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听障学生汉语唇读理解能力发展研究
0.00     定价 ¥ 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704122
  • 作      者:
    雷江华,等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3-01
收藏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唇读理解的研究进展
  唇读,又称“看话”“视话”,是听觉障碍者“利用视觉信息,感知言语的一种特殊方式和技能。看话人通过观察说话人的口唇发音动作、肌肉活动及面部表情,形成连续的视知觉,并与头脑中储存的词语表象相比较和联系,进而理解说话者的内容” 。我国著名聋教育家洪雪立曾说过,“视话是通过观察说话时对方嘴巴的动作,来了解他说话的语言技能。它和人类的其它技能一样有它客观内在的规律。人们对它的认识、发现和利用是经过长时期的经验和逐步发展起来的。它不仅是聋哑儿童对人交际的*方便的方法和他们学习语言*基本的步骤,而且又是决定教师语言教学成败的关键” 。语言发展是个体个性发展与社会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听觉通道受损,听障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唇读(又称看话、视话等,英文中有lip reading、speech reading、hearing by eye、visual hearing、visual listening等表达)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形式,是听障学生沟通与交往的重要途径,因此明晰听障学生唇读理解的研究进展,有利于更加深入地探讨听障学生的唇读发展特点,对听障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研究价值。
  第一节 国际唇读研究进展
  随着特殊教育领域、计算机科学领域等对唇读研究的日益关注,国内已有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当前国内或国际的某个学科领域的唇读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有价值的探索 。但以往对唇读领域前沿的描述和分析主要是研究者依据搜集的某一领域文献进行的定性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分析范围小、评价主观性较强等弊端。借助图谱的直观性,研究者可透视整个研究领域的重要文献,理顺研究目标和知识网络,把握研究前沿发展的*新趋势 。本节尝试基于科学知识图谱,采用科学计量分析的方法,系统梳理国际唇读领域的研究进展。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工具
  (一)数据来源
  Web of ScienceTM(WOSTM)数据库作为目前国际上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成果进行科学评价的*具权威性的大型数据库之一,具有收录范围广、更新速度快、回溯期长等特点,因此,以WOSTM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平台检索收集的国际唇读研究的相关文献具有较高的代表性。为提高文献收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笔者制定了检索策略:主题=“speechreading”or “lipreading” or “visual hearing” or “visual listening” or “hearing by eye”;文献类型=“Artical”;入库时间=“全部年份”;语种=“English”,经过对数据的预处理,共获得1946—2017年的8054篇文献(2018年2月6日检索)。
  (二)研究工具
  本书运用CiteSpaceV软件,该软件是由美国德雷克塞尔大学陈超美博士及其团队于2004年研发的专门用于进行科学领域信息可视化研究的应用软件。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唇读研究的时间分布特点
  对唇读研究发表论文的数量和时间变化关系进行统计,能够揭示出该领域的研究历史、发展速度并预测其发展趋势。根据普赖斯提出的科学文献增长的四阶段理论,即缓慢增长的初始阶段、指数增长阶段、线性增长阶段和缓慢增长阶段 ,国际唇读研究大致可划分为两个主要阶段(图1-1),1946年至1990年近半个世纪间共发表论文244篇,符合普赖斯阶段理论的第一阶段特征,即学科刚刚诞生,绝对论文数量少,增长不稳定,很难通过统计的方法求得相应的数学表达式。从1991年开始,国外唇读研究的年发文量急剧增加,且逐年累计发文量较严格地服从指数增长规律(Y=3E-68e0.0803x),曲线拟合指数R2达到了0.9734(R2是验证模型拟合优度的常用参数,其值在0.875以上表示拟合效果较为理想,越接近1表示拟合效果越好 )。这表明国际唇读研究正处于指数增长阶段,至于是否表现出普赖斯阶段理论中第三阶段的“线性增长”特征,仍需通过结合未来的唇读研究发展趋势进行判断。
  图1-1 1946—2017年国际唇读研究论文发表的年度分布
  (二)唇读研究的空间分布特点
  1. 来源出版物分布
  对刊载唇读研究文章的文献来源出版物进行分析,可发现不同出版物的发文偏好,为科学研究人员进行投稿、文献搜集及杂志订阅提供参考。表1-1呈现出唇读研究成果的主要载文期刊信息,其中,PLoS ONE、Ear and Hearing、Journal of Speech,Language,and Hearing Research是当前唇读研究发文量*高的三种期刊。此外,听力学领域期刊(如Hearing Research、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diology)、心理学相关期刊(如Frontiers in Psychology、Cognition)、神经科学领域期刊(如Journal of Neuroscience、Neuroimage)、残障人士研究领域期刊(如American Annals of the Deaf)等也是国际唇读研究成果的主要载文期刊。
  表1-1 主要来源期刊(Top 15) 单位:篇
  2. 主要学科分布
  对唇读研究成果的主要学科进行分析,有助于了解唇读研究的学科视角,便于更清晰、准确地把握唇读研究理论与方法的学科基础。国际唇读研究共涉及80个相关学科,主要来自神经科学(neurosciences)、心理学(psychology)、听力与语言病理学(audiology & speech-language pathology)、康复学(rehabilitation)、教育学(education)、语言学(linguistics)等研究领域(图1-2),其中,神经科学为*主要的文献来源学科(发文量为1780篇),心理学以1651篇的发文量紧随其后排名第二。此外,心理学以0.5的高中心性,成为影响唇读研究的重要学科,康复学和神经科学分别以0.17和0.11的中心性指数位列第二、三位 ,说明当前对唇读研究*具影响的学科为心理学、康复学和神经科学。
  图1-2 唇读研究主要学科共现网络图谱
  资料来源:宫慧娜, 雷江华, 陈亮. 1946-2017年国际唇读研究进展—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可视化研究[J].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8, 39(2): 43-54
  3. 核心作者分布
  据普赖斯定律对核心作者的界定,核心作者发文量为:m≈0.749× (m为核心作者*低发文量,nmax为发文量*多的作者的论文数)。在本书统计期间,nmax=33,可计算出m≈4.3,因此,将发表文章数量在4篇及以上的作者界定为目前唇读领域的核心作者。截至检索时间(2018年2月),国际唇读研究核心作者人数为207人(发文量≥4),约占研究者总人数的41.9%,其发文量约占75.76%,说明唇读领域的核心研究团队已初步基本形成。如表1-2所示,以悉尼大学视觉研究中心的Paul Mitchell、瑞典林雪平大学行为科学与学习系的Jaker Ronnberg、威斯康星大学眼科学与视觉科学系的Karen J. Cruickshanks等几位研究者为代表构成了国际唇读研究的核心研究者。但唇读研究核心作者的密度仅为0.005,表明当前唇读研究合作程度较低。然而,我国尚未有学者进入国际唇读核心研究作者群的领先行列,表明我国对唇读研究的关注度有待提升。
  表1-2 唇读研究主要作者及其所在单位一览表(Top 10)
  续表
  注:因篇幅限制,仅呈现排名前10的作者信息。
  三、唇读研究的热点分析
  运用软件通过*小生成树算法进行聚类分析,*后得到由116个节点和514条连线组成的关键词研究热点图谱。选择Cluster命令对唇读领域的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并通过进一步整合分析,将当前国际唇读领域的研究热点归纳为唇读的信息加工机制研究、认知神经机制研究、评估与作用效果研究、计算机唇读系统研究等四个热点领域。
  (一)唇读的信息加工机制研究
  唇读的信息加工机制研究这一热点涉及的关键词包括visual attention(视觉注意,416次)、speech perception(言语知觉,379次)、working memory(工作记忆,263次)、age(年龄,197次)、audiovisual(视听,178次)、representation(表征,168次)、individual difference(个体差异,131次)、multisensory integration(多感觉整合,98次)、intelligibility(清晰度,96次)等。由此可知,当前关于唇读的信息加工机制研究主要集中于唇读的跨通道信息整合机制研究及影响唇读的认知因素探究等方面。
  1. 跨通道信息整合机制研究
  Campbell认为唇读作为视觉言语信息的重要获取途径,主要通过两种作用方式辅助言语知觉 。
展开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唇读理解的研究进展1
第一节 国际唇读研究进展1
第二节 国内唇读认知研究进展16
第三节 听障学生唇读理解发展研究进展24
第四节 研究框架34
第二章 听障学生汉语唇读理解的发展趋势48
第一节 听障人士汉语唇读理解能力的年龄发展趋势48
第二节 听障学生汉语唇读理解能力的年级发展趋势66
第三节 总结、启示与反思80
第三章 听障学生汉字唇读理解能力发展84
第一节 不同年龄听障学生汉字唇读理解能力发展84
第二节 不同年级听障学生汉字唇读理解能力发展91
第三节 总结、启示与反思97
第四章 听障学生词语唇读理解能力发展100
第一节 不同年龄听障学生词语唇读理解能力发展100
第二节 不同年级听障学生词语唇读理解能力发展107
第三节 总结、启示与反思113
第五章 听障学生语句唇读理解能力发展116
第一节 不同年龄听障学生语句唇读理解能力发展116
第二节 不同年级听障学生语句唇读理解能力发展122
第三节 听障学生语句唇读理解眼动研究128
第四节 总结、启示与反思162
第六章 听障人士汉语唇读理解能力的影响因素165
第一节 听力损失对听障人士汉语唇读理解能力的影响165
第二节 听觉辅助对听障人士汉语唇读理解能力的影响179
第三节 家庭交流环境对听障人士汉语唇读理解能力的影响189
第四节 其他因素对听障人士汉语唇读理解能力的影响197
第五节 总结、启示与反思221
第七章 听障学生汉语唇读理解能力发展的干预研究226
第一节 镜前自我模仿策略在听障学生汉语唇读理解中的作用226
第二节 视听条件在学龄前听障儿童汉语唇读理解中的作用245
第三节 总结、启示与反思279
第八章 唇读理解研究对听障学生发展的启示281
第一节 唇读理解研究对听障学生语言发展的启示281
第二节 唇读理解研究对聋校“沟通与交往”课程开设的启示286
参考文献293
附录304
附录一 汉字唇读理解测试图像(节选)304
附录二 词语唇读理解测试图像(节选)305
附录三 单句唇读理解测试图像(节选)306
附录四 实验指导语307
附录五 幼儿认知风格问卷308
附录六 词语干预材料图像(节选)309
附录七 观察提醒被试次数记录表310
后记311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