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最终是否幸福完整,是由生命的三重属性共同决定的。自然生命之长强调延续存在的时间,社会生命之宽重在丰富当下的经验,精神生命之高则追求历久弥新的品质。长宽高三者的立体构筑,构成了生命这一“容器”的容量。
《拓展生命长宽高:新生命教育论纲》:
(1)珍惜生命
生命健康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需求和永恒追求。如果一个人连生命都没有了,或者说,他的生命是不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家庭健康)的,那么,其他一切都可能是一个零,至少是缺少客观物质基础的。如若生命都没有了,还谈什么教育。生命是教育的起点。所以,教育首先要呵护人的生命,使人珍爱生命,健康地活着,而不是摧残生命,甚至使人失去生命。
珍惜生命的教育,解决一个“我为什么活”的问题,探讨生命的意义和本质。为什么要珍惜和爱护生命?生命对我们有什么意义?在生命健康时,我们可能很少思考这些问题,一旦生命出现了危机,再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生命如同一棵盘根错节的大树,自然生命是根,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是枝干。树没有了根,自然也没有了枝干。所以,要坚持“生命至上,健康第一”的理念。热爱生命,首先要爱护自然生命,不伤害自己的生命,也不伤害别人的生命、异类的生命。生命是一切的源泉,只要生命在,通过努力,就会有无限的可能。没有了生命,也就失去了生存,失去了一切。
生命之重要,还源于生命的珍贵,生命的不可逆。人的生命从孕育来说,是父母生命的结合,是父母生命体在一瞬间的结合。从数学概率来说,茫茫人海中,两个人能够成为我们的父母概率就很小了,父母生活一辈子,就在那一瞬间有了他们爱情的结晶,孕育了我们的生命体,这个概率就更小了。所以,人能够来到这个世界,真是一个非常小的概率事件。人来到这个世界,要格外珍惜这样一个来之不易的机会。这个机会不仅来之不易,而且失而不返,不可再生。当一个生命诞生时,亲人欢呼,当一个生命离开时,亲人痛苦,都是因为生命的宝贵。
正因为生命是宝贵的,我们要格外珍惜爱护生命。珍爱我们现实的生命,不伤害自己的生命,也不能伤害他人的生命。生命没有高低贵贱,每个人的生命都同样珍贵。生命教育,就是要使人认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想健康发展就不能伤害生命。所以,要把尊重生命,作为认识生命的重点,开展自杀预防、暴力预防、毒品预防、艾滋病预防和生命安全方面的教育。
一个人无论怎么珍爱生命,但生命终将有结束的那一刻,这是自然的规律,人类无法阻挡。所以,珍爱生命不仅面向今天的生命,更要面向明天的生命。明天的生命不仅有自然死亡的那一天,还有疾病和灾难等生命无常的不确定性。一定意义上,我们都可以把生活的每一天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因为生命存在着太多的不确定性。面对生命的有限性和不确定性,我们不是无奈地等待死亡的到来,而是积极过好每一天,向死而生,生命才会有动力,有紧迫感。
(2)热爱生活
生命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发展的。生命发展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生命与生活是一体两面的关系。生命因生活而展现,生活因生命而充实;生命是生活的凝聚,生活是生命的展开。说生命意味着生活,说生活也意味着生命。可以说,生命教育也就是生活教育,生活是生命的沃土,生命不可能离开生活而成长。如同陶行知先生所强调的:“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教育是生活的教育,是在生活中,通过生活,为了生活的教育。生活是生命的晴雨表,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生命状态。反之亦然,有什么样的生命状态,就有什么样的生活。一个人之所以不想活了,放弃生命,就是失去了生活的意义。相反,那些遭遇地震、矿难、疫情等自然灾难的人,之所以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的期盼,这是他们活下来的最直接的动力,也激发了他们的精神生命。
……
前言
第一章 新生命教育的内涵与特点
一、新教育对生命的认识
二、新教育视野下的生命教育
第二章 新生命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一、拓展生命的长度是锻造人类生命链环的重要基础
二、拓展生命的宽度是实现人类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
三、拓展生命的高度是构筑人类精神高地的根本手段
第三章 新生命教育的理念建构
一、新生命教育的理念
二、新生命教育的原则
第四章 新生命教育的渗透课程
一、新体育课程
二、每月一事课程
三、晨诵午读暮省课程
四、电影课程
五、班会课程
六、生日课程
七、生死课程
八、生命叙事课程
第五章 新生命教育的专设课程
一、为什么要开设生命教育专设课程
二、新生命教育专设课程的理念
三、新生命教育专设课程的特点
四、新生命教育专设课程的目标
五、新生命教育专设课程的内容设计
第六章 新生命教育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一、新生命教育的教学原则
二、新生命教育的教学方法
第七章 新生命教育的评价方式
一、新生命教育评价的方向
二、新生命教育的评价原则
三、新生命教育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第八章 新生命教育的师资培养
一、提升每一个教师的生命素养
二、开展生命教育教师的培养和培训
结语
附录
附录 1:新生命教育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成果报告
附录 2:新生命教育研究所主要著作
附录 3:新生命教育研究所主要期刊成果
附录 4:中小学生命教育课程推荐阅读书目
主题索引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