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今释》:
此条言一切疾病之原因,且示人以卫生之道也。五常即五行,风气包括自然界之气候变化而言。凡气候之变化,皆所以生长万物,然有时亦足以害万物,是以有浮舟覆舟之喻。动植物有宜于春夏不宜于秋冬者,入冬即枯死。人及高等动物,能历数十寒暑而不死者,以其身体有一种调节机能,能适应气候之变化故也。惟调节机能之力量有限度,若气候变化过于急剧,调节机能力不足应付,则生活状态起异常变化,是为疾病。故疾病者,系身体自起之变化,而邪风实为引起病变之原因。调节机能之说,出于英人斯宾塞氏。其实即《金匮》所谓元真,亦即所谓真气,调节机能不能应付气候之剧变而病。乃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也。故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可知真理所在,中西本自一贯。
病由三条,第一条即伤寒卒病,第二条乃拘挛瘫痪风痹之病,第三条文意自明。陈无择有言百病不外乎三因,以六淫所感为外因,七情所伤为内因,房室金刃虫兽之等为不内外因,意义较金匮更为完密。一切经音义云,凡人自摩自捏,伸缩手足,除劳去烦,名为导引。若使别人握搦身体,或摩或捏,即名按摩。吐纳谓口吐浊气,鼻纳清气。膏摩即摩膏,见《千金方》。《素问·灵兰秘典论》云: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灵枢·营卫生会篇》又著其出入之路。后世所言三焦,不过将躯壳分成上中下三部分而已。三焦究属何物,迄无确解。唐宗海以三焦为油网,则指三焦为胸膜肠系膜及腹膜矣。然诸膜所以衬贴躯壳脏腑,免除摩擦损伤,固定肠之位置,绝无决渎行水之用。其为病不过发炎,亦与古书所言三焦病不合,可知三焦绝非油网。太炎先生及祝君味菊并以为即淋巴管,殆得其真。盖淋巴液自血浆中渗出,浸润于各组织之罅隙中,淋巴管吸收之,以回入静脉,此与决渎行水之义正合。《金匮》所言腠者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乃谓血浆渗出淋巴于组织。腠即组织之罅隙也,然腠者以下二十七字,亦似后人注语,误入正文。
问曰:病人有气色见于面部,愿闻其说。师曰:鼻头色青,腹中痛,苦冷者死。(一云腹中冷苦痛者死)鼻头色微黑者,有水气;色黄者,胸上有寒;色白者,亡血也。设微赤非时者死。其目正圆者痉,不治。又色青为痛,色黑为劳,色赤为风。色黄者便难,色鲜明者有留饮。
此条是四诊中之望法,古人以鼻头为脾之部位,故望色莫重于鼻,其实望色当包括颜额面部唇舌爪甲,不可专主鼻也。色青是郁血,若兼见腹中痛而苦冷,则是阴寒内盛,体温不能上达,致令面部郁血,故当死。色微黑者水气,据痰饮篇支饮木防己汤证亦云面色黧黑,盖出自五色配五行之说,不必过信。色黄者胸上有寒,未详。色白亡血,验之唇舌爪甲,尤为明显。微赤非时,未详。尤怡金匮心典以此句从亡血说下,谓亡血而面色反微赤,又非火令之时,则是虚阳上泛,故死,亦通。目正圆谓直视也,凡直视歧视戴眼,皆为病入脑。病入脑则十九不治。痉字当作痉,详次篇。色青为痛,亦是郁血。色黑为劳,注家以为劳力伤肾,其事至确。盖古医书所谓肾,多指无管腺之内分泌,而于肾上腺关系尤切。肾上腺之分泌物,为量甚少,为效甚大。其作用与交感神经相似,能使肝脏放出肝糖,以供肌肉之需要,能使肌肉增加伸缩力,能消除肌肉疲劳时所生有害物质,能增加动脉血压,能加速血液之凝结,以防失血。凡此种种作用,大有利于肌肉之剧劳。《内经》云: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犹言肾上腺分泌能使肌肉作强,成其伎巧也。由此推之,若肌肉剧劳不已,则肾上腺分泌必致竭涸,而肾上腺必病。肾上腺有病,始则衰弱倦怠,恶心便闭,骨节腰痛,继则头眩眼花,失神贫血,其人面色,始则黄浊,继则暗滞如青铜,如黑铅。然则古人谓剧劳伤肾,肾病色黑,其事乃至确。特所谓肾者,不必指睾丸卵巢,亦不必指泌尿之内肾耳。色赤为风,指风热,酒齄鼻是其例。亦有得之遗传者,病深则为神经变性。色黄便难,未详。及门赵锡庠云:十二指肠病发黄疸者,大便多秘结。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