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桃核承气汤(古代经典名方丛书) 牛利 莫日根 著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经方名方方剂书籍
0.00     定价 ¥ 4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3275156
  • 出 版 社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10-01
收藏
作者简介
杨建宇,《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主编、《光明中医》杂志的主编,是国内唯一身兼两个一级学术刊物主编的学者,同时也是国内多个中医学术机构与组织的专家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孙光荣传承工作室主任。参与编写多部刊物,如《中和医派中和思想在糖尿病诊疗中的应用》、《未雨绸缪 论中医药信息的安全与发展》、《漫话中医药论文写作技巧与投稿》等。
展开
精彩书摘
  (一)桂枝
  桂枝在《伤寒论》中应用广泛,与其不同配伍所产生的不同功效密切相关,而对桃核承气汤方中的桂枝,历来争议颇多,大多围绕两点,其一,成无己将原方的“桂”注解为桂枝,而“桂”是否为肉桂。其二,作为太阳表证主药桂枝,与活血祛瘀药品配伍后,其作用究竟为何。
  桂枝性昧辛甘,归心、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的作用。就其在桃核承气汤中作用的认识,大致有以下几种:①外解太阳之余邪。②走气分以行气。③温通血脉以破瘀结。④化气以利水。⑤引诸药以入血分。⑥治冲逆而已。⑦“当是桂,非桂枝也”。各执所见,各有其理。
  有方、喻、徐、柯氏等认为桂枝为解太阳余邪,认为此方中桂枝仍发挥其最基本作用,即解表。然而《伤寒论》原书明言:“其外邪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方中桃仁用量最大,作为君药,提示其以攻为主而并非以解表为主。细心者尚可发现,张仲景制方有一特色,偏爱以一方之主药定其方名,此处不以桂枝为汤名,亦可以提示本方中桂枝意义不在于解太阳之表。纵观仲景用药,多好以枳、朴、柴胡之类行气。桂枝辛温,虽有能散能行之功效,但散行之功旨在发汗解肌,助阳通脉,而并非如行气类药以行气为其根本。此处言桂枝走气分以行气,恐怕乃后世医家个人之见解,非仲景本意。此方所主之证为下焦蓄血,小便自利,病在血而非水,可知膀胱气化功能尚可正常运行。言桂枝化气以利水,亦有不妥之处。桂枝在本方中与大黄、桃仁配伍,《汤液本草》谓牵牛“以气药引之则入气分,以大黄引之则人血。”可以推出,大黄本身就能引桂枝,又何须以桂枝来引大黄?又有《本草纲目》言桂枝“引诸药横行手臂”,而本证为血瘀下焦,若以桂枝引之,未免有点南辕北辙之嫌,实难胜任。更有王氏认为“当是桂,非桂枝也”,因其恐桂枝轻扬治上不能下达下焦,而理解为是前人误解,本应为肉桂,因肉桂厚重下行而治下。显然此看法有想当然之弊。至于“治冲逆者”,冲逆乃下焦瘀血上扰心神所致,下焦瘀血尚未去而仅以桂枝一味药且用量很少治上之冲逆,有违背中医治病求本之特点,故此言亦难立足。
  曾姣飞精读此方,推敲前人意见,深人体会,对张仲景本方中桂枝之妙用有所领悟。十分推崇“桂枝之用,通行血脉,以破瘀结”之说。本方证乃血结下焦,遵《黄帝内经》“其下者,引而竭之”治则,当因势利导,引血下行。故方以人大肠经的桃仁与大黄、芒硝合用,直达病所,瘀热并治。瘀由热结,瘀者宜逐,热者宜寒。桃仁逐瘀,藉桂枝之辛温,通行血脉,血得温则行,在活血方中适当地配伍温通之品,有助于加强活血祛瘀作用。由于本方所治乃瘀热互结之蓄血,治热以寒,以寒凉之品大黄、芒硝下瘀泄热。桂枝在方中虽与寒性之大黄、芒硝相伍,但用量小于后两味药,如此则体现出方剂配伍中药物去其性取其义之特点,而并无助热之弊。然寒泻太过,则易冰伏气血而致血涩不行,所谓血遇寒则凝,因此桂枝亦有反佐意义,以防大黄、芒硝寒凉太过而生遏邪之弊端。
  桂枝虽辛温,然其辛散外行,长于走表,这又何能人下焦温血脉呢?其实,张仲景这一招我们可在温里剂中找到样板。小建中汤中,桂枝温助中阳而祛里寒,妙就妙在与白芍相配,更绝在剂量上为2:1配伍,制约桂枝走表,使其跟随饴糖入里而温中化阳。在桃核承气汤中桂枝与大黄相配,与小建中汤中桂枝与白芍相配有异曲同工之妙。大黄与桂枝剂量为2:1,使桂枝随大黄人下焦以助桃仁破血祛瘀,而并非让大剂量下行之大黄随桂枝上行外散。故桃核承气汤中,唯言“桂枝之用,通行血脉,以破瘀结”之说最切合方义。
  ……
展开
目录
上篇 经典温习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溯本求源
一、经方出处
二、方名释义
三、药物组成
四、使用方法
第二节 医圣论方
一、许宏
二、吴毙
三、柯琴
四、钱潢
五、张锡驹
六、章楠
七、费伯雄
八、唐宗海
九、张锡纯
第三节 类方简析
一、桃仁承气汤
二、大承气汤
三、小承气汤
四、调胃承气汤
五、宣白承气汤
六、增液承气汤
七、新加黄龙汤
八、导赤承气汤
九、牛黄承气汤
十、三仁承气汤
十一、犀连承气汤
十二、陷胸承气汤
十三、解毒承气汤
十四、复方大承气汤
十五、大陷胸汤
十六、抵当汤
十七、十枣汤
十八、麻子仁丸
十九、大黄牡丹汤
二十、厚朴七物汤
二十一、厚朴大黄汤
第二章 临床药学基础
第一节 药证与方证
一、主药——桃仁
二、其他药物的药证
第二节 功效与主治
……
中篇 临证新论
下篇 现代研究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