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听障大学生工作室制育人模式
0.00     定价 ¥ 8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8097517
  • 作      者:
    尚晓丽,邹山丹,孙威,刘静
  • 出 版 社 :
    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2022-08-01
收藏
精彩书摘
  《听障大学生工作室制育人模式》:
  二、普通高校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国家开始加大对教育投入力度,对高等教育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因此,高等教育逐渐蓬勃发展,产生于高等教育的工作室教学也逐渐受到很多高校的重视。它作为一种强化听障大学生实践教学过程的主要措施,大多数高校把它看做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用来培养优秀大学生。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有利于大学生的培养,不仅让大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也提高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有利于高校教学质量提升。但是,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发展不完善,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办学定位方向不明确甚至有失偏颇、缺乏先进教育理念,该培养模式不适合大学生发展需要等方面问题,而且部分高校工作室教学并不能完全适应大学生的发展成长需要,也不符合以学生为主体的育人理念。我们不能忽视这些弊端,而是要找到合适方法去解决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等教育的工作室教学中有一些实践教学融入到了工作室,但工作室制定的教学目标却完全以注重大学生技能提升方面为主,过于注重培养大学生技能,而忽视了让其掌握系统理论知识,并且认为理论知识学习可有可无,无助于大学生的能力提升,这种想法根本违背科学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构建与完善;二是高等教育的工作室教学工作,在于工作室负责人和教师团队的学术结构,把其作为教学依据,由此可以看出,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注重的是教师需要,以教师的研究成果为主,该教学模式更多是利于教师发展需求,很大程度上忽视大学生的整体需求,并且没有考虑到大学生发展,以及提高大学生人才培养质量;三是高等教育的工作室仍然存在“精英式”教育影子,简单来说,就是工作室接纳的人数比较少,仅仅少数大学生有机会可以进入工作室学习,这就导致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存在弊端,不能保障每位大学生都有进人工作室学习的机会,那么就不能实现教育公平。此外,工作室开设的实践课程也不是很多,即使开展的实践课程,其开设的学识也很少,再加上能够独立开展工作室教学的专业教师也比较稀少,因为很多教师不具备此类专业知识和能力,能够擅长工作室教学的教师少之又少。这些因素导致工作室教学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不利于大学生成长发展。综上所述,以上的工作室教学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的需求,加之其缺乏教育专业性、开放性和创新性,也不适合学生的成长需求。因此,我们需要转变新的观念,结合市场和学生的实际需要来探索一种新的工作室教学模式。
  三、听障大学生工作室制育人模式构建
  (一)“以人为本”的听障大学生高校工作室制育人模式
  “以人为本”理念提出是对价值的肯定,是一种指导人们行动的指南。“以人为本”,基础是尊重人性,也就是说以人性为本。关键是完善人格,以人格为本。实质是顺应人心,是以人心为本。人是现实中的人,人的行动是可以被观察到的。正因如此,把“以人为本”理念作为一切行动的理论依据,当然也成为高校听障大学生工作室制育人模式的重要方向。“以人为本”是昕障大学生工作室制育人模式的核心指导理念,一个优质且完善的育人模式是要关注到每个人的,同样听障大学生工作室制育人模式需要真正关注到听障大学生的实际需要,有利于其自身发展。开展听障大学生相关教育工作是适应社会需要和发展的,同时也可以促进听障大学生自身发展,并且践行了“人人平等”理念,总之,它对于听障大学生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目前,社会不断快速发展,对听障大学生的发展提出来了新的要求。因此,高校听障大学生教育工作的内容和方式也应发生改变,万变不离其宗,坚持践行“以人为本”理念,高校听障大学生工作室制育人模式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听障大学生生活实际,贴近不同学生群体,注重高校听障大学生教育工作的目的性和实效性,要准确理解“以人为本”科学内涵。以人为本的听障大学生育人模式就应该结合听障大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通过创建听障大学生特技工作室,实现“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方法,学生在通过企业角色分工体验,让理论与实践真正结合起来,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真正建立有效的实习实训平台,真正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工作室的组建和运营全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充分挖掘出工作室在培养听障大学生双创能力过程中的优势作用。该模式依托听障大学生大学生特技工作室优势平台,以专业技能所需的能力为目标,以听障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导向,全面构建融合教育模式,对提升听障大学生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听障大学生大学生的职业技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新时代下的听障大学生育人模式
第一节 听障大学生育人模式的现实困惑
第二节 听障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第三节 听障大学生工作室制育人模式的探索

第二章 德育工作是听障大学生教育的铸魂之举
第一节 德育引领是高校“立德树人”工作使命所在
第二节 听障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推拉因素探究
第三节 听障大学生工作室制中德育引领探索
第四节 工作室制双导师互助推进听障大学生德育引领

第三章 构建听障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施平台
第一节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经验借鉴与启示
第二节 听障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的原则与举措
第三节 听障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运行的机制与保障
第四节 听障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实施的特色与路径

第四章 聋健融合,创新残疾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节 设置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第二节 建设创新创业应用型师资队伍
第三节 建立产教一体化、多层次创新创业实践体系

第五章 听障大学生工作室制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第一节 听障大学生岗位胜任力培养的有效路径
第二节 听障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升路径研究
第三节 听障大学生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实践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