,他们先去东库撬开库门,抢出武器,然后迅速反身杀回嘉宾堂。
宗设谦道刀法了得,他先砍翻了嘉宾堂门外的明军守卫,一脚踹开大门,直奔鸳冈瑞佐而来。鸳冈瑞佐原本也有些功夫,却早已被香醇的花雕酒灌得大醉,毫无还手之力,被谦道一刀斩为两段。其他大内家的人也冲了进去,大开杀戒,嘉宾堂变成了屠宰场,转眼间尸横遍地。宋素卿机灵,立刻冲出室外,高呼救命。此时外面守卫的大批明军闻讯赶来,一面护住宋素卿,一面与大内使团成员战作一团。
市舶司的这些明军向来疏于训练,基本就是保安水平,平日站岗放哨,欺负老百姓还行,遇到这些刀快人狠的海贼根本不是对手,仓促间折损了数十人。剩下的眼见不是对手,只得先护着宋素卿逃出四明驿,一口气逃到了十里外的青田湖。
在鲜血的刺激下,杀红了眼的大内商团的成员们仿佛又回到那些月黑风高、杀人越货的海贼岁月。他们先跑到码头,把细川家的贸易船一把火烧了,算是痛痛快快出了一口恶气。随后再次返身宁波城,继续追杀宋素卿。
到了天明时分,宁波城已经传言四起:倭寇来袭啦!
虽然说日本武士有精研武艺的传统,但宗设谦道带的商团成员武士并不多,大部分是海盗和家奴组成的杂牌军,而且仅携带了随身的佩刀和少量弓箭,更没有盔甲。当时宁波卫下设四个所,每一所纸面编制有兵1120人,最高长官为千户,专为防备倭寇所设。他们接到消息,立刻出兵弹压。
一开始,明军的心态十分轻松,毕竟数千正规军收拾几百个日本商人,理论上应该不费吹灰之力。
说起卫所制度,要追溯到明朝建立之初。统一中国的战争结束后,朱元璋看到长江中游平原地带因战乱侵袭,赤地千里,便派士兵前去军屯,建立卫所,给每个士兵分发五十亩土地及耕牛农具,并免除他们的田租徭役。
在大明立国的头30年里,这些卫所每年都能生产大约三亿公斤粮食,足以供养100万军队,从而使朝廷无须从国库开支,就能维持一支庞大的军事边防力量,所以朱元璋对自己的创举扬扬自得,曾夸下海口说“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粟”。
可一百年后,一切都变了味,因为卫所掌握大量土地和劳动力,所以成为各方觊觎的对象。地方将领把士兵当作自己的免费劳工,每月只要上交一定的钱财,就可以免去军事训练之苦。而朝廷显贵、官僚、地方士绅,开始侵占土地,一些商人用重金行贿,把自己蓄养的大量家奴编入军籍,以获取土地和侵吞巨额军饷。军官也视士兵为家奴,让其变成自己的佃农,如此几重折腾,当初作为国防支柱的卫所完全失去了军事意义。
到了嘉靖时代,内地卫所的明军已经上百年没有打过仗了,他们中大部分人要么每天种地,要么没完没了地修建河堤、宫殿、陵寝,实际上已经变成了一群穿军服的农民和民工。指望这些人和从小在刀口舔血中过日子的日本海贼拼命,其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前来围剿的明军与大内商团遭遇后,一场混战下来,战损之高令人瞠目结舌。
千户袁班带着部下第一个赶到,刚一交手,手下两名百户就一个战死,一个被俘。袁班气不过亲自上阵,竟然被活捉为人质,挟持到了宁波城内。大内商团胜了一阵,不再恋战,迅速登船,沿着江岸又突破定海卫防御。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