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创新立校
周期性较量
每一位经历过棠湖中学首届“选课走班”的老师,都给我讲起过那个溶洞,那次溶洞会议。那是一次决定着棠湖中学改革走向的会议,也是一次著名的“反转”会议。
是的,“反转”,本以为往B处去,最终发现,却到了A处。
那是2016年6月下旬,棠湖中学2015级“选课走班”实施一学期之后,问题不断地涌出。有些解决了,有些几乎无解。是走下去,还是退回来?每个人都在心里反复叩问。
当时正逢暑假。2015级年级副组长奉红接到朋友邀请,请他去位于资中的圣灵山游玩。圣灵山以既深且长的大溶洞著称,溶洞之深,深人地下296米;溶洞之长,贯穿周围19座山峰,可谓山水灵气秀美,溶洞神秘莫测。奉红接受了邀请,只是,他告知朋友,他要带着庞大的“游伴”同游:整个2015级的管理团队及骨干老师,共计12人。
上了中巴,车上座无虚席,却是静如空车。没有人说话。每个人心里都是沉甸甸的。政治备课组长蔡敏是棠湖中学培养的学生,大学毕业后,又千辛万苦回到棠中任教。她是同行者之一。头天晚上,她几乎一夜无眠。其实好长时间以来,她一直睡不好觉,即使睡着了,又无端地惊醒。尽管孩子还小,但她知道她的失眠,主要是因为工作,而不是因为家务拖累。白天黑夜地在学校忙,回到家,已经精疲力竭。孩子的事她已经很少管。让她焦虑的不是因为辛苦,而是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劳而无功。她找准了这个词来表述自己的焦虑。
罗晗是2015年从华东师大刚毕业应聘而来的新教师。她的焦虑根源相同,侧重点却不同。她苦恼的是刚来棠中时,她还可以经常去听她的师父,听别的老师上课,现在根本没时间。每天都忙到大半夜才回家,回去了,还是迷茫。这走了一学期的选课走班,往下,还能不能走下去?
蔡敏心里明白:从内心来讲,我们每一个人,都想退回来。
到达圣灵山后,住下来。游玩还是要去的。跋山涉水。沿途都是景观,迎宾塔林、贵妃池、山路十八弯、圣灵火炬、会唱歌的石头……可他们无意在任何一处停留。到达位于半山腰的溶洞后,凉浸浸清透透的空气让众人停留下来。溶洞里确实凉快,外面三十多摄氏度,溶洞里只有十几摄氏度。大家不想再走了。
可溶洞里光线昏暗。光从头顶、从岩缝、从每一只角落射出来,仿佛不是为了照明,仅仅是为了制造一种暗黑的效果。罗晗心情沉郁,在溶洞里,竟有种伸手不见五指的感觉。
只看见每个人的白眼珠子,一闪一闪的,很亮。隔着五年的时光,说起当时的情景,罗晗仍有一丝惊诧。
然而,大家竟围着一张石桌子,坐了下来。
会议瞬间就开始了。
那阵子,这一拨人,时常地聚在一起。在一起了,又时常只有两种表现:要么沉默,要么没完没了地讨论。两者之间,从来不需要过渡。往往是一种状态,直接切换到另一种状态。
此时便是热烈讨论的状态。P3-6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